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方风景画的产生

2017-12-12孙征

大观 2017年9期
关键词:透视西方风景画

孙征

摘要:西方的风景画发展十分完善,甚至在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山水画成为两种不同的体系;甚至在学校的基础美术教育中,西方风景画法中的透视原理也是一个基本必备的教学科目。这样的一个风景画体系,实际上是在西方比较晚的时期才出现的,本文从古埃及的壁画开始说起,描绘了从古埃及到中世纪、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风景画的变迁。

關键词:风景画;西方;透视

从古埃及开始,西方就有了风景画,当时的风景画以壁画为主。以底比斯出土的《内巴蒙花园》为例,其创作时间大约是公元前1350年,在今天依然留存的艺术品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画面色彩绚丽,动物和植物生机勃勃,精美异常。但画面看起来有些怪:树木生长方向有竖直的、也有水平的,以侧面为主;画面当中的水池子却是俯视的,似乎有个人站在天上向下看;水池里的禽类又转变了模式,变成侧面图,整体看上去让观者摸不着头脑。其实当时的风景画实际上是为陵墓而作的,坟墓的主人希望在死后依然拥有生前的财富、土地、房舍,因此把风景或建筑留在壁画上,等待复活后继续享用,在绘画中也要把物体的最典型特征都表现在画中。《内巴蒙花园》采用的画法就是古埃及特有的“正面律”:“造型以固定的程式化方式进行:不拘泥于现实的形体结构,而是根据表现的需要,将不同视角下的形象大胆变化组合在一起。”

古埃及的程式化绘画延续了31个王朝,除了个别法老愿意对艺术进行革新以外,大多数王朝都严格地按照“正面律”进行艺术创作。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亚历山大东征,将希腊的艺术带到了埃及,也将埃及的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影响了后世无数的艺术家们。

古罗马的庞贝城也留下了风景类的壁画,我们会发现这些壁画样式与古埃及的壁画样式十分类似,甚至被称为“埃及式”。到了中世纪时期,绘画基本上是为了宗教而存在的,属于基督教艺术的一部分,不重视描绘现实场景,而是用一些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进行表达。当时的人们以“清心寡欲”为首要任务,将描绘风景画看成是耽于享乐的行为,觉得十分有罪恶感。因此我们现在看看中世纪的画作,会发现它们基本上都是画人的,背景的处理相当简单,以蓝色、金色、红色等纯色为主的单色平铺将主体人物凸显出来。

直到东罗马帝国灭亡,大量的艺术家、学者从君士坦丁堡带着知识和书籍逃亡出来到各地避难,才把许多在中世纪已经倒退的文化艺术在人们心中点燃起来。于是人们开始向往古典的那些文化和艺术,愿意用崭新的眼光看待生活,认识周围的美好风景。也在此时,产生了一种很重要的法则:几何透视法。佛罗伦萨建筑家布鲁内莱斯基发现在水平线上找出消失的一点,作画时,从这点引申出来直线作为标准,可以在二维空间平面上呈现出三维空间。

从乔托、马萨乔、乌切洛开始,众艺术家都争先恐后地将透视运用在自己的作品中,甚至在文艺复兴盛期时达到顶峰。当时的绘画是以表现圣经题材为主的,如《圣母领报》等,但我们可以在画家们的很多画作中看到明显的透视,将主体的人物去掉,背景就是非常真实的建筑风景画。

文艺复兴的浪潮传到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对在17世纪独立的荷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荷兰刚刚建立起“荷兰共和国”,在欧洲算得上是最富强的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渐渐摆脱了宗教、政权的约束,成了人民自由表达内心爱好的途径。绘画作品不单单是为宗教服务了,也可以装点每家每户的厅堂住所了。画家可以脱离宗教故事画、神话传说的故事主体,开始描绘市民生活中出现的场景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尽情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怀,产生了“荷兰小画派”。绘画分类成风景、静物等独立的门类,有专门的画家只画某些固定的题材。如风景画家梅因德尔特·霍贝玛 (Meindert Hobbema)就以乡村、道路为主题,描绘了《米德哈斯尼斯的小道》等风景作品。

在霍贝玛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精确的透视和朴素欢乐的气氛。他的作品中人物极少极小,脸都看不清楚,只有一个小小的色块,大张的篇幅都在讲述道路、树木和隐约的房舍。甚至让人能够联想起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虽看不到人脸,但轻松愉悦的氛围扑面而来。霍贝玛最出名的作品是风景画《米德尔哈尔斯小道》,也称为《林间小道》,此画中没有在水平方向上使用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例,而是在画面的正中画上了一条乡间的土路,这种路在农村是随处可见的:道路很直,却不是很平整,车辙在路上划下了深深的痕迹;路旁两排高高的小树,树叶稀疏,不是很整齐地向远处延伸着;视野也很开阔,道路两边的田地非常低矮,顺着一条小道向右转去,有两个农夫站在破旧的房舍前面,似乎在惬意地闲谈着。这幅画最令人折服的地方就是画面当中的林荫小道,前景中一棵树的高度占了全画的五分之四,显得很高大,当道路渐行渐远,树木也变得低矮,最后消失在路的尽头。在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似乎没什么了不起,很多摄影作品都是这么拍的——为了景深。但回到17世纪,在当时以宗教画为主的大量作品中,猛然出现了这么一幅似乎能把观众带到当时的风景中、透视感非常强的作品时,人们的喜爱也就可想而知了。

甚至今天,美术基础课程中在讲到透视原理时,第一幅拿出来的透视的最佳例证就是这幅《林间小道》。可见西方风景画对中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之深刻。

17世纪后,西方出现了“学院派”,将风景画当成是比“历史画”等级要低的绘画门类来看待。但风景画仍然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作品。到了19世纪,英国水彩画家透纳和康斯太勃尔的出现让风景画与历史画、肖像画摆到了同等的地位,并为印象派风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西方的风景画从产生到发展完善经历了几千年,从其他画种的依附到独立成固定的门类离不开历史上艺术家们的钻研和琢磨,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李琳琳.浅议立体主义艺术与埃及壁画中的"正面律"[J].文学与艺术,2010(02):139-139.

[2]黄方遒.透视学与风景画透视研究[J].考试周刊,2009(12):43-44.

[3]姚冶平.浅议17世纪中国山水画和荷兰风景画视觉表现差异[J].科技信息,2012(36):183-183.

猜你喜欢

透视西方风景画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户外写生课程中常见问题分析
浅析中国山水画构图与平面构成的关系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透视”近视
音乐剧《变身怪医》中杰克角色的演唱与情感特点透视
智力大冲浪
名画家的聊天室
天空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