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孩政策下,如何平衡两孩关系?

2017-12-13本期嘉宾承德县教育局李倩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二宝大宝妹妹

本期嘉宾:承德县教育局 李倩

任丘市教育体育局 马立新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于文华

两孩政策下,如何平衡两孩关系?

本期嘉宾:承德县教育局 李倩

任丘市教育体育局 马立新

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 于文华

【本期话题】

开学之际,正是新生家访进行时,细心的老师们发现了一个现象:二孩家庭比例飙升,今年入学的新生很多都有弟弟妹妹。有的大宝说有了弟弟妹妹多了很多乐趣;有的大宝说自己少了很多关注,甚至会在学习时被打扰。有专家提醒,相比独生子女,“两孩”教育面临更多挑战。如何才能让两个孩子和睦相处,一起快乐健康地成长,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期我们邀请多位教育工作者一起分享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李倩

指导大宝和二宝和睦相处,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家长边学习、边探究

作为一名80后独生子女,在成为小学生家长后,继续“升格”为二宝妈妈。大宝刚被送进小学,二宝的教育又摆在眼前,而如何让两个孩子和睦相处成了眼下我们家最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便捷的途径,唯有不急不躁,多一些耐心和智慧,做一个边学习、边探索的“大学生”。

打好“预防针”。在没有二宝这几年里,大宝是集家庭所有成员的宠爱于一身的“小公主”,二宝的突然闯入必然会打破这一局面,这就需要父母提前做好引导,帮助大宝完成由独生子女到非独生子女的心理过渡。我家大宝对弟弟一直是接纳且喜欢的状态,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提前给大宝打了“预防针”。那会儿聊天,我们总有意无意地扯出兄弟姐妹的话题,我问自己的母亲:“为什么你们年轻时没有多要一个孩子,我真羡慕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爱人也会时常给大宝讲述自己兄弟姐妹之间的趣事;我们给大宝选购的绘本也偏向兄弟姐妹之间的温暖故事。过了一段时间,大宝竟然开始主动要求我们再生个小妹妹。怀孕后,我们问她希望是弟弟还是妹妹。那个时候,她希望是妹妹,讨厌有弟弟。于是,我们就全家一起讨论弟弟和妹妹的优缺点,比如弟弟不抢零食还会保护人,妹妹乖巧听话、不惹事。过了一段时间再问这个问题时,大宝就会说:“弟弟和妹妹都好,他们都会成为我的好伙伴。”因为前期有了这样的接纳和喜爱,对于二宝的到来,大宝不仅没有闹情绪,还经常帮我们照顾二宝。所以,我想对二孩家庭的家长说,对大宝进行这样的心理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有了大宝的支持与喜爱,他们随后相处中出现的矛盾也都很容易化解。

用好“天平秤”。对待大宝和二宝,家长都表示要一碗水端平,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在有的时候,“不平等”也是一种智慧的方式方法。在我怀孕时,大宝总是问:“妈妈,你将来会更爱谁?”一开始我总是说:“你们都是我的宝宝,我都爱”。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个时候的大宝是需要爱的安全感,她想确定妈妈的爱不会变少,所以当她再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肯定地告诉她:“妈妈更爱你!因为你是爸妈的第一个孩子,陪伴我们最久,所以弟弟妹妹永远不会取代你的位置。”自那以后,大宝就不再问此类问题了。另外,在二宝降生之后,父母要有意识地做些“偏爱”大宝的事情。现在,只要有人照看二宝,我要么全身心地辅导大宝写作业,要么只带大宝出去玩,让她感受到:虽然我没有100%的时间陪她,但是我的爱依旧是100%的浓度。我一直认同一种说法:“当你把所有的爱都给大宝,让大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这份爱自然会传递到二宝那里。”现在,即使二宝在大宝写作业时哭闹,大宝不仅不会烦躁,还会和我们一起哄二宝。我想,这就是好的认知带来的馈赠。

育好“手足情”。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谦让与分享的品质。一方面,家长应积极配合小学或幼儿园的集体活动,帮助大宝学会与人分享,逐渐消除自我中心的不良心态。《三字经》倡导“首孝悌”,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帮助大宝树立威信,引导他爱护二宝,同时要培养他们的沟通交往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兄则友,弟则恭”的理想关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宝的榜样力量,孩子之间会相互模仿、相互影响。一般而言,如果大宝积极上进、认真学习,就会给二宝带个好头,二宝的表现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大宝在家庭中总是受委屈,那么二宝也容易出现烦躁、哭闹的情绪。

