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功能建构研究

2017-12-13刘叶红

城市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隐喻语篇腐败

刘叶红



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功能建构研究

刘叶红

(湖南城市学院人文学院,湖南益阳 413000)

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在概念功能上多以隐喻式类比反映客观现实和意识形态,由形象导入事理;在人际功能上主要体现为援引式类比规劝说理、实施预警和俗语式类比构建亲民形象,建构权威;在语篇功能上主要通过平行式、承接式和循环式主位推进、见微知著。官方话语类比修辞的适时恰当使用,能较好地实现意识形态、权力和受众三者之间的互动,有助于官方政治意图的有效传递。

官方反腐话语;类比;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

官方反腐话语是指国家领导人、官方机构或官方发言人在官方场合对腐败行为的治理、预防和惩治过程中发表的正式观点,是受制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语言的具体使用。类比(analogy)是基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或不同,建立起事物之间的关联或比较。Gentner(1983)提出了类比结构映射(Structure-Mapping)的理论框架,认为类比中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联系须具备结构连续性、以关系为中心和系统性等3个特征。[1]类比作为一种特殊的推理形式和认知手段,获得了逻辑学、心理学、哲学、语言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法律等多学科学者的共同关注。在语言学研究领域,类比构词的研究居多。[2]-[3]从修辞手段出发的类比研究主要围绕类比与隐喻、明喻之联系和辩异展开。[4]-[5]少数研究涉及类比修辞的功能[6]和国家领导人类比话语的援引,[7]但其研究主要涉及某一语体中的类比现象或中西方领导人借用类比分析形势、认知环境和制定政策的认知思维,鲜有针对国家领导人类比话语修辞的探讨。而以反腐话语为语料,研究国家领导人类比话语修辞及其实效和功能建构的研究更是缺乏。基于此,本研究主要以中共十八大以来官方媒体反腐报道、国家领导人反腐会议重要讲话为语料来源,探讨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的功能和功能建构的意义。

一、研究语料、理论框架

本研究语料主要以十八大以来国家领导人讲话(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党组会议、国务院廉政工作会议、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中纪委全会讲话、部分省区市巡视工作座谈会、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项推进会等)和官方媒体反腐报道(如中纪委官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为语料来源,语料的选取包含两个因素:一是语料内容为反腐话语,二是反腐话语使用类比修辞。

研究的理论框架是Halliday(1985)提出的语言功能性理论。它从意义着手,透视语言与社会建构的关系,把语言的功能高度抽象为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8]在本文中,概念功能指表达者通过反腐类比话语表达自己的社会经验和内心体验。人际功能是指由于反腐话语的政治性和官方权威性,说话者运用反腐类比话语来表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确定行事的态度和立场。语篇功能指话语的连贯性和与相关语域的关联性。Halliday(1985)进一步发展了语境理论,提出话语范围、话语基调和话语方式的情景语境三变量,即:说了什么;谁在说和向谁说;如何说和话语的交际目的和实效,与语义系统中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分别对应,见图1。[9]

图1 官方反腐类比话语理论框架思路图

需要指出并区分的是,类比和隐喻是紧密相连、相互依赖的,两者都植根于人类的概念系统,是人类表达思想和认知世界的有效工具。隐喻是以类比为基础的。[5]虽然类比和隐喻存在诸多相似之处,但两者之间仍有许多不同点。类比是源域S(source-domain)包含的元素向目标域T(target-domain)所含元素的相似性之间的映射。在映射的过程中,源域的属性向目标域迁移。在迁移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个新的谓词确保概念系统中语义的正确性。

例1:反腐败是祛除社会和人心中的雾霾,恢复健康蓝。

源域“雾霾”和目标域“腐败”概念系统间的类比映射与迁移见图2。例1可以同时看作类比和隐喻(天气隐喻)。

图2 反腐话语类比映射与迁移

图2表明,源域“雾霾”包含的元素是:“雾霾”是空气污染物,汽车尾气和大气空气气压低等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它对人的身体有害,需要环境保护者对雾霾的危害进行治理和消除。目标域“腐败”包含的元素是:“腐败”是政治生态污染物,体制缝隙漏洞和干部自律意识薄弱等是腐败的主要原因,它对党的肌体有害,需要反腐倡廉者对腐败的危害进行治理和消除。源域S的元素和目标域T的元素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映射关系。在映射和迁移的过程中,产生谓词“消除”、“危害”、“治理”确保语义的正确性。

和隐喻一样,类比是一个意义潜势系统,能够反映现实和建构社会现实。[10]话语不仅仅是交流和社会行为的形式,同时也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图,官方反腐类比话语亦是如此。Halliday关于语言观的理论成为话语分析尤其是批评性话语分析的工具箱。[11]因此,本文试图回答两个问题:(1)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功能建构的意图是什么?(2)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功能建构如何体现?

