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种方法预防气管切开颈部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

2017-12-15郑肖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衬垫弹力纱布

郑肖林

(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河北 邢台 054001)

两种方法预防气管切开颈部皮肤损害的效果观察

郑肖林

(邢台市人民医院神经外二科,河北 邢台 054001)

目的为防止气管切开颈部皮肤损害,分别采用两种方法对气管套管进行固定,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研究,为改进临床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进分为两组,各35例,实验组采用弹力绷带衬垫于气管套管固定带,而对照组采用纱布衬垫的方法。比较两组气管套管移动情况、颈后皮肤损害发生率、发生损害程度、发生损害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结果两组气管套管移动情况无明显差异,气管切开颈后皮肤损害发生率、发生损害时间、发生损害程度以及衬垫物更换频率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弹力绷带衬垫于气管套管固定带后即可以明显减少患者颈部皮肤损害的发生,还可以减轻护士工作量。

气管切开;颈部皮肤损害;弹力绷带;纱布

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很多病情危重患者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且需要长时间置管。为防止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的脱出,临床上多采用无弹性布带作为气管外套管的固定带。为保证气管套管通畅,反复抽吸痰液分泌物刺激患者咳嗽,引起固定带勒压、摩擦颈部皮肤,再加上很多患者意识丧失,无法自主吞咽,布带被口腔分泌物浸湿后护理不当易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湿疹、破溃、糜烂等一系列并发症[1]。据统计,气管切开皮肤损害发生率高达42%[2]皮肤损害发生后,不仅增加患者痛苦,增加感染机会,更会导致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很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我科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科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因病情需要,行气管切开患者。(2)颈部皮肤完好,无破损、皲裂、瘢痕、湿疹等皮肤异常。(3)年龄大于18岁。男34例,女36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岁,置管时间15~83天,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男18例,女17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种、置管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术后,对照组采用纱布衬垫于气管套管固定带与皮肤之间,而实验组采用弹力绷带衬垫,松紧度以一根手指穿过为宜。

1.3 效果评价指标

1.3.1 皮肤损害发生率

指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固定带区域皮肤发生损害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

1.3.2 皮肤损害程度判断

参照国际压疮分期,将损害分为三期。一期,皮肤完好,但局部皮肤发红或有湿疹。二期,局部皮肤形成水泡或特别表浅的溃疡。三期,损伤较深,穿透真皮层。

1.3.3 脱管

有气管套管直接脱出皮肤外或气管套管脱出致气管外的组织内导致套管口无气体溢出[3]。

1.3.4 衬垫物更换频次

因污染、潮湿、卷曲等有可能促进或加重皮肤损害情况发生时,衬垫物更换的频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结 果

2.1 三组患者皮肤损害发生率与损害程度比较

气管切开的70例患者中,有7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损害,损害发生率为10%,其中对照组皮肤损害发生率为14.3%,而实验组的皮肤损害发生率仅为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皮肤损害发生率与损害程度比较

2.2 两组患者气管套管脱出的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气管套管脱出。

2.3 实验组更换衬垫物频次的比较

气管切开前两天,由于气管切开出渗血渗液,导致气管切开周边容易被污染。另外患者由重症病室搬至普通病房的前三天,由于家属缺少照顾经验,不能及时吸痰,造成痰液或口腔分泌物经常流至衬垫物上,导致污染,衬垫弹力绷带和纱布几乎每天需要更换,有时甚至需要一天更换数次这两个时间段两个实验组更换频率没有明显差别。

其他时间段,衬垫纱布几乎每天需要更换,而衬垫弹力绷带更换频率最短两天更换,最长一周更换,更换频率明显优于纱布。

3 结 论

使用弹力绷带衬垫于气管切开系带预防颈部皮肤损害的效果要明显优于使用纱布。

4 讨 论

临床上气管切开以后,医生一般将丝绸系带采取打结的方法固定于套管两端,系带容易被气管切开套管内咳出的分泌物或口腔流出分泌物污染,更换不及时容易滋生细菌,变干后质地变硬,容易造成患者颈部皮肤发红、破损,甚至导致伤口感染。由于无法清洁,污染后只能更换,既增加工作量,同时更换过程中容易造成导管移位甚至脱出,加大医疗风险[4]。所以临床上普遍采取衬垫纱布于颈部来预防皮肤损害。由于纱布过于柔软,经常卷曲,导致系带与颈部之间空隙变紧,同时还增加了局部压力,因此需要频繁更换,增加护理工作量,更换时也会刺激患者咳嗽,增加脱管几率。而弹力绷带具有一定韧性又相对比较柔软,因此既能达到预防皮肤损害作用,又不用因为卷曲而频繁更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费培利.2种气管切开固定带及水胶体敷料与颈部皮肤损害发生的观察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499-500.

[2]燕纯叔,等.气管切开外套管固定带方法改良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41-842.

[3]韩秋丽,等.止血带固定患者气管套管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1):116-117.

[4]林巧红,等.气管切开套管新固定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0):146-147.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4.182.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衬垫弹力纱布
陶瓷衬垫在压力容器焊接中的应用研究
膝关节活动平台单髁置换术后衬垫脱位研究 进展
巧用弹力带防治颈肩痛
不同减振衬垫 对模拟运输猕猴桃生理和品质影响
生孩子,为什么要塞纱布?
防水的纱布
是雾,不是纱布
恒剥离角自润滑关节轴承衬垫粘结质量检测装置
小纱布块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弹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