当好“融合剂”。首先,在处理孩子间的冲突时,父母要做一个暂时性的旁观者和调解者,孩子自己能解决的一定不要参与;遇到解决不了的,再去做客观公正的调解,并且绝对不要说:“你是姐姐你就应该让着弟弟”这类话,毕竟大宝也还是个孩子,而在这种不伤害感情的磨合中,他们也在积累友好相处的经验。其次,不要轻易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这种主观性的比较不仅会伤害孩子间的感情,更会让处于劣势的一方失去自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父母要接受他们的不同,更要尊重他们的不同。家长应学会观察孩子,尤其不要将在大宝身上成功的经验盲目地复制到二宝身上。比如大宝喜欢唱歌,家长就挖空心思让二宝听歌,殊不知,二宝最喜欢的是读书。最后,家长要鼓励孩子之间有爱的表现,让“同胞竞争”变成积极努力的心态。例如,当我家大宝给二宝换尿布或者哄弟弟睡觉时,我总会给她一个爱的抱抱,这样她会在内心把疼爱弟弟当成有意义的事情,也只有当她有了这种积极的态度,才会愿意去分享自己的爱,最终收获双份的爱。

马立新

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爱心教育,教育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分享、谦让

“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有教师发现班里部分学生在家里新增弟妹前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烦躁、易怒情绪,个别孩子甚至变得自卑和消极。家长们也为此着急上火,希望能得到学校的帮助。

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弄清他们焦虑的源头。在二宝出生后的家庭“特殊”时期,家长不仅要关注和理解孩子的变化,对于孩子突然的情绪心理变化给予充分的包容,还应将这一特殊情况告诉给孩子身边的其他人,尤其是孩子的任课教师,请老师帮助多关爱孩子,毕竟对于幼儿园和小学的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是这个年龄段里最亲密的陪伴者,很多老师也是孩子崇拜的对象,所以争取老师的帮助显得尤为重要。有教师通过调查问卷和个别谈心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于父母要二孩这件事并不反对,只是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他们焦虑和不安。比如,有大人和他们开玩笑是:“你爸妈就是不喜欢你了才把你送到幼儿园的,现在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照顾你的妹妹……”。还有一些父母特别在乎二孩的性别,有男孩的天天念叨女孩的好,有了女孩的时时盼着生个男孩,一些学生表示很反感。还有一些学生担心二宝出生后天天哭闹,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如果教师能及时就这些情况与家长沟通,提醒家长减少类似的行为举止,对于缓解大宝的焦虑将大有裨益。

培养学生的谦让与分享的品质。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相关的课程,比如听了讲述家里有了弟弟妹妹的故事后,讨论如果自己有了弟弟妹妹该如何表现;模拟家庭情景剧,让孩子扮演哥哥姐姐,而不是爸爸妈妈的角色,使学生懂得谦让与分享;高年级的孩子和低年级的小朋友结对,开设专门的结对游戏时间。这些活动可以减轻孩子在弟弟妹妹出生时的不良情绪。班主任还可以购置仙人掌、菊花、文竹等植物,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认养,每天带领孩子去照顾它们,去观察它们,帮助孩子认识生命成长的神奇过程。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孩子一起去关爱弱小、帮助弱小,拥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

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学校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提高家长意识、加强家长教育能力、破解家庭教育难题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面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转变,家长学校也应有所作为。一方面,向家长推荐一些育儿周刊,育儿网络平台,早期教育类书籍,学习儿童心理学知识。促使家长在要生育二孩的初期,了解别的二孩家庭出现的一些现象,当自己孩子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不焦虑,耐心引导孩子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正确对待这一变化。另一方面,邀请家长学校讲师团走进社区,为二胎家庭家长支招。郑根长在我们任丘市可谓家喻户晓,夫妻二人都是教师,儿子郑宇鹏读的北京大学、女儿郑宇薇读的清华大学。作为任丘市家长学校讲师团的成员,有人问起儿女双双成才的诀窍时,郑老师表示温馨平等的家庭氛围和兄妹之间的互学互助是最重要原因,比如哥哥淘气的时候,妹妹会提醒;妹妹遇到了困难,哥哥帮忙解决;哥哥考上高等学府,妹妹也就有了奋斗目标。这种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比高深的理论更有说服力。

于文华

家中新添二宝,是否征求过大宝的意见?大宝在心里是否接受?父母如果没能做好沟通和引导,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影响亲子关系