二、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概念功能建构

人们习惯于根据大脑中已架构的概念图式,用熟悉的事物来比拟陌生的事物,用简单的事物来展现复杂的事物,用已有的事物来类推未知的事物,再通过语言词汇和句法层面表达出来。类比就是这样一种概念化隐喻的过程,即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论证观点的正确性,把复杂抽象的道理简单具体化,让读者悟出弦外之理。官方反腐话语在概念功能上主要通过隐喻式类比,由形象导入事理,并反映客观现实。

隐喻式类比是两个事物之间存在性质上的相似点,而不仅仅是外部特征上的相似,重在理,而非形。它的认知进程是由形象导入事理。

例2:王岐山强调,巡视是党章赋予的重要职责,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手段,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巡视工作的领导,使巡视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的“尖兵”。

巡视是中央反腐的一项新制度,是2014年以来反腐高频关键词之一,表明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反腐力度,反腐败斗争路径明确清晰。巡视真正成为发现问题的“尖兵”既是隐喻也是类比。尖兵的意思是行军时在部队前方担任警戒的小分队。反腐败被建构成战争隐喻,源域“战争”的部分特征向目标域“反腐败”的部分信息映射。同时,反腐败中巡视的作用与战争中尖兵发挥的作用之间在属性和关系上具备相似性,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中的类比意义表达。反腐败需要巡视来发现腐败存在的问题,形成震慑;战争需要尖兵在前方执行警戒发现潜在的危险,提前预警。

类比话语的生成和表达是基于人们的生活体验,是人类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事物的重要认知机制,能够隐性地反映社会客观现实。一个概念域与另一个概念域之间的相似性不是客观的,而是经验的。我们头脑中的概念图式并非“既定”的,而是认知建构的,但这种建构并非任意的,而是受到现实的制约。[10]如:“跟防治艾滋病一样,反腐也是个系统工程,它的疫苗是制度。”表明反腐规模的庞大、复杂和艰巨。“干部可以退休,反腐没有退休时。”说明反腐的长期性。反腐要“治病树”、“拔烂树”,强化“不敢”的氛围。”则表明腐败问题严重。

三、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人际功能建构

在概念功能上,语言是表达并建构一种方式;而在人际功能上,语言是实施一种行动方式。[9]人际意义侧重语言使用中的人,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认知性,而是反映语言交际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

(一)援引式类比:规劝说理、实施预警

援引式类比指的是话语者通过引经据典、讲故事、成语、俗语等方式来说明一个形式或内容相同或相似的观点或道理。官方反腐援引式类比能够建构交际双方的身份、权力和话语的性质。话语权力人皆有之,或隐或显,或弱或强。权力具有多变性和相对性,因情境、对象而异。van Dijk认为权力是指一个群体(成员)对另一个群体(成员)的操控,这种操控可以包括思想上的控制,也可以包括行动上的控制。[12]话语中的意识形态并非仅仅体现人们的信仰,还具有劝说和改变他人行动的功能。[13]官方反腐话语因其政治性和特殊性,受到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反过来,也通过话语建构的意识形态操纵他人。

例3: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一些人在腐败泥坑中越陷越深,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其身上出现的一些违法违纪的小错,党组织提醒不够,批评教育不力,甚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网开一面,法外施恩,就可能导致要么不暴露,要么就出大问题。所以,要抓早抓小,有病就马上治,发现问题就及时处理,不能养痈遗患。这是对干部的爱护。要让每一个干部牢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的道理。孔子说:“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群众说,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

