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质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影响的眼动研究*

2017-12-20周红伟魏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气质类型正性偏向

李 婷 周红伟魏 强 周 静

中国.江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56 E-mail:971946422@qq.com △通讯作者

气质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影响的眼动研究*

李 婷 周红伟△魏 强 周 静

中国.江汉大学(湖北武汉) 430056 E-mail:971946422@qq.com △通讯作者

目的:研究气质类型对个体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分两步:①采用气质类型问卷对730名江汉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筛选出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群,分别为多血质(60人)、胆汁质(12人)、黏液质(40人)、抑郁质(15人);②采用正性、中性、负性3种类型的情绪图片作为情绪信息的实验材料,通过眼动技术分析不同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结果:①气质类型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性别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气质类型组内呈现出显著性差异(F=38.45,P<0.01)。结论:个体对情绪信息具有选择性注意,均表现为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程度大,对中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程度不大。其中,多血质个体表现为偏好正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加工,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个体则表现为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均有同等程度的注意加工偏向。

气质类型;注意偏向;情绪信息;眼动

注意偏向指的是个体在注意上选择性加工某些刺激[1]。在生活中,人们通过控制注意,可以对当前的任务、目标信息进行整合比较,抑制无关信息的干扰,来高效地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当无关信息带有情绪信息时,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偏向,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不高。对其抑制过程进行研究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研究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无关情绪信息的抑制过程,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注意力是怎样受情绪信息影响,学会在工作中避免被情绪信息干扰,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适应人际环境。已有研究表明,气质是人的最典型最稳定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被认为与注意有一定关系[2]。

情绪产生于大脑旧皮质,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研究表明,人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存在注意偏向[3-6],对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的研究是当今的热点问题之一,过去的研究多集中于注意偏向,研究范式的多样化、被试群体特质的差异性,导致对注意偏向机制的诸多争论[7]。在注意实验中,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相比,具有情绪含义的刺激更能吸引注意或占用注意资源,引起注意偏向[7]。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均属于带有情绪色彩的刺激,而中性情绪信息属于不带情绪色彩的刺激。另一个研究发现,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的眼动特征有差异,人们观看正、负性图片比观看中性图片时瞳孔更大、注视点更多[8]。眼动分析法是近年来研究阅读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9]。眼动测量的主要优点是实时测量和非干扰性,即它能反映被试认知的即时加工情况,并对被试的加工过程基本不造成影响。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使实验情境更趋于自然,大大改进了研究的生态学效度[10]。眼动情绪指标的研究更直接反映着被试对情绪图片认知加工的过程和水平,眼动分析在情绪材料认知与情绪评估方面有重要意义,但相关研究很少[8]。

目前已有多位研究者对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做了研究,部分研究者已对被试群体特质的差异性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做了研究,但是大多都是围绕特殊群体而进行的,比如癌症患者、抑郁症个体、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等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11-13]。目前,针对普通个体所做的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并不多,像气质类型与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的实验研究并不多,大多数研究者做的是幼儿气质类型的相关研究,部分研究者对气质类型与某些注意品质的关系做了实验研究,但目前尚未见有关于气质类型与情绪信息、注意偏向三者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报道。本研究以大学生为例,通过进行眼动实验,了解社会中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个体是否会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产生影响,着重想探讨各气质类型中个体分别对不同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前期采用陈会昌等编制的气质问卷对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大学的在校学生随机发放问卷80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730份,筛选出典型的气质类型的大学生共127人(胆汁质12人,多血质60人,抑郁质15人,黏液质40人),从中筛选出符合实验条件的有效被试为40名典型的4种气质类型的在校学生,他们分别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各10名(5男5女),平均年龄均为20.23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没有色盲,无神经病、精神病疾病史。所有被试先前均未参加过类似实验,实验后获得一定报酬。

1.2 方法

1.2.1 实验设计 4(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3(情绪图片类型:正性、负性、中性) *2(性别:男、女)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为两种眼动指标,即兴趣区内注视时间和兴趣区内注视次数。

1.2.2 实验材料与仪器 气质问卷是由陈会昌等编制,共60题。每题采用5级评分(1到5)。情绪图片是引用江汉大学心理学系情绪材料图片库,随机选取30名学生,采用5点量表分别对3类情绪信息图片进行评定,我们分别选取评分靠前的正、中、负性的各48张图片作为我们的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线索-靶范式。

