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

2017-12-13陈青

武术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变革

陈青

摘 要:学生爱武术,不爱武术课,每每呈现在学校体育之中,这种尴尬的窘境困扰着武术的有效传播和传承,该现象的重要成因之一是现行武术教学单一、枯燥的方式和方法。如何将原本底蕴雄厚、内容丰富的武术在学校体育中复活?武术文化,必须充分地借助具有互嵌属性的、适合国人心智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力量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增加渐趋弱化的传播力。文章通过理性分析,以及探索式的武术教学实践,经过总结,发现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改变现行学校武术窘境,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习练武术兴趣、自觉掌握传统文化意识、提高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能力的重要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武术教学窘境 变革 文化互嵌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1—0001—03

1 问题的提出

学生爱武术,但不爱上武术课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校体育课程问题,而是发展成关乎到中华民族文化在最为有效的传播、传承平台中日趋失位的问题。对此,国家已经从制度建设、管理模式等方面及时地予以了高度关切。然而,在现实中,武术教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表现依然不尽人意,各级各类学校的武术教学计划难以落实,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武术基本技术。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中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那就是武术技术过于复杂,同时现行的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又过于单一。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教学现象。这里所说的武术技术过于复杂,主要指武术的流派、技术结构的复杂程度,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至于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過于单一,则是指武术教学所采用的现行方式和方法简单、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更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好。恰恰是这个自相矛盾的武术教学现象,加剧了这种功夫的掌握难度。如何看待充满矛盾的武术教学,我们认为武术繁多的技术,恰如文化盛宴,能够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充足的自由选择机会,应该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而现行的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单一、枯燥,犹如万千食材被制作成盐水煮菜,味道尽失。因而,现行的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制约学校武术良性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对此,必须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进行拯救。采用何种文化资源,我们认为选择和采用具有互嵌属性的、适合国人心智的、独具特色的中华民族文化资源是最为恰当的选择。这种资源所具备的力量可以有效促进脱胎于斯的文化复兴、振兴。

2 文化互嵌理论

文化互嵌是互嵌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人类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始终没有离开过互嵌。就文化本身而言,所谓文化包括人化和化人两个互嵌的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由两个互嵌因素构成,一个是人为,另一个是为人。所以,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互嵌的综合体。如果使用文化界公认的结构来分析,文化中包含着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结构,这三个结构彼此相互依存、彼此互嵌、相融一体。一种文化难以决然分成不同的结构而彼此隔离,文化结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文化只有达到互嵌状态,才能实现结构的相融,才能表现出强大的综合能量。单一的文化结构,难以形成巨大的文化能力。就以单纯的物质文化而言,如果没有相应制度和精神的附着,物质文化很难产生应有的强大能量。比如薯片、大片和芯片等物质文化中深深地蕴含着西方文化的制度和精神,特别是这些精神中意识的力量,才能使这三片具有所向披靡的势头。相对而言,印度同样生产大片、芯片,由于原产地的社会制度、文化精神的力量不足,因此印度的大片、芯片难以与美国的大片、芯片相提并论。中国自身就能够生产大量的薯片,为什么没有抵御住域外的薯片,一定是与我们没有很好地将文化中三种结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应有的凝聚力有关。图1的图形是一个形象的互嵌图形,生动地展示了互嵌的关系。在这个互嵌图形中,互为背景的图形具有清晰的边界,这种互嵌图形与文化互嵌有所不同。文化互嵌中这种关系仅仅是表象,文化的互嵌没有泾渭分明的结构性边界,文化结构彼此镶嵌,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相融。如上述例子中的大片,无人能够将反映美国社会制度、文化精神的内容从影片的情节中剥离出来。文化具备着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是“机械文化”,另一种是“有机文化”。“机械文化”是一种同质文化结构下的文化总体表现。“有机文化”则是在多元的异质文化结构相互交织状态下,各个文化体间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的结合,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文化任务,实现文化目标的表现形式。“有机文化”是当代文化的主流,也是文化本质的充分表达。

