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渗透探讨

2017-12-12耿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7年13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渗透

耿洁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而教育尤为必要,是遵循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让学生提升综合职业能力。在具体操作上,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参与,丰富教学手段与内容,让学生语文能力与就业能力得到有效的融合衔接。

【关键词】中职语文;就业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80-01

语文教学是中职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实际的就业工作中,学生综合的语言理解与表达、思维等能力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配合进行就业教育尤为重要,让学生优化综合职业素养。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常见问题

(一)学生问题

学生在学习意识上缺乏对语文学习的重视,认为语文学习是为了高考理论所用,自身属于中职学生,本身是由于学习成绩差而到此,语文学习对自己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将专业职业内容学好就可以。缺乏将语文知识与自身专业、就业关系的重视,语文学习上较为被动,甚至认为语文学习只是走形式,只需要最终通过考试便可,不需要深入学习。学习上更多的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指导,缺乏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对知识缺乏深入的分析思考,仅仅做答案的死记硬背,缺乏知识内涵的理解。

(二)教师问题

在中职教学中,学生群体综合素质偏低,教师在教学上缺乏足够的动力与热情。甚至更多的教师在教学中流于形式,缺乏将语文与职业教学融合的意识,没有意识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教学内容与实际运用相隔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价值的认可。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的价值

中职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匹配中职教学大方向,要注重职业能力提升,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职业能力的提升是为了学生有更强的就业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实用性人才。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做好就业教育,可以让学生意识到职业教学的最终目的,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与最终就业能力的关联。语文知识与个人综合能力提升有密切关系,关系了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甚至在学生专业技能上的学习成效。因此,语文教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内容,而是与其他学科与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就业教育,一方面是遵循了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学理念,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专注语文学习的意识,避免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是与职业教学不相关的副课内容,从而优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最终达到提升就业能力的效果。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就业教育渗透的方法

(一)转换教师课堂角色

要注重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与学生展开平等对话的状态,保持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的了解学生,同时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教师与信任教师。教师要做好教学的引导工作,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鼓励学生发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对教学有大胆的设想与质疑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意见吸纳,维护学生的发言权利,甚至可以鼓励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避免过分的偏瘫,有效的让学生思想得到表达。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介绍自己、汇报工作、工作总结等,这些都是较为实用的语文能力,甚至要做好实用文写作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谈论自己的感受感想,注重实践情境模拟,让学生有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贴合实际工作环境,提升职业能力。在这其中,教师主要做好引导,要将主体地位转交给学生,让学生的参与度得到充分的调动。在讨论与实操环节中,需要做好引导与点评,这种参与不能替代学生的思考,而是保持学生发展方向,避免学生在思想与能力提升上走入歧途。通过适宜的点评,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同时积极的认可自己与他人的优势,总结经验,让自身能力更好的服务于就业所需。

(二)注重教学内容与手段的多样化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中,需要促进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不仅要注重学生语文的理论理解,也需要注重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实际操作。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大部分都存在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语文水平较弱的情况,无法有效的与人沟通,甚至普通话表达不规范,说话用语不得体,语言理解能力弱,进而在未来的求职与岗位沟通交流中存在多种问题。为了提升就业能力,需要注重语文教学中礼仪性教学,包括礼仪知识与礼仪性的用语表达。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大部分家属并不属于高知识分子家庭,大部分家庭出身农民,缺乏高文化氛围的熏陶,整体的礼仪水平较弱。甚至部分学生在日常学校的待人接物中都缺乏应有的礼貌问候与尊重,课堂上吃东西、讲笑话,课下打架、说粗话与吐痰等。甚至在就业中因为个人缺乏文明而被企业拒收,在工作中因为打架闹事或者缺乏纪律性而被企业开除。对于这些基本的生活礼仪问题,需要有效的在语文教学中指导,让学生保证良好的就业素养。

在教学手段上需要通过书面指导讨论、辩论会、情境模拟、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让整个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有趣,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际的待人接物沟通与问题处理上,可以播放现实的视频节目,或者是电影电视剧的片段,让学生自己去感受与理解,而后在形象的画面内容之上做出讨论分析与演练。可以开展辩论会,一方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考验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更好的为工作中的问题与沟通做好基础能力准备。

(三)注重师生友好关系的建立

教师的教授的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在一定程度上与师生关系有关。教师日常要保持与学生良好的互动关系,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解决他们的困惑与困难,这样学生才会充分的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由此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就业教育的渗透也会由此更加有效。要充分的将课堂主动权转交给学生,避免一言堂与满堂灌,充分的倾听学生的心声,而后有的放矢的展开对应的引导。

四、结束语

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为了保证最终就业,让学生注重语文对就业的价值,同时也让教师更好的发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化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工作中获得更高的赞许,让就业前景更开阔的展开。

参考文献

[1]金霞.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就业教育的研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3):268-268.

[2]張鑫.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69-71.

[3]樊莉莉.基于“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学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9):52-52.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渗透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