实验采用实验室中由加拿大SR Research公司开发的眼动仪eyelink 1000,分辨率为1024像素× 768像素的显示器。显示器屏幕中心与被试眼睛之间的距离约为95cm。每张图片的水平方向视角为5.89°,垂直方向视角为6.26°。

1.2.3 实验程序 被试进入实验室,熟悉实验环境,克服因环境陌生而产生的紧张感,然后坐在眼动仪前,将下巴放在下巴托上,首先阅读指导语,明白实验后,再采用9点验证法对被试右眼进行校准。实验程序如图1所示,每次试验开始,屏幕中心将呈现大小为1°×1°的单点校验点“·”1000ms,然后屏幕上将随机同时呈现3张图片,正性、中性、负性图片各1张,呈现时间为10000ms。3张图片之间的各中心距离相等,3张图片排布在屏幕上的3个位置,分别是中上(19cm,7.9cm)、左下(12.35cm, 22.10cm)、右下(25.65cm,22.10cm),图片大小相同,均为13.3cm*14.2cm。要求被试注意看屏幕上随机呈现的3张图片。实验共包括48次试验,6次练习试验和42次正式试验,练习试验是让被试熟悉实验过程,防止由于被试不清楚而造成实验误差,练习试验后,被试休息5分钟,开始正式试验。整个实验持续时间20分钟。实验过程中,眼动仪会记录被试观看呈现图片的眼动数据。

1.3 统计处理

分别选取刚好覆盖3张呈现图片的面积区域作为本实验研究的3个兴趣区。分别命名为IA1, IA2,IA3,IA1为刚好覆盖中上位置的图片区域, IA2为刚好覆盖左下位置的图片区域,IA3为刚好覆盖右下位置的图片区域。

采用眼动仪eyelink 1000收集眼动数据,使用EXCEL对导出的眼动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再使用SPSS 17.0对眼动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三因素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排除无效的眼动数据(注视点出现在靶刺激区域以外的屏幕上的眼动数据、靶刺激出现在眨眼期间而没有眼动记录的数据)。

2 结 果

2.1 各实验条件下眼动指标的描述性结果

表1表明,不同气质类型的被试在观看呈现不同情绪信息图片时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均存在规律性的差异。表2表明,不同性别的被试在观看呈现不同情绪信息图片时的凝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未存在规律性差异。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条件下的被试对不同情绪类型图片进行加工的眼动特征的差异,对原始眼动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表1 气质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s)

表1 气质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s)

眼动指标 气质类型 正 性 中 性 负 性凝视时间(ms) 多血质 4014.34±1064.83 1980.77±470.10 2921.78±1003.81胆汁质 3277.70±599.87 1872.53±404.62 3266.55±702.57黏液质 3694.77±1059.98 1898.30±568.17 3338.94±1258.90抑郁质 3338.83±635.92 2165.00±367.51 3157.41±345.10总注视次数(个) 多血质 11.75±3.28 6.08±1.40 8.79±2.64胆汁质 10.74±2.00 6.19±1.10 10.65±2.79黏液质 10.67±3.54 5.64±1.61 9.70±3.46抑郁质 10.41±2.84 6.85±1.84 9.71±2.79

表2 性别因素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的影响(±s)

表2 性别因素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的影响(±s)

眼动指标 性别 正 性 中 性 负 性凝视时间(ms) 男 3517.23±754.58 2008.90±426.40 3358.98±836.95女3645.60±1018.90 1949.40±493.00 2983.37±892.15总注视次数(个) 男 10.02±3.00 5.87±1.47 9.61±2.63女11.76±2.59 6.51±1.53 9.82±3.21

图1 实验流程

2.2 凝视时间为眼动指标的方差分析

情绪信息以凝视时间为观测指标,以气质类型、性别、情绪信息为自变量,凝视时间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气质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3,32)=2.10,P>0.05]。结合表1可知,4组典型的气质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无显著性差异。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32)=3.32,P>0.05]。结合表2可知,性别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无显著性影响。

