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特点、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2017-12-14何祥乐王小勇李传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26期
关键词:锥体硬膜触觉

何祥乐 王小勇 李传将

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特点、治疗及临床预后分析

何祥乐 王小勇 李传将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特点、治疗与临床预后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前后,60例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等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前后,患者Cobb’s角度、锥体的压缩程度与椎管占位现象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患者多数有严重的脊髓神经性损伤、严重椎管侵占及椎板骨折症状,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

脊柱骨折;硬膜损伤;特点;治疗;预后

脊柱骨折病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特别是脊柱骨折伴随硬膜损伤等脊髓损伤症状的患者,属于不稳定性骨折[1]。胸腰段是脊柱骨折与脊髓损伤最为常见的位置,脊柱骨折经常会合并有脊髓、马尾神经与神经根等损伤,致使患者呈现不同程度性瘫痪。脊柱骨折病症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治疗方式,虽然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显著,但是容易对患者产生侵袭性损伤,引发术后并发症[2]。现研究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特征、治疗与临床预后,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60例患者当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有33例,年龄23.5~61.4岁,平均年龄是(42.8±2.4)岁。致伤原因:机械损伤15例,高空坠落损伤有20例,交通事故有17例,其他8例。文化程度:小学文化的有16例,初中文化24例,高中文化有12例,大专及以上文化有8例。受伤部位:颈椎损伤有22例,胸椎损伤有18例,腰骶椎损伤有20例。

1.2 方法

手术前准备需要按照急诊要求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前检查,并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如地塞米松与甘露醇药物进行静脉注射等。给予患者全麻手术或者局麻手术,患者俯卧在脊柱骨折手术台,患者的腹部悬空,常规消毒铺巾,根据患者的损伤情况从而确定手术的方法。若患者属于爆裂性骨折,则进行侧前方胸腹膜外入路,将大骨折游离型骨块取出,对椎管进行减压之后,锥体间采用自体髂骨块进行植骨,使用固定器或者钢板进行手术固定。除此病症类型之外,其余的病症类型患者均实施以伤椎为中心的后正中切口,充分暴露出患者伤椎与上下正常的锥体棘突、椎板以及关节突、横突等,进行手术的时候要明确患者损伤的正确节段。按照AO定位方法[3],对进针点进行确定,进针的角度与深度需要按照CT与X线片的检查结果决定。采用丝锥开口与导针打入,导针进针的时候需要逐渐进入。使用手钻向锥体推进3 cm位置,探针要明确孔道四周均是骨壁,然后将椎弓根螺钉置入,与此同时,进行X线片拍摄验证螺钉位置、深度与方向等,运用神经剥离器紧贴椎弓根的内壁,将其插入进硬膜外间隙,避免螺钉切穿椎弓根内壁,致使硬膜损伤、静脉丛损伤等。安置好左右的螺纹杆,且旋紧自锁螺帽,通过轮流旋转两侧的螺杆中部螺纹的角度,螺帽处于生理前凸纵向撑开。通过透视检查,观察复位的状况,对侵入椎管骨块的数量与位置进行检查,保证椎管减压。若患者的骨折位置较好,则实施椎板减压,使用神经剥离器对前壁进行探查,或者采用探查者之间触摸硬膜囊位置,对前方骨块的复位状况进行判定。若患者对复位状况较满意,则可停止手术治疗。若骨块仍然存在,则需要保护好患者脊神经根状况,对椎管前臂解剖的状态实施恢复。通过透视镜与摄片对患者复位的程度进行观察,将横连杆放置,对伤口进行冲洗,放置硅胶管进行引流,对伤口进行逐层关闭。60例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均进行脱水治疗,手术后给予患者激素与抗生素药物治疗,1周之后使用神经生长因子进行治疗,若患者病情需要,则进行高压氧治疗。手术后患者保持绝对卧床,定时进行翻身,手术后3 d进行床上被动功能运动,患者在卧床4~6周之后,可佩带腰围实施下地运动,进行恢复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的手术前、手术后运动评分、触觉评分、Cobb’s角度、伤椎的高度、锥体压缩的程度与椎管占位的改善程度进行观察评估。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满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触觉功能越佳[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0例患者在手术前与手术后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情况进行比较

手术前,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分别为(38.4±13.2)分、(46.8±14.0)分,手术后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平均为(76.2±16.3)分、(74.8±17.8)分。手术前患者的运动评分与触觉评分低于手术后指标评分,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如表1。

2.2 6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Cobb’s角度、伤椎高度、锥体压缩程度、椎管占位指标情况

手术前,患者Cobb’s角度较大于手术后,手术前患者的伤椎高度低于手术后,手术前患者锥体压缩程度大于手术后,手术前椎管占位率高于手术后,差异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详情如表2。