综上所述,文化互嵌即多种文化结构,互相有机地交织在一起,构成既保持原貌,又富有新质的文化体,共同行使着文化功能的过程。

在文化互嵌过程中,有生成性互嵌,即同一地域中的不同族群,长期生活和生产在一个自然空间,人们彼此相知相识,不同的民俗文化产生广泛的交流和融合;还有建构性互嵌,这是一种人为的促进文化交往的过程,如新加坡1989年规定,城市社区新的组房中不同民族构成必须符合规定的民族组房比例,以便形成一个多元民族的居民社区,形成多元文化互嵌互融的格局。[2]无论通过哪种生成方式所实现的文化互嵌,都是文化固有结构所决定,其目的都是为了共同完成文化的为人目标。

在中国文化中,太极图生动表达了互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太极图中,阴升阳降,相互作用,阳中寓阴,阴中赋阳,可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物是一分为二的,阴阳互嵌、互动、互融。各种文化事项的活动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在这个强大的文化核心作用力下,形成了一个圆滑、迂回、含蓄的文化蜗旋力,深深地吸引着外围的文化向内聚拢,自然也会将不合时宜的文化向外扬弃,最终蜗旋力将能够聚合的多元文化结构拉到一起,共同构成具有强大凝聚力量的综合文化。太极图意蕴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万物归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遗产之一的武术文化,也同样遵循着这样的演变规律,武术起源于人的攻击性,在于其他文化互嵌过程中,逐步演化出搏击、套路、功法等结构和形式,当这些表象上看似各异的文化结构,最终在互融了各个文化的势能后,形成一个对人的生命冲动有效宣泄、对生命进行合理塑造的人体文化。太极图不仅生动地反映了根深蒂固的、富有活力的中国传统文化,更昭示着人类文化的走向轨迹和规律,武术教学的变革与创新必须遵循这种轨迹和规律。endprint

3 借助各色文化实现互嵌式武术教学

目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将中国古典的音乐、书画、茶艺、中医等文化内容有机地融入到武术教学之中,使之演变成一种新型的武术教学模式——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这种新型的武术教学模式,旨在为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的、前面的文化熏陶,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掌握和尊重,以此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塑造学生的民族文化传播和传承能力。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的结构如图2:

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作为一个武术教学变革与创新的总体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可以分解成若干单元,将不同年级、不同课时,依照教学计划、学生需求进行为侧重的两种文化结构的互嵌,待学生们全面掌握了武术与互嵌的内容后,再将各种文化结构有机地融入武术的教学之中,形成一个文化互融的武术教学模式。

在武术文化中,少林武術就是与禅宗文化进行的有机文化互嵌,武当武术与道教文化进行了密切的互嵌,因此,这类武术文化经久不衰,特色鲜明。在当今的竞技武术中,长拳、太极拳竞赛的配音,使得竞赛氛围得到提升。竞艺武术从运动场搬上了舞台,与舞台艺术互嵌,使得受众人群极大增加,这一切都说明一个朴素的问题,就是文化互嵌是进一步推动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互嵌的案例,轮子与蒸汽机的互嵌,形成了新动力的机车;八卦与计算机的互嵌,形成了大脑运算能力的无穷延伸;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互嵌,促进了学科的发展;人类创造了各种制度,制度规范、约束着人群的活动,两者之间的互嵌关系,有机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理性与非理性的互嵌,人类的生物性得到了社会化的塑造,使人成为真正的人。文化互嵌是一种有益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不可回避、不可忽视的重要措施。针对目前武术教学的窘境,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是对现行的武术教学结构性断裂的修复和纠偏,是武术教学必须采取的有效方式和方法之一。这种武术教学方式和方法,具有以下的优势和特点。

第一,同质同构是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固有的基础。在这些文化体中,由于共生于同一文化圈,具备基本相同的文化元素,相同的文化,或者是相似的文化彼此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甚至是交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中国古典音乐悠扬、委婉与武术套路的内隐含蓄、艺术追求相得益彰;中国楷书书法外满、整齐、端方、正直,中国山水画写意抒情与武术套路的追求基本功的规范,套路表达的虚拟技击更是异曲同工;中国茶艺讲求的程式、修炼与武术套路内外兼修同样具有丝丝入扣的联系;中医的防患于未然、疏通经络与武术经常遇到的预防运动损伤和治疗形影相随。