Goatly认为,话语在使用过程中,能够确定好话语相应的主体位置和读者位置。[14]van Dijk的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话语表达者在话语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如何间接或直接地把话语和自身的社会身份、地位和意识形态联系起来。[13]例3是习近平在参加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的讲话,话语基调能够清晰地指明交际参与者双方的身份(习近平——县委常委班子)、角色关系(国家最高领导人——党员干部)以及话语的性质(反腐败抓早抓小、不放纵迁就)。话语者通过把“火”蔓延、“水”泛滥、“病”恶化等的危害性和腐败中“贪”、“欲”、“姑息纵容”等特征之间的危害性建立起相似性,构成类比。话语者引用古语名言(“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外施恩)、成语故事(网开一面、养痈遗患)、警示语(“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只有警钟长鸣,才能警笛不响”)等类比方式来说明反腐败要防微杜渐。“喻巧而理至”。古语名言和成语故事的引用表明自古以来腐必败、腐必衰的历史事实。警示语能够起到威慑的作用,并与群众利益紧密契合。官方反腐类比修辞的使用可以唤起接受者“不想腐”的情感,形成党员干部“不能腐”的态度,诱发他们“不敢腐”的行动。话语语境凸显出的话语者的强势权力和显性权力通过反腐类比话语能够达到规劝、说理和预警的效果。

(二)俗语式类比:生动形象、意在亲民

俗语式类比指的是官方话语者利用群众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广泛流传的,具有通俗性和口语性的定型的语言单位与反腐败话语建立的某种属性或关系的相似性语句。俗语形象生动,感染力强,在特定语境下与反腐话语相结合,使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源域和目标域通过各自内部特征的相似点而自然巧妙地联系起来,构建了说者的权力身份和地位的同时,带有生活气息的平民化俗语能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明、记得住,在受众心中引发共鸣并得到认可。类比作为一种借言,在说者和听者之间实现着双向互动。官方反腐话语在构建权力、形成威慑的同时,俗语式类比修辞可以充当话语权威的缓冲剂和润滑剂。

例4:在如此高压态势下,仍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收手、甚至变本加厉,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令人触目惊心!

例5:公务人员和领导干部,要守住底线。要像出家人天天念阿弥陀佛一样,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你手中的权力来自人民,伸手必被捉。

例4“塌方式腐败”是2014年反腐领域新名词。“塌方”一词是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词语,指的是山体、建筑物、矿井、路面等在非人为的自然力情况下,出现塌陷下坠的自然现象。“塌方”和“腐败”原本是毫无关联的两个词组合在一块构成类比新词。官方反腐话语者把腐败现象中的群体性、系统性、成片性等特征和自然界中山体、建筑物、隧道或陡坡的突然坍塌特征建立起相似性,形成类比。“塌方式腐败”类比构词的出现,既直面揭露腐败问题的大面积存在,反映当前腐败严重的社会现实,又形象地契合受众认知。

例5把出家人天天念佛是出于对信仰的虔诚和党员干部天天念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出于对党的宗旨和信仰的坚守之间建立起相似性,入口才能入心,常读才能牢记,形成类比,含而不露地反映意识形态。俗语式类比以形象化和通俗化的妙说突出中国文化内涵,迎合百姓口吻,却蕴意深刻。通过出家人对佛教的信仰和虔诚,天天念经不断提升自我境界映射党员干部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好人民的勤务兵。类比话语在幽默轻松的表象下意蕴深远。

四、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语篇功能建构

类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总是在分句、句子或句子以上的语篇范围内展开,其作用是通过比较突出源域与目标域的相似或不同。在语篇功能上,官方反腐类比话语反映语篇中话题发展的方式,以及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在语义上和逻辑上体现语篇的衔接性、一致性和连贯性。语篇中前后各句的主位和述位会依据某种联系和变化推进,即主位推进,整个语篇逐步展开,形成并表达一个完整意义上的整体。[15]本文在苗兴伟、廖美珍概念域的语篇映射模式基础上,经语料梳理得出官方反腐类比话语主位推进的方式主要有:主位平行推进式(前后句话题结构相同)、主位承接推进式(前后句的话题结构不相同)和主位循环推进式(首尾话题呼应,中间句话题不同)。[16]

例6:反腐败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也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

例6主要采用了主位平行推进模式,主位都是“反腐败”,通过“不是看人下菜的‘势利店’”、“不是争权夺利的‘纸牌屋’”、“不是有头无尾的‘烂尾楼’”等3个平行排比式类比博例有力地表明中央反腐的重视程度和坚定决心。述位由“不是”、“不是”到“也不是”平行推进,类比表达贯穿全句,衔接整个语篇,逻辑连贯凸显隐含语义。