情绪图片类型主效应显著[F(2,64)=38.45,P<0.01]。即个体对不同情绪信息有不同的注意偏向,结合表1可知,与中性情绪信息相比,被试对正性、负性的情绪信息的凝视时间显著更长。以情绪信息为自变量,凝视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表3所示,可知正性情绪信息与中性情绪信息比较,负性情绪信息与中性情绪信息比较(P均<0.01),而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比较(P>0.05)。即表明正性、负性刺激均与中性刺激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正性与负性情绪信息无显著性差异。结合表3,得到个体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情绪图片类型与气质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6,64)=1.03,P>0.05]。情绪图片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2,64)=0.90,P>0.05]。分别对每组气质类型被试进行组内方差分析,以情绪信息为自变量,凝视时间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表4表明,各组内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多血质组内,3种情绪信息之间两两比较(P均<0.05),即表明正性、中性、负性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表1得出,多血质组内的被试对正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大于负性,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正性刺激与中性刺激比较,负性刺激与中性刺激比较(P均<0.01),而正性刺激与负性刺激比较(P>0.05),即表明正性、负性刺激均与中性刺激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正性与负性情绪信息无显著性差异。对照表1得出,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的被试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2.3 注视次数为眼动指标的方差分析

情绪信息以凝视时间为观测指标,以气质类型、性别、情绪信息为自变量,凝视时间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的三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气质类型的主效应不显著[F(3,32)=0.18,P>0.05]。结合表1可知,4组典型的气质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无显著性差异。性别的主效应不显著[F(1,32)=2.86,P>0.05]。结合表2可知,性别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无显著性影响。情绪图片类型主效应显著[F(2,64)=48.90,P<0.01]。即个体对不同情绪信息有不同的注意偏向,结合表1可知,与中性情绪信息相比,被试对正性、负性的情绪信息的注视次数显著更多。以情绪信息为自变量,注视次数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表3,可知正性情绪信息与中性情绪信息比较,负性情绪信息与中性情绪信息比较(P均<0.01),而正性与负性情绪信息比较(P>0.05)。即表明正性、负性刺激均与中性刺激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正性与负性情绪信息无显著性差异。结合表3,得到个体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情绪图片类型与气质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6,64)=1.05,P>0.05]。情绪图片类型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2,64)=1.27,P>0.05]。分别对每组气质类型被试进行组内方差分析,以情绪信息为自变量,注视次数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重比较,见表4。结果表明,各组内是有显著性差异的。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正性刺激与中性刺激比较,负性刺激与中性刺激比较(P均<0.05),而正性刺激与负性刺激比较(P>0.05),即表明正性、负性刺激均与中性刺激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正性与负性情绪信息无显著性差异。对照表1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的被试对正性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表3 个体对不同情绪信息的多重比较

表4 各组气质类型被试内对不同情绪信息的多重比较

凝视时间和注视次数的眼动指标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凝视时间相比于注视次数,更能反映被试的注意偏向活动,凝视时间越长,代表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加工程度越深。本实验主要想探究被试对同时呈现的3种刺激类型的情绪图片中,对哪一种图片最容易引起注意偏向。结合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则对每一个兴趣区内的凝视时长的眼动指标应该是主要观测指标,注视次数为辅助观测指标。所以,应该以凝视时间的眼动指标反应的数据结果为主。即得出结果为,多血质组内的被试对正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大于负性,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的被试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3 讨 论