第二,异质异构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互补拓展的基础。不同的文化体在发展历程中,各自形成了自成体系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的结构。这些结构和功能已然不同的文化,彼此之间存在着可以相互弥补的、互相吸引的、相互借鉴的文化成分,所谓异质相吸。在这些文化体间,可以充分借鉴互嵌的文化优势,弥补自身存在的文化短板,以求达到共同发展。比如,武术教学使用了中国古典音乐,使得学生入静状态达到新的层次;书画的轻重缓急有效地启发了套路学生对套路节奏的感悟;品茗纳入到武术教学中,帮助了学生逐步塑造平和与隐忍的素养;掌握中医技法,学生可以有效地自我预防运动损伤和对出现的小伤小病进行及时地处置。

第三,互嵌文化式武术教学是完整中华民族文化的动态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原本就是一个统一整体,彼此难以分离,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优秀文化纳入武术教学之中,是文化原貌的复原和回归。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原本是有机整体的文化被严重地割裂,如今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的提起仅仅是将武术曾经依附和共生的文化拉回到武术文化之中。曾几何时,中国的武术大师们都是精通中华传统文化的人物。

第四,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武术教学的场效应。当一个教学过程中用运用了各种方式和方法,进行多渠道的信息叠加后,对一个教学内容方能施加多重影响,激发学生的多种感知器官的共同参与,以求达到的知识和技能的全息感知。特别是对武术这种技术比较复杂的教学内容,只有合理地使用多重感知器官共同的认知,才能克服单一感知器官对信息感知的枯燥感,使得感知的信息达到具身认知的水平。通过文化互嵌式的武术教学,达到了文化体间的有机互嵌,便能够使武术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信息高效传递中所依赖的场效。这犹如人们在现场欣赏音乐会,会终身记忆在音乐会中欣赏过的曲目。

第五,文化互嵌式武术教学是武术重新归队的重要途径。在现代的武术发展过程中,武术的体育化倾向越发明显,这种体育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武术文化原本的结构和形态,起码消弱了其文化属性和艺术属性。所以,可以看到,与瑜伽、跆拳道相比,国人不爱武术,外国人兴趣索然。这是武术自身的文化含量缺失之故。通过文化互嵌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文化有机地融入武术之中,使武术回归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之中,重塑鲜明艺术特色,消除各种社会心理的隔离[3],增强不同文化人群对武术的认同,不仅是避免武术进一步边缘化,更是增强武术文化自强和自信,促进武术持续发展的根本。

第六,文化互嵌后的武术可生动地传播中华民族文化。武术这种动态的人体文化,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又对传统文化提供实践性的辅助和充实。武术的演练节奏对琴棋书画的艺术节律产生生动的影响,武术习练过程的内外兼修对茶艺产生鲜活的作用,武术特有的损伤促进了中医理疗的领域拓展。文化互嵌,绝不是单向的,在文化间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互嵌、互融、互助是文化事项成熟的必然过程。只有在相互的交流中,相互地将自身的优势嵌入对方结构之中,方能逐步地被消化吸收,成为自身的文化结构。动态的人体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中最富有活力的文化事项,没有人能摆脱肢体的活动。由此,武术在传播中必然会携带着互嵌的文化成分,这是有效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面对学校体育中武术的窘境,唯有变革与创新,才能够使武术重新回到学生的身边。通过富有活力的、新颖的文化互嵌式的武术教学,使得学生在掌握和提高武术技术的同时,生动、鲜活地掌握和了解传统文化,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其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月刚,李 辉.民族互嵌理论刍议[J].民族论坛,2015(11):5-9.

[2]严 庆.“互嵌”的机制和途径[J].民族论坛,2015(11):10-13.

[3]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5(3):22-28.endprint

猜你喜欢

变革
深刻的变革 辉煌的成就
三晋源山西老陈醋的挣扎与变革
以变革迎接新时代
变革开始了
在坚守与不断变革中谋发展
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业 变革刻不容缓
海尔变革
让微课促进课堂变革与超越
夺变革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