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7-12-12吴丹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

吴丹

【摘要】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小学科学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小学科学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是重要的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手段,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科学学习之中,让学生简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89-02

小学阶段的教育教育不仅仅传授学科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做人。但是,众所周知,小学生还是一群无知懵懂的孩子,他们的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都处于一个发展期。所以,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认知发展期这个特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服务,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将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将德育渗透到科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培养学一个身心健康、人格高尚的优秀人才,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发挥巨大的作用。

一、分析教材,用德育教材去感染每一位学生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的特点就是学科综合。在小学科学中,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自然地理)等内容。因此,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例如三年级下册科学《养蚕》这一知识点时,通过了解学生的生长周期变化,感受生命的神奇和可贵,促使学生从内心热爱小动物。同时,在养蚕的过程中,让学生树立责任感、并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人生短暂要珍惜生命。在教学之前,教师还可以布置学前任务,让学生收集整理我国的丝绸历史,包括养蚕知识和丝绸之路的发展资料。在收集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我国人民勤劳能干的优良传统,了解我国丝绸贸易的悠久历史,以及我国是第一个利用丝绸的国家。在课堂中,教师还可以渗透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和丝绸之路之间的联系,感受国家在不断地强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总而言之,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在课堂教学中,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及时抓住机会加强德育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什么是科学》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让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深深地植根雨每一个学生。《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介绍我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平等对待每一个大自然成员,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的情感。《环境和我们》引导学生樹立关爱自然,关注社会的责任感。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等措施的重要性,保护家园是我们的责任。

二、联系课堂,培养科学精神

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现在,网络的大力发展,让学生能够最快速度的了解时事新闻,韩国克隆之父黄禹席造价风波;世界著名学术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团撤销来自中国作者的107篇论文等丑闻,教师可以利用引导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科学的严谨性在于它的结论是建立在多次实验的结果上。因此,在课堂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高一个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动手操作并通过亲历实验得出实验数据的机会。在实验过程中,有无数的外界干扰,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尊重实验数据,不能因和他人的对比产生攀比心理而伪造数据。例如在研究《电磁铁的磁力(一)》时,学生可能会得到磁力的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无关,与线圈的粗细、长短无关的结论。这时,教师要做的是肯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遵循事实的科学精神,而不是盲目地打击学生,并要求学生以结论定过程。学生没有一味地去依靠已知的知识认知,去抄袭实验数据,而是遵循实验的真实成果。

教师还可以去鼓励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激励学生再次探究,培养学生耐得住挫折、不甘失败、并且坚持的过程。例如《天气》中天气日历制作的教学,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实验。它需要学生制作风向标、使用温度计、制作并使用雨量器。在这个教学中,每天观察和记录更是他们认为实在的麻烦。所以,教师应教育孩子做任何事情倒要持之以恒、要有足够的耐心。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不怕吃苦的精神。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仅了解了天气观察的方法,还体会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辛苦和困难,也感悟到执着和坚持的价值。

三、拓展空间,充实德育素养

科学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之中,教室外、课堂外都是学生学习科学和运用科学的广阔天地,将科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课堂就不局限于书本之中。在《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这一课,相对来说是一节比较自由的课,教师们应抓住这个机会,研究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课做出相应的拓展,往往能够达到课堂无法达到的效果。例如,我将调查的决定权交于学生,让学生自行去选择调查的方向。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性活动。如,“母亲河五年来的变化”探究活动,“牛奶河的形成原因和变迁”探究活动等。学生们制定了详细地活动计划,设计了调查问卷,实地走访考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明白了家乡开展“五水共治”的原因,保护母亲河的重要性。在走访过程中,学生和受访者之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提升了自己待人接物的技巧。各个小组行动有序,小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在合作探究同时,积极地相互帮助和支持,遇到困难和挫折相互鼓励和进步。在重视个人能力和价值的同时,更加强调集体观念和团体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课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它的教学思想内容是非常充实的。作为一名小学科学老师,我们需要深入的挖掘教材,在教学过程除了努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还要及时抓住德育契机,渗透德育教学,这不仅仅能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自信、执着、认真、团结等思想品质;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奉献精神,同时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关注社会的责任意思。

参考文献

[1]腾青林;例谈小学科学课的德育功能;课改论坛;2013:12—13.

[2]韩德武;如何在小学科学中实施德育教育;快乐阅读;106.

[3]张义菲;小学科学课德育渗透途径探寻;小学教学研究;38-39.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德育教育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