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降浊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30例临床观察

2017-12-19,,,,,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尿酸血尿酸收缩压

, ,,,,,

自拟降浊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30例临床观察

郭洪波,袁媛,梁晓鑫,赵淑元,张丽娜,朱永旺,杨晓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61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病人使用常规降压药治疗,治疗组病人在使用常规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自拟降浊汤治疗,用药疗程均为4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血压、血尿酸测定。结果两组治疗前血压、血尿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血尿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在收缩压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病人血尿酸的水平,并同时有降压作用。

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自拟降浊汤;血压;血尿酸;眩晕

中医认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具有相似或相同的病因病机,根据辨证使用中药可达到两者并治的效果。我科采用自拟降浊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收治的首发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6岁;其中1级高血压6例,2级高血压15例,3级高血压9例。对照组31例,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3岁;其中1级高血压7例,2级高血压16例,3级高血压8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及血压、血尿酸基线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病诊断、分级标准 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2]:18 岁以上成年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又能排除明确的疾病基础的情况下,两次以上非同日测量,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即可确诊为高血压病。高血压分为3级,1级高血压:收缩压 140 mmHg~159 mmHg,舒张压 90 mmHg~99 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 mmHg~179 mmHg,舒张压 100 mmHg~109 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1.2.2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 参照《内科学》[3]第8版:男性>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

1.2.3 中医辨证标准 中医辨证为痰瘀阻络证。

1.3 病例纳入标准 ① 符合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西医诊断标准;② 符合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③近1个月未服用降压、降尿酸等相关药物及中药;④ 年龄 18 岁~80 岁,性别不限。

1.4 病例排除标准 年龄在18岁以下或80岁以上;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危象;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石病;肝肾功能异常者。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加用自拟降浊汤(基础方:桂枝10 g,苍术30 g,土茯苓30 g,萆薢30 g,车前草30 g,益母草15 g,王不留行15 g),熬取水煎液 400 mL,早晚分服,连续4周。

1.6 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选择不同时间测血压3次,取其平均值。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检测血尿酸1次。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 两组治疗4周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在收缩压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 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尿酸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详见表1。

组别n 时间 SBP(mmHg)DBP(mmHg)尿酸(μmol/L)治疗组30治疗前166.97±14.0795.73±8.16505.67±88.12治疗后135.13±13.391)2)83.93±5.641)423.79±73.821)3)对照组31治疗前168.61±14.6496.52±9.52511.42±95.87治疗后143.81±13.061)87.29±6.91)505.96±94.52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3)P<0.01。

2.3 不良反应 疗程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现研究证实,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具有关联性,降尿酸治疗可能改善高血压和心血管结局。早期降尿酸治疗,可延缓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血压病人肾脏功能损害[1]。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中风”“眩晕”等范畴,高尿酸血症按症状可归属于“痛风”“痹证”“历节”等疾病范畴[4]。单纯的高尿酸血症可归为中医学的“血浊”范畴[5]。两者的病因病机具有相似性,不外湿、痰、热、瘀、虚,均属本虚标实之证,病位多责于肝、脾、肾三脏[4]。

自拟降浊汤方中,萆薢苦甘,入脾、肾、膀胱三经,善疏泻水道,驱经络关节之湿;车前草甘寒,入肝、肾、肺经,益脾利水,除湿痹;土茯苓甘平,入脾、肾二经,既利水泻湿,又燥土健中,壮筋骨而伸拘挛,利关节而消壅肿,最养脾胃;苍术辛甘祛湿,健脾平胃消食;王不留行、益母草功在和血,行血养血而不滞瘀。湿性趋下,易阻遏气机,本方之妙,在利水行血药中加入温通升清之桂枝,黄元御《长沙药解》云其:“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最调木气,升清阳脱陷,降浊阴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入肝胆而散遏抑,极止痛楚,通经络而开痹涩,甚去湿寒”。纵观此方,降中有升,走中有守,最利气机而达行瘀不伤血,除湿不伤正之效。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益母草可以保护肾功能,萆薢中的萆薢总皂苷能促进尿酸排泄,增加尿酸排泄指数与尿酸清除率。土茯苓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尿酸[4]。车前草提取物不仅能抑制腺苷脱氨酶活性,降低细胞毒性对肾脏的损害,而且能降低黄嘌呤氧化酶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对肾脏的伤害从而改善肾脏对尿酸的排泄[6]。

综上所述,自拟降浊方降低血尿酸的同时对血压也有良性调节作用。

[1] 倪银星,祝之明.高尿酸血症并高血压的合理用药分析[J].药物与临床,2015,12(7):36-4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15.

[3]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790-794.

[4] 项洁琼,陈仁慈.高尿酸血症中医药治疗概述[J].新中医,2016,48(10):188-190.

[5] 吴坚,蒋煦.国医大师朱良春高尿酸血症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J].江苏中医药,2014,46(12):1-3.

[6] 曾金祥,毕莹,魏娟,等.车前草提取物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尿酸水平及机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9):2064 -2066.

R544.1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2.026

1672-1349(2017)22-2886-03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全球高尿酸血症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均呈上升趋势。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达5%~23%,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两者高氶酸血症与高血压之间的关联也备受重视,两者均是心血管相关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更多的证据支持尿酸导致血压升高,血清尿酸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尿酸每升高60 μmol/L,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升高13%,这可能与先天发育不足或遗传因素、尿酸导致全身及肾脏组织内环境紊乱及环境因素等有关[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太原 030001)

杨晓娟,E-mail:ghbye0317@163.com

信息:郭洪波,袁媛,梁晓鑫,等.自拟降浊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30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886-2888.

2017-06-13)

(本文编辑 郭怀印)

猜你喜欢

高尿酸血尿酸收缩压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