APP下载

数字化音乐视域下的传统审美方式研究

2017-12-20李甜甜

艺术评鉴 2017年22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审美数字化

李甜甜

摘要:数字化音乐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早已渗透到音乐领域,它可以较为精确地控制音乐作品中各要素(音高、音色、力度等),它能在音乐创作过程中较准确地再现作曲家的“内心听觉”。数字化音乐与传统的音乐创作及演奏是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

关键词:数字化 “MIDI” 审美 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1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057-02

一、何为数字化音乐

所谓的数字化,就是将多样化且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具体的数字或数据。人们用这些数字或数据在电脑系统中建立起一种数字化模型,进而把它们变成一系列的二进制代码,并在计算机系统里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存储,这样一个过程也叫做数字化过程。数字化音乐也就是通过计算机模拟真实乐器进行音乐创作、演奏,并运用数字化技术对音乐作品进行传播存储等。数字化音乐又叫做“电子音乐”或“MIDI”音乐。所谓“MIDI”指的是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意思是“音乐乐器设备数字接口”。“MIDI”是一个技术标准,它使得电子乐器彼此的之间、电子乐器与计算机以及电子乐器和其它音乐设备用一个标准化的接口,实现信息的“交换”与“互通”。因此,“MIDI”技术可以控制所有与音乐及音乐作品相关的因素。

二、数字化音乐的优势

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数字化音乐可以通过“MIDI”可以控制音乐作品的速度、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变化(包括渐强渐弱)、演奏方法、声部之间的平衡关系、音乐作品的音响效果等。在“MIDI”技术的控制下,使用电脑来进行作曲,很容易将作曲家们的内心听觉转变为现实可听可感知的音乐音响。在没有“MIDI”技术和没有用计算机进行作曲之前,作曲家“内心听觉”的实现和音乐作品真正意义上的完成不是同步的,五线谱上的音符只是作为一种形式或一个载体记录作曲家的乐思而已,并不是一首真正的音乐作品。同一首音乐作品,在作曲家本人心中建立起来的“音响效果”和演奏家演奏出来的“音响效果”有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特别是一些年代已经非常久远的音乐作品,加上受到当时录音条件的限制,后来的人们是很难知道当时作曲家的表现意图,也更不可能知道作曲家当时对于该作品的内心音响是怎么样的效果。所以在当今的音乐领域也会出现针对同一首音乐作品,出现不同演奏家演奏的不同版本的现象,人们对于音乐作品“原作”的实现手段、途经以及音响效果是千差万别的。

但以上这些矛盾在当前是可以利用“MIDI”技术和电脑作曲手段化解的。在可控的电脑音乐创作中,作曲家可以同时实现音乐的创作—演奏—欣赏这三个重要的环节。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的同时可以立即利用相应的软件技术对音乐作品进行演奏,作曲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内心听觉利用“MIDI”技术对音乐作品的细节进行处理和调整。例如,音乐音響的力度变化,渐强渐弱程度大小的控制,对音长的控制可以精确到毫秒,在音乐作品中使用数量种类繁多的乐器以造成色彩斑斓的音乐音响效果等。例如,音乐家可以将自己内心中所想象的音乐作品音响直接转化为现实可感的音乐音响,且在作曲软件控制下实现的音乐音响与作曲家依靠内心听觉建立起的音乐作品音响差别不会太大。

三、数字化音乐表演、创作与传统音乐创作、表演方式的比较

首先,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看,在传统的音乐创作手段中,人作为主体,可以完全参与音乐创作活动中的各种细节,并决定音乐各个细节的不同处理方。如果以计算机为主体,使其进行“自主创作”,计算对于音乐作品各个细节的“处理”是一成不变的,一旦被创作出来即被固定下来,此后每次的演奏效果都是一样的。