本研究得出4组典型的气质类型的大学生之间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无显著性差异。这与杜巍,高红丽等人做的一项研究的结论一致[14]。他们在做社会中典型人格类型群体在情绪信息加工方面的特点时发现,4种人格特质组两两比较是没有差异的。以往的许多研究表明,在特殊个体中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有差异性的,这是因为这些特殊个体包含抑郁症个体、情绪障碍个体、乐观悲观人群、癌症患者等,在这些特殊人群中,他们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差异性。这是因为特殊个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不同于常人,在情绪方面和行为方面都可能与正常人不同,所以像抑郁症个体、癌症患者及悲观个体,他们相比于正性、中性情绪信息,对负性情绪信息会有选择性注意偏向,即在生活中对负性情绪信息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而4组典型的气质类型大学生是属于普通群体,与特殊群体在情绪、行为、注意等方面存在差异。本研究还得出4组被试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有研究指出,刺激的强度越大,信息越丰富则其加工的程度就越深,就越容易发生注意偏向[15]。正性、负性情绪信息相比于中性情绪信息,信息更加丰富,刺激强度更大,则易发生注意偏向。在现有的研究中,有对“负性情绪信息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时候,机体可以适当地调配注意资源,使正性刺激与负性刺激一样得到充分的加工,而在注意资源从极少到相对充足的这段中间范围内,负性刺激在资源竞争中表现出一定的优势,即出现情绪加工的负性偏向现象[16]。在本研究中,呈现情绪信息的时间充分,被试的注意资源相对充足,所以个体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本研究还得出性别因素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也无影响,这与史雅静,张灵聪等人2014年的一项研究不符[17],与许标,陈纯2015年的一项研究也不符[18]。他们是以积极词汇和中性词汇作为线索刺激,进行心理弹性、性别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性别因素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有影响,女性相对于男性更容易受到外界情绪信息的影响。其中原因可能是和采用的线索刺激有关,以往试验多采用情绪词作为刺激材料,还有用情绪图片或场景图的。实验认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词语加工和图片加工是由两个不同的执行系统控制的。因为图片和影像可以优先进入情感信息系统,所以图片比词语更能表达情感信息[19]。此外,由于大学生被试的专业差异,有的专业的学生中,情绪词可能容易被在生活中频繁使用。比如语言专业的学生,他们会接触到许多词语,其中肯定包括情绪词语,而语言专业的学生大多女生居多,则她们会比一般其他专业的学生对情绪词语更了解,会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优先进入情感信息系统。而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可以减小这种情况的发生。丰富生动的情绪图片,其中包含不同表情的面孔,色彩的渲染,场景的描述等,更有利于认知的加工,其情绪效价更高。

目前,较少有人对气质类型组内的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差异性做出研究,本研究通过借助eyelink 1000来精确地捕捉被试的眼动数据,包括每张情绪信息图片的凝视时间,注视点次数等来分析每种情绪信息图片的差异性。以此可以用来分析实验结果,这是不同于普通的行为实验的。本研究通过对4种气质类型组内分析得出,各组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存在显著性差异的。多血质组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程度大于负性情绪信息,且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程度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他们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程度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性的。多血质的表现与其他3种气质类型不同,主要原因可能是多血质相比于其他三者,是高外倾个体。高外倾个体爱社交、与他人有更多沟通与交流、比较乐观[20]。多血质倾向的人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接受新事物快,属于典型的外向型[21]。他们积极的评价知觉到的事情,在面对情绪事件特别是负性情绪信息时比其他人更积极,更有信心,能够尝试采用更多有效方法,比如换个角度看问题、不在意等,来减小外界事物造成的情绪影响,因而能注意到更多的正性情绪信息。即多血质群体在正性、中性、负性情绪信息之间会对正性情绪信息投入更多的注意资源,对生活中的正性情绪信息有更大的注意偏向。这里的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相对与多血质而言,是属于低外倾个体。低外倾个体离群、保守、倾向于悲观地看问题[20]。在面对负性情绪信息时,缺乏信心,选择逃避,可能根本就不去面对。即低外倾个体面对情绪信息时,不会像高外倾个体的多血质那样对自身的情绪调节能力有更积极的评价,这样就可能会造成他们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投入大致等量的注意资源,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没有差异。

笔者认为,以上结论对社会可能有以下几点现实性的意义:首先,它可以很好地被运用到教学工作当中,在教授新知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不同气质类型的个体可以进行因材施教,特别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的学习有问题的孩子进行特别的教学设计。运用我们得出的结论,对那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多血质孩子们,老师们应该将课程教学过程增添更多的有关正性情绪的信息,来引起学生的更大的注意偏向,同时将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物布置成富含中性情绪信息的场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才会更多的放在课堂上,从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此外,它还可以被很好地运用到社会工作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绝症,绝症患者一般都在住院治疗,与他们接触最多的便是护理人员,我们都知道积极心理学的作用,人在积极的环境下,身心会更健康,而绝症患者的病情也会有相应的变化,积极的环境更有助于病人的治疗。如果患者周围的护理人员能更多地能对正性积极的情绪信息有较大的注意偏向,这样就会把积极的情绪信息带给患者,所以,我们可以试着对护理人员做一个区分,将气质类型是典型多血质的护理人员尽可能的安排照料绝症患者。

