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效果观察

2017-12-15严凤凤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4期
关键词:致残率脑血栓康复

严凤凤

(如东县中医院护理部,江苏 南通 226400)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效果观察

严凤凤

(如东县中医院护理部,江苏 南通 226400)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致残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以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研究组则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致残率,以及护理前后焦虑评分、NIHSS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与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减少脑血栓患者致残率,而且能更好地改善焦虑症状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致残率;神经功能损伤

脑血栓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好发,有很高的致残率、复发率及死亡率[1]。本病患者中约有60%~70%经有效的抢救与治疗后可恢复神志,但多有不同程度后遗症,比如半身不遂,可见致残率依旧较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旨在提高康复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尽量避免致残。为了进一步探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致残率的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80例患者实施了研究及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愿意配合研究,确诊满足脑血栓诊断标准[2]。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45~78岁,平均(66.8±4.3)岁。研究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7~79岁,平均(66.7±4.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加强肢体运动:协助患者卧床休息,通过健肢活动来带动自身的关节及患肢运动,加速血流,避免肢体功能退化,诱发不良反应。加强患肢按摩,定期改变体位,采取侧卧或平卧为主,避免肌肉萎缩或压疮。②加强站立训练:发病后5 d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采取步行训练,先以坐位为主,为患者寻求支撑后逐渐站立,缓慢从原地踏步开始,过渡到行走,时间初始5 min,之后逐渐延长,以耐受为宜。③加强语言认知能力训练:少数患者发病后丧失语言能力,可先进行听力刺激,之后进行发音口型训练及指导,最后进行错误字词纠正。待语言能力恢复后,鼓励他们多和他人沟通交流,逐渐提升记忆能力。④生活干预:鼓励患者主动饮食,饮食期间要慢慢吞咽,逐渐改善吞咽困难。和患者做好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负面情绪,针对性疏导,增强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3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致残率,测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NIHSS评分,实施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致残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与致残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NIHSS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评分与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与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护理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NIHSS评分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研究组(n=40)59.12±4.5330.09±2.11*#23.18±4.328.22±2.11*#对照组(n=40)59.04±4.8140.82±3.21*23.27±4.1514.39±2.76*组别焦虑评分

3 讨 论

急性脑血栓属于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有很高的致残率,加上神经功能损伤、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较差[3]。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生命体征平稳与临床症状控制后48h便可实施,在相关文献报道中指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意识、语言功能及肢体功能等恢复,为此在急性脑血栓患者中也可尽早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本次研究将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处理,研究组则加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满意率更高,致残率更低,而且护理后焦虑评分与NIHSS评分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血栓患者多有焦虑、悲观、担忧、丧失信心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4],为此要以周到、温馨的服务进行护理干预,主动关心与开导患者,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促使他们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此外,语言功能的丧失,会给患者生理与心理带来双重影响,为此要尽早进行语言功能康复训练。尽早康复训练,可促进神经轴突与突触联系的建立,促进大脑半球功能代偿与重组,从而更快恢复脑部功能[5]。综上所述,急性脑血栓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减少脑血栓患者致残率,而且能更好地改善焦虑症状与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借鉴。

[1]胡兰芳.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8):138-139.

[2]闫芳芝.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6):134,137.

[3]赵 艳,梁 渝,姚宏波,等.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244-3245.

[4]姚仙桃.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6):56-57.

[5]郑爱嫆.护理干预对促进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9):296-297.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44.47.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致残率脑血栓康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疏血通联合甘露醉对脑血栓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急诊脑卒中识别评分量表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急救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无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并脑卒中的临床分析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