其次,说到音乐的作品的演奏过程,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到,数字化音乐毕竟是在已设定好的电脑程序控制下产生的,一旦音乐的细节及表现形式被确定下来,此后每一遍的播放效果都是相同的。在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中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音乐作品也是如此,同一首音乐作品,在不同的演奏家手里会呈现出千变万化的音乐音响形态和音乐细节,一位优秀的演奏家会根据自己处里作品的经验以及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对作曲家的“原作”进行“再创造”。在这个过程中,演奏家通过演奏会对“原作”进行“补充”和再一次“发掘”,甚至最终的演奏效果会让作曲家“出乎意料”,让其完全不能想象自己的音乐作品还有如此“惊艳”的另一面。即使数字化音乐是在音乐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同时进行的实效性上绝对领先的,它可以较为准确地实现作曲家内心听觉的音乐音响效果,但在音乐作品具有表现力的开掘以及音乐作品呈现的多样性上,数字化音乐不具备传统演奏方式的优越性。

四、数字化音乐技术条件下新音色的拓展

在数字化手段控制下产生的音乐,其较为重要的现实功能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已存在的所有乐器声音的模拟,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虚拟新音色进行开拓。甚至于为了提高的音乐表现力,人们还对现实中各种乐器的声音进行采样,以用于数字音乐和电子音乐的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地极大地拓宽了音乐的表现力。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声乐器的声音无法与真实的乐器音色相媲美,但是现实中的乐队,也不能演奏出成千上万种音色与特殊音乐效果来。我们知道,在音乐史上,每一次乐器制作技术的飞跃为人们带来的是新音色的良好体验,而新音色的产生与出现极大拓展了音乐的表现力,从而为人们带来丰富的情感与感性体验。所以数字化条件技术下新音乐色及音响效果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性世界。

五、数字化音乐技术与传统音乐创作方式相结合

数字化音乐技术与传统音乐创作方式是各有优势的,在实际音乐作品的创作中是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利用的。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毕竟不可能很快、非常高效地将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这三个环节同时实现,因为音乐作品被写出来之后还要另请演奏家进行演奏,但数字化音乐技术可以同时实现音乐作品的创作、演奏与欣赏这三个环节。数字化音乐技术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反复修改,人们可以随时、立刻听到创作和修改之后的音响效果,无论是交响曲、电声乐队者还是民乐作品,要演奏一首新的作品都需要大量的时间练习、排练等,费时又耗费精力。数字化音乐技术可以运用在实际的电脑音乐创作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音乐创作热情,简化音乐创作过程,使学生在掌握了数字化音乐技术之后,能很快地利用专门的创作软件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这种技术可以很快地将初学音乐创作学生的音乐思维记录下来,并方便初学者进行反复修改和聆听。和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相比数字化音乐技术非常便捷,极大地精简了音乐从创作到演奏再到欣赏这三个环节的时间。数字化音乐技术不仅为专业音乐工作者提供极大的便利,而且缩短了音乐创作初学者的学习进程,为音乐的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六、结语

从创作、演奏和音乐传播的角度来看,数字化音乐的确使得音乐的创作、演奏和传播更高效更智能。但在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独特的美在于能够反映人的听觉感性样式的多样式,能够在时间中呈现人的情感和情绪变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也是其它艺术门类所不具备的优势和功能。绘画是静止的,不能呈现人的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过程,它没有“二度创作”和“再创造”这一说,一旦作品完成,欣赏者不能再更改。文学作品虽然可以再现事件发生的细节和过程,可以描绘人的情绪和情感,但它却不能像音乐那样在时间中模拟、呈现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发生过程和发生强度。因此,在实际的音乐创作、演奏和传播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数字音乐独有的价值,使其作为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的补充,并使其与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充分结合,从而更大程度地提升音乐表现力,并凸显音乐自身独有的美和价值!

参考文献:

[1]舒泽池.电脑音乐刍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季刊),1995,(03).

[2]修子建.新媒体时代的音乐状况[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2,(08).

[3]江雁.关于数字音乐与审美情感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02).

[4]郭静舒.数字原生代的音乐艺术审美特征及其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14,(03).

[5]李志刚.数字化音乐的人文精神与价值重构[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审美数字化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