3 讨论

脊柱骨折是临床脊柱外科中常见的病症,多是因为直接外力或者间接外力所导致,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造成严重威胁[4-5]。因为脊柱阶段结构特征,脊柱结构拥有三维空间的六个自由度运动特征,当受到外力损伤的时候,会致使患者脊柱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出现不同类型性骨折,锥体高度降低。胸腰部位脊柱骨折常常会伴有硬膜损伤,导致硬膜损伤的原因是脊柱骨折、移位及骨折的碎片侵袭所导致椎管的管腔缩小,患者的脊髓被压迫。损伤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脊柱骨折结构受到损伤所致,一种是通过脊柱骨折损伤所导致的硬膜性损伤。对患者实施锥体减压措施,对压迫性的脊髓、圆锥及马尾骨折进行摘除,另外,清除掉椎间盘或者血块,并且在清除的基础上实施脊柱正常序列的重排,对脊柱的稳定性进行重建,恢复患者脊柱正常运动功能,避免腰背疼痛的并发症发生[5]。

表1 6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运动评分及触觉评分情况比较

表2 60例患者Cobb’s角度、伤椎高度、锥体压缩程度、椎管占位指标情况比较

刘达[6]等人的研究显示,手术治疗后患者运动评分、触觉评分要高于手术前,且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对Cobb’s角度、伤椎的高度、锥体压缩的程度与椎管占位的改善程度方面进行观察[7],手术前Cobb’s角度大于手术后,手术前伤椎高度低于手术后,手术前锥体压缩的程度、椎管占位改善程度高于手术后。在此次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特征在于:多数患者有严重脊髓神经性损伤、椎管受到严重侵占、椎板受到损伤。而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部位主要为颈椎、胸腰与腰骶椎。对此次研究的60例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发现,手术前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分别为(38.4±13.2)分、(46.8±14.0)分,手术后患者的运动评分、触觉评分平均为(76.2±16.3)分、(74.8±17.8)分。说明患者在经过手术治疗后,运动功能与触觉功能得到恢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方式,可以促进患者恢复[8]。另外,在伤椎的高度、锥体压缩的程度与椎管占位的改善程度等方面进行观察,手术前,患者Cobb’s角度较大于手术后,手术前患者的伤椎高度低于手术后,手术前患者锥体压缩程度大于手术后,手术前椎管率高于手术后。以上数据说明,采取手术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对患者的预后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有利于手术治疗效果的提高,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以上研究说明[9],在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治疗过程当中,根据脊柱骨折的特征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患者多数有严重的脊髓神经性损伤、严重椎管侵占及椎板骨折症状,采取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患者的后期恢复,早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1] 雷飞,冯大雄,康建平,等. 脊柱骨折伴硬膜损伤的特点和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2016,32(10):929-933.

[2] 何斌,吴永铁,杨波,等.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稳定性重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并发症及处理措施[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5,25(5):415-419.

[3] 贺宝荣,闫亮,郭华,等. 腰椎爆裂骨折中创伤性马尾神经硬膜疝的发生及治疗[J]. 中华创伤杂志,2015,31(1):16-19.

[4] 袁伟,朱悦,焦鹰,等. 胸腰椎完全性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2):108-111.

[5] 王占国. 术区持续引流至切口愈合时拔管缝合管口治疗脊柱骨折伴硬脊膜损伤术后脑脊液漏研究[J]. 实用手外科杂志,2017,31(1):88-90,94.

[6] 刘达,罗杨,盛珺,等.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1):29-33.

[7] 刘新宇,阎峻,原所茂,等. 小切口Schwab4级截骨结合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伴后凸畸形[J]. 中华创伤杂志,2017,33(3):202-207.

[8] 李东风,刘法敬,胡成栋,等. 经伤椎固定联合椎板开窗治疗伴有椎管侵占的胸腰椎骨折[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12):1420-1423,1427.

[9] Vrable A,Sherman AL. Elite male adolescent gymnast who achieved union of a persistent bilateral pars defect[J]. Am J Phys Med Rehabil,2009,88(2):156-160.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Clinical Prognosis of Spinal Fractures With Epidural Damage

HE Xiangle WANG Xiaoyong LI Chuanjiang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Ningde Hospital, Ningde Fujian 3521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treat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 of spinal fracture with epidural damage.Methods60 cases of spinal fracture with epidural damage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6 in our hospital.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surgery.ResultsBefore and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scores of exercise scores and tactile scores of 60 patients were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Cobb’s angle, the degree of compression cone and vertebral canal placeholder phenomenon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ConclusionMost patients with spinal fractures complicated with epidural injury have severe spinal nerve injury, severe vertebral canal occupation and lamina fractures symptoms, surgery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promote the prognosis.

spinal fracture; epidural damage; characteristic; treatment;prognosis

R681

A

1674-9316(2017)26-0025-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7.26.014

福建省宁德市医院骨科,福建 宁德 352100

猜你喜欢

锥体硬膜触觉
亚里士多德的触觉科学辨析
CBL型裂解炉急冷锅炉入口锥体的腐蚀与防护措施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创伤性硬膜下积液转化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危险因素分析
搜集凹面锥体
锥体上滚实验的力学分析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基于微多普勒的空间锥体目标微动分类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