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科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12-16房波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5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房波

【摘要】近年来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弊端,诸如科学教育内容的单调化、知识面不够广泛、教学内容简单、对幼儿的教育脱离了现实生活等问题,这些弊端对幼儿的科学教育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幼儿园科学教育内容的构建和研究。本研究在阐述幼儿教育科学现状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060-01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幼儿园教育是最为主要的构成部分,也是我国学校教育及终身教育中最为基础的阶段。2001年颁布实施的《幼儿园教育指导钢要(试行)》将科学教育作为与健康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并重的幼儿园五大主要学习领域,意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帮助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从而获得初步的科学知识,并且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目前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期,科学研究探索及其自主创新技能非常关键,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工作开展及发展不仅仅是个人发展需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幼儿科学教育现状并从中发现的问题,引发教育者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思考,引起社会的重视。

一、幼儿科学教育现状

幼兒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此阶段对幼儿实施良好的科学教育能为其以后接受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在我国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由于教师的科学本质理解的不完善,导致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出现了许多问题。

(一)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以自身的主体性代替幼儿的主体性

所有教育类型活动要想促进学习者自身的发展,就要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充分体现出学习者自己的主体性。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也是同样,要想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幼儿主体性就必须认清主体性的具体内涵。所谓主体性就是人作为教育活动主体中质所具备的规定性,是和客体在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个人的自觉性,自主性,能动性及创造性等特征。突出的是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也是为了最大限度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是在目前幼儿园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并没有将幼儿主体性给予明确,这种主体性确定程度不够或是普遍程度是因为幼儿教育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将幼儿自身主体性给予剥夺,例如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操作材料时,因为幼儿本身知识经验能力不足,身心发育水平不高,对各种材料正确运用能力不够,会经常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这时候就经常会采取主动性的给予学习指导或是给幼儿一定帮助来完成相应的操作。

(二)教师在科学发现室投放的材料脱离了幼儿的经验水平

事物本身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而形成人自身的认知。幼儿园中幼儿认知科学现象也就是幼儿和科学研究材料之间相互作用的直接结果。在这里所引用的科学研究材料大多数是幼儿教师按照幼儿日常经验水平精心准备的,如果在科学发现室中所投放的相关材料并没有经过老师精心准备,在幼儿研究探索过程中就不能发现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想获得材料所体现的科学研究知识,科学技能,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精神及其科学研究态度等科学本质就非常困难。这也就是说幼儿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能力远不如教师对投放室材料进行精心组织重要,如果幼儿教育在投放室中所投放研究材料已经超越幼儿日常经验水平,同时幼儿身心发育水平不高,在对这些科学研究材料进行操作过程中,不能依据自身经验来分清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材料自身的意义不能够理解。幼儿教师在幼儿操作各种材料时或是活动完成之后利用相关引导促使幼儿得到相应的科学研究知识或是科学研究技能。

二、完善幼儿科学教育的对策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获得科学素养、科学意识、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式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幼儿实施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在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应充分尊重和保障幼儿的主体性

对幼儿进行科学性启蒙教育就是幼儿园科学教育。在平常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从幼儿自身爱好兴趣出发,平常注意收集幼儿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将其利用科学教育活动体现出来,在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培育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并利用合适的形式和幼儿进行正常的交流和表达,不断培育和提升幼儿科学研究素养。由于幼儿真正参与到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自身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主体,这种幼儿主体性是认知科学本质及进行科学实践的基础。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利用自身操作科学材料来得到相应的科学知识,掌握日常科学研究能力,提升科学探索精神,但目前幼儿园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经常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剥夺了幼儿的主体性,而是想利用科学教育活动来促使幼儿得到相应的科学研究知识,科学研究精神,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思维模式等科学研究本质,首要得就是在教育科学过程中有目的的体现出幼儿的主动性特征,并给予足够的尊重。要想有效体现出幼儿这种主体性特征,就必须利用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操作科学研究材料时体现出来,如果幼儿不能真正参与到操作材料活动中区,要想掌握相应的科学研究知识,科学研究精神,科学研究方法等科学基础要素就存在一定困境。

(二)教师在科学发现室投放的材料应是教师依据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精心组织的材料

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想实现特定的科学教育目标就要求幼儿教师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在发现室所投放的相关材料必须按照某种科学教育活动目标及其幼儿自身发展能力,通过幼儿教师精心安排,组织相应的材料。在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按照幼儿实际身心发展水准来合理安排教师精心组织,有结构的相关材料,幼儿才能利用自身研究得到相应的科学研究知识,科学研究方法及科学研究态度等科学基本素质。在幼儿教师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所投放的相关材料和幼儿身心发育不对等时,幼儿就算是能够正常操作投放材料,也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及提升幼儿科学素养目标。所以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在投放科学材料时是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所投放的有结构的材料,而不是根据教师的理解水平投放材料。

参考文献

[1]阮素莲.幼儿园课程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段文杰.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记录与表征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3]高游.科学探究活动对大班幼儿学习品质的实验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5.

[4]彭芬.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