例7:王岐山指出,巡视是给党的肌体作“体检”,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

例7主要采用了主位承接推进模式。主位排列的先后顺序分别是“王岐山”、“巡视”和“党内监督”。通过主位,我们可清楚地看出语篇的主题与反腐败有关。“王岐山”是叙述的起点,继而把话题转向“巡视”,然后引出“党内监督”。通过隐喻式类比,把人的肌体需要经常体检发现疾病问题和党组织需要巡视发现腐败等方面的问题之间建立相似性,围绕反腐败全面覆盖的主题逐步推进,增强震慑。

例8: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凡是违纪违法的都要严肃查处。中央给了巡视组尚方宝剑,是“钦差大臣”,是“八府巡按”,就要尽职履责,不能大事拖小,小事拖了,对腐败问题要零容忍。只有严肃查处腐败,刮骨疗毒,才能使我们的党更加强大、使党的肌体更加健康。对巡视发现的问题,该查处的就查处,该免职的就免职。

例8以目标域“巡视发现的问题”开始话题,在语篇的延伸过程中引入两个类比,通过把“尚方宝剑”、“钦差大臣”和“八府巡按”代表皇帝本人的权力与中央给予巡视组的权力之间建立相似性,以“刮骨疗毒”让人身体恢复健康的典故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严查腐败让党的肌体更加健康的坚定决心建立类比,推进语篇的发展,最后以目标域“对巡视发现的问题”收尾,首尾句话题呼应。主位循环推进使类比在语篇中衔接连贯,首尾相接,见微知著。

官方反腐话语类比修辞的功能建构,其表达意图在于通过反映客观现实,助推官方政治话语的有效传递,实现诸如审美、预警、说服、亲民等交际实效,达到话语表达者和接受者之间主观互联的心理现实。以类比修辞作为切入点探讨官方反腐话语,是官方话语应用有意义的借鉴。后续研究将从反腐话语的多模态建构和官方媒体反腐新闻话语受众心理与传播实效等方面展开研究。

[1] Gentner D. Structure-Mapping: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Analogy[J]. Cognitive Science, 1983, 7 (2): 155-170.

[2] Elzinga D. English adjective comparison and analogy[J]. Lingua, 2006, 116(6): 757-770.

[3] 周晓凤, 李海平. 形义关系的推估与类比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4): 270-271.

[4] Gentner D, C Clement. Evidence for Relational Selectivit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alogy and Metaphor[J].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1988, 22(2): 307-358.

[5] 马玉蕾, 房红梅. 类比和隐喻[J]. 外语学刊, 2005(5): 75-76.

[6] 邓志勇. 广告中的类比[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0(2): 38-42.

[7] 张清敏, 潘丽君. 类比、认知与毛泽东的对外政策[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0(11): 54-72.

[8]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384.

[9] Halliday M A K, R Hasan. Language, Context, and Text: Aspects of Language in a Social-semiotic Perspective[M]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12-20.

[10]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56-159.

[11] 朱炜. 隐喻的元功能和话语分析初探[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2): 5-6.

[12] 毛浩然, 高丽珍, 徐赳赳. van Dijk话语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完善[J]. 中国外语, 2015(5): 31-40.

[13] van Dijk T A. Ide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1998: 211-213.

[14] Goatly A. The Language of Metaphors[M]. New York: Routledge, 1997: 56.

[15] 朱永生.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5 (3): 6-12.

[16] 苗兴伟, 廖美珍. 隐喻的语篇功能研究[J]. 外语学刊, 2007 (6): 53-54.

(责任编校:贺常颖)

Study on Functional Construction of Analogy in Official Anti-corruption Discourses

LIU Yeho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essay takes Halliday’s functional theory as the analysis framework. In the perspective of ideational function, the official anti-corruption discourses mainly use metaphorical analogy to reflect the objective reality and ideology and to illustrate reasons from visual expressions;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quoting analogies are mainly used to persuade, to reason and to implement early warnings and colloquial analogies are to build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fficials and the masses; in the perspective of textual function, the discourses are mainly developed through parallel sentences(The sequential sentences have the same topic structure), cohesive sentences(The sequential sentences have different topic structure.) and cyclic sentences(The first and the last sentence have the same topic, while the topics in the middle are different. )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ngs. The timely and proper use of official discourse analogy can better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ideology, power and audience, which can help the effective transmission of official political intentions.

official anti-corruption discourses; analogy; ideational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textual function

H 05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7.03.020

2096-059X(2017)03–0104–05

2017-03-15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5YBA071);益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6YS16)

刘叶红(1979-),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话语分析研究。

猜你喜欢

隐喻语篇腐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腐败,往往由细微处开始……
国外警察腐败控制与启示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