对于已经生育或者想要生育二胎的父母,为了尽可能减少二宝的到来给大宝造成的负面的影响,促使两个孩子关系和谐、健康成长,需要注意下面几点。

“生,还是不生?”,大宝也有发言权。是否生育二胎需要整个家庭作决定,而作为家庭成员的孩子同样具有表决权,尤其在孩子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力,做事情有了自己的判断和决策的时候。为了便于照顾两个孩子,许多父母会选择在孩子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之后再生育二胎。此时的大宝对于是否要二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没有取得大宝同意和认可的情况下生育二宝是不可取的,他的抗拒和反感将使整个家庭都轻松不起来。为了取得孩子的谅解,父母可以平等地跟孩子进行交流,倾听对方的想法。父母可以带着大宝接触二孩家庭,让他对于有了弟弟妹妹后的家庭生活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知,以消除孩子内心的不确定感和恐惧感。如果大宝正处于幼儿园阶段,还可以选择让孩子上“混龄班”,通过跟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相处来学习和体验做哥哥、姐姐。当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述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故事,给孩子选购相关的绘本故事书。

怀孕阶段,更需要关心的是大宝。大宝体验到心理和情感上的落差,往往是从母亲怀孕就开始的。母亲怀孕阶段,家庭成员的主要任务变成了克服妊娠反应、给妈妈加强营养、一次次的孕期检查、胎教等等,一切貌似都和大宝“无关”。二宝还没降生就已经如此,可想而知大宝会对二宝出生后的情形将作何评估。所以,在母亲怀孕期间,更需要关心的是大宝。为了让孩子能够在母亲孕期依旧体验到“被深爱”,父母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首先,“爱”要说出来。要将自己对于大宝的爱表达出来,每天多对孩子说几遍“宝贝,妈妈最爱你啦!”毕竟,语言是情感最好的载体。其次,增加肢体接触。一个经典的动物实验表明,小猩猩相比铁质的但有乳汁的“母亲”更愿意依偎在毛茸茸但没有乳汁的“母亲”身边,这说明肢体接触的魅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大于生理需求的满足。所以,大大的拥抱、无声的依偎、睡前的晚安吻等肢体的接触是传递爱最好的媒介。最后,陪伴要有质量。虽然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时间的投入必不可少,但相比时间,陪伴的质量对亲子关系的决定作用更强。试想,是父母在旁边看手机孩子独自在旁边玩儿一个小时好,还是父母把手机放在一边,专心陪孩子玩耍了半个小时更好呢?答案显而易见。

好哥哥、好姐姐是“做”出来的。任何的关系和感情都是在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中,在付出与回报的循环中产生和发展出来的。所以,没有凭空产生的好哥哥和好姐姐,好哥哥、好姐姐是“做”出来的。智慧的父母为了培养好的哥哥姐姐,会设法为两个孩子的接触和互动创设更多的机会,例如让大宝参与到力所能及的照顾弟弟妹妹的活动中来;引导,甚至代替二宝表达对于哥哥姐姐的感谢和喜爱。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需要时刻秉持的理念就是“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孩子表现出的每一点所期待的行为都要及时予以正向的强化,长此以往,两个孩子之间互爱互助的举措就会慢慢多起来。

公平、秩序远比“大小”更重要。在处理大宝和二宝的关系时,许多父母会下意识地觉得大宝有义务迁就二宝,或者总是用“他还小呢”作为呵斥大宝退让的理由。事实上,想巧妙地化解两个孩子的冲突,建立亲密的兄妹情谊,公平和秩序要远比年龄的大小重要的多。所以,应该建立家庭中的秩序和规则,比如分享、轮班、不能打骂对方等,而在两个孩子之间出现冲突时,依照规则公平处理,也就不会有哪一方会觉得父母在偏袒对方。

不要比较,给予两份100%的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痛,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如果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住在一起,估计谁的心里都不会舒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性格、爱好,他们的专长和理想也各不相同,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动不动就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诸如说“你哥小时候可不像你这么胆小!”“你这么大了,还不如你妹妹懂事儿呢!”。有调查表明,孩子之间的很多小矛盾都是父母的这种“比较”催生出来的。所以,倘若父母能把每个孩子都当成独立的个体,不做主观的比较更不下主观的结论,分别给予他们100%的爱,那么孩子之间的许多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猜你喜欢

二宝大宝妹妹
我的妹妹不爱我
大宝二宝相差几岁最好?
家有二宝 亲子共读更重要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迎接“二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