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每天都会面临许多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他们的出现会对我们的注意偏向产生一定的影响。人们在生活中相比于中性情绪信息更多对正性、负性情绪信息有较强的注意偏向,这也验证了生活中的一个普遍规律:人们大多对喜剧或悲剧感兴趣,而不喜欢平谈无奇的剧作。这正是由于喜剧中会呈现更多的正性情绪信息,悲剧中会呈现更多的负性情绪信息,平淡的剧中呈现更多的中性情绪信息。这也被很好的运用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为了让消费者能更多的关注本企业的产品,他们通常会在生活中通过富含丰富情绪信息的广告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偏向。

通过本实验眼动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不同气质类型对正性、中性、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没有差异;②不同性别的个体对正性、中性、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没有差异;③个体对正性、中性、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有差异的,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④每种气质类型组内对正性、中性、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存在明显差异,多血质组内对正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大于负性,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组内的被试对正性情绪信息和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均大于中性情绪信息,而对正性情绪信息与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是没有差异的。

[1]安献丽,郑希耕.惊恐障碍的认知偏向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 2008,16(2):255-259

[2]张曼华,杨凤池,周梅,等.气质与注意力品质关系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1999,8(4):270-272

[3]Charash M,Mckay D.Attention bias for disgust[J].Journal of Anxiety Disorders,2002,16(5):529-541

[4]Balconi M,Pozzoli U.Face-selective processing and the effect of pleasant and unpleasant emotional expressions on ERP correlates.Int J Psychophysio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2003,49(1):67-74

[5]Doerksen S,Shimamura A P.Source memory enhancement for emotional words.[J].Emotion,2001,1(1):5-11

[6]Pilar Ferré.Effects of level of processing on memory for affectively valencedwords[J].Cognition&Emotion,2003,17(6):859-880

[7]彭晓哲,周晓林.情绪信息与注意偏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5, 13(4):488-496

[8]李强,侯艳红,苗丹民,等.不同情绪模式图片眼动特征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6,15(12):1121-1122

[9]李秀红,静进,杨德胜,等.影响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文章阅读眼动特征的认知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25(5):350-355

[10]高淑青,隋雪,张连成.积极和消极情绪状态下大学生加工情绪图片的眼动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86-690

[11]史娟,李朝旭,张永慧,等.癌症患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223-227

[12]乐洪波,马树华,程晓玲,等.重度抑郁症对负性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11):795-799

[13]卢克龙,郑志怀,丁秀君,等.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61-265

[14]杜巍,高红丽,闫春平,等.不同人格类型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3):309-311

[15]葛国宏,陈传锋,张红.注意偏向:抑郁患者的研究证据[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7):892-896

[16]黄宇霞,罗跃嘉.负性情绪刺激是否总是优先得到加工: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9,41(9):822-831

[17]史雅静,张灵聪,武海英.心理弹性、性别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的影响——基于情绪Stroop的实验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4,34(5):114-118

[18]许标,陈纯.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15(1):110-113

[19]Glaser W R,Glaser M O.Context effects in stroop-like word and picture processing[J].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1989,118(1):13-42

[20]田学英,卢家楣.外倾个体何以有更多正性情绪体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35(3):631-635

[21]谢晋艳,王晓刚.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与气质类型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6):896-899

Eye Movement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ment Type on Attentionbias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LI Ting,ZHOU Hongwei,WEI Qiang,et al
Jianghan University,Wuhan 430056,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ment types on the attention bias of individual emotional information.Methods:730 college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questionnaire of temperament type.Four typical types of temperament were selected.Respectively,a number of blood(60 people),bile(12 people),mucus quality(40 people),depression(15 people).Using three types of positive,nega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al pictures as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and analyzing attention bias to emotional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eye movement technique.Results:①The influence of temperament type on the attention bias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②The influence of gender on the attention bias of emotional information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05).③The temperament type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Individual selects attention to emotional information.Compare to neutral emotion information,the attention bias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formation is large.The attention processing of the multi-blood-quality individual displays the preference positive emotion information.The quality of bile,mucus,and depressed individuals show the same degree of attention processing bias for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 information.

Temperament type;Attention bias;Emotion information;Eye movement

R395.6

A

1005-1252(2017)01-0130-06

10.13342/j.cnki.cjhp.2017.01.031

2016-09-11)

http://www.cjhp.com.cn/

湖北武汉江汉大学校级重点基金项目(编号:2015zd021)

猜你喜欢

气质类型正性偏向
视觉搜索中风味引发对关联颜色的注意偏向*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气质类型在培育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有效运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高校不同气质类型大学生对体育选修的取向研究①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