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高校教师培训的路径探索

2017-12-12陆烨璐

考试周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课程设置

陆烨璐

摘 要:高校教师培训是提升教师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途径。但是现阶段,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令人担忧,严重阻碍了教师教学、科研等能力的提高。本文试图从四个问题着手,探索完善高校教师培训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高校教师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形式;评价体制;保障体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才的培养是国家提升软实力,走向教育强国的重中之重。高校是社会输出杰出人才的重要阵地,而优秀的师资队伍无疑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对于各高校来说,提升教学质量是办学的生命线,而高校教师则是教学和改革的实践者。鉴于此,高校教师培训对于提升教师的师德师风、科研能力、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第十七章中明确要求:“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然而在培训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各地、各高校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评价机制、保障机制等差别较大。高校教师培训的重要性还没有受到广泛关注,资金也非常短缺,很难起到预期效果。

一、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面临的困境

1. 培训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

绝大部分培训的内容过于陈旧,脱离实际,无法适应当前教学及科研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教师个性化及多样化的追求。培训的内容不考虑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特点,处于一线教学岗位的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内容没有任何区别。教师们无法在培训中获得前沿的科学理论,更无法学习到当前最新的教学模式及理念,师德师风的培养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同学科门类、不同职务、不同教育背景的教师们的差异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区分。

在实际培训中,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沒有领会到“实践出真知、实践出能力、实践出创新,创新始于问题、基于实践、成于灵感”的内涵。理论只有在服务于实践的基础上,才更能体现出其价值。特别是一些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往往要走进社会,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服务社会。

2. 培训形式僵化,缺乏创新性

在当前的培训中,主要采用以理论为主的课堂式培训模式,培训者往往是某一领域的专家,处于主导地位,而被培训者则处于被支配地位,缺乏自主性。这种“填鸭式”模式,不但打击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更是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也直接反映着高校教师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象。

在众多高校,网络课程的推广还不够普遍,集中式的培训往往要受到时间、地点等多重限制。在推行网络课程的高校,往往也会出现课程资源紧张、学科覆盖面狭窄、教师参与度不高等情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推行网络化培训已经被许多高校提上议程,这既是教师培训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高校教师培训改革创新的内在需要。

3. 培训管理混乱,缺乏科学的评价机制

目前,高校培训的管理机制相当不完善,往往只流于形式,不注重结果,走过场现象严重。培训的主办方没有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所要达到的要求进行区分,没有对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合理评估。许多培训并没有对教师培训后的效果进行后续的追踪、监督以及评价,导致培训的结果不甚理想,教师也难以从培训中受益。

4. 培训存在后顾之忧,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

在我国,缺乏高校教师培训完善的立法,有的只是一些指导性的、概括性的规定,并没有对培训的各环节进行规定,导致在实际举办过程中无法可依,必然造成保障机制的混乱。培训的后顾之忧主要有培训金费不足以及教师个人时间的占用。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但是在教师培训这块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资金投入和目前教师队伍总量以及教师队伍知识的储备亟待更新的需求相比显得杯水车薪。由于高校教师的科研和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培训往往要牺牲教师的个人时间进行,如此一来,容易使教师产生厌恶和抗拒心理,培训质量大大降低,严重背离了培训的目的。

二、 完善我国高校教师培训的路径探索

1. 改革课程设置,培训内容实际化

在课程设置之前,要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以及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调研,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供学员们进行选修。培训内容应力求做到多样性、实践性、创新性的结合。教学技能、专业技能、师德的培养、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内容应贯穿培训始终,不可重理论、轻实践,也不可重科研、轻教学,只有将教学作为整体进行考量,才能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

在国外的实践中,美国纽约大学开展了“教学咨询”活动,教师们提出教学中所关心的问题,然后到课堂、学生中去观察,再提出问题,并由咨询人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组织专家集体讨论,再由教师到课程上加以试验。这种“从课堂中来,回课堂中去”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

2. 创新培训形式,培训手段现代化

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以课堂式教学为形式的培训模式,但是这样传统的培训形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培训要求。

笔者认为,可以将教师培训与教学比赛、教学评教相结合。每年都有一批优秀教师在各种教学比赛中脱颖而出,可以邀请这些获奖老师与教学评教中分数较低的老师形成一对一组合,实施“导师制”,在教学中提出意见以及指导。

为了提高培训效率,网络培训在许多国家已经深入推广,并且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以美国为例,美国的高校不仅拥有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及配套的教学软件,而且建立了远程交互网络教学系统。建议我国可以建立一个网上课程培训的资源库,优质的培训资源可以从各高校遴选,例如精品培训课程、高水准的科研前沿讲座、有影响的高级研讨班的全程录像等。通过建立线上线下的交流平台,可以让学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互动,答疑解惑,真正实现零距离接触优质教学资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教育资源的地域差距。endprint

3. 加强培训管理,培训机制制度化

在培训后,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本人总结、学生调查问卷、学科带头人的评价等方式,评估培训效果,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可以使参加培训的教师真正从培训中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让组织者了解到培训中产生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组织下一次培训,使更多教师能真正受益。

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要规范培训考核机制,严格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并与教师评估、晋职、晋级等联系起来,要研究制订科学规范的培训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努力提高教师培训成效。

4. 减轻培训忧虑,保障体系成熟化

许多发达国家对高校教师培训非常重视,建立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培训制度,完善教育立法。比如,英国重新修订了培训计划,规定了在职教师具有参加培训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建立了专项基金,用于保障培训的正常进行。

当前教师培训经费短缺,为了保障金费的落实和及时补充,政府应当成立专项基金,多渠道筹集资金。与此同时,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以及成立专门组织,监督、确保金费的合理且有效使用。

为了解决大量使用教师个人时间用于培训的问题,学校应从鼓励教师参加培训的角度全面安排教学计划,为高校教师提供相对充足的培训时间。有些国家实行学术休假制,规定教师从事教学年满5-7年就可享受半年到一年的学术假。与此同时,在教师培训期间,除了关注其学习情况外,还要切实解决培训教师的后顾之忧,比如培训期间工作量的减免、津贴的合理发放、制定相应的政策、尽量减少职务聘任对于参加培训的教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三、 结语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制约教师个人发展的阻碍,必须受到高度重视。从改革课程设置、创新课程形式、完善评价体制、落实保障体系等方面出发,对高校教师培训进行全面改革,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培训制度,为培养尖端人才提供软实力的保障。

參考文献:

[1]刘春玲,邢颖.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62-64

[2]乔浩风.我国高校教师培训改革深化的途径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96-98

[3]赵树理.从国际化角度审视高校教师培训中出现的问题[J].观察思考,2008(08):37-39

[4]蔡环宇,饶华.高校教师培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文汇,2012(7):6-8

[5]刘冬梅.发达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经验及借鉴[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1):168-171

[6]王芬.加强高校师资培训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1):98-99

[7]刘春玲,邢颖.高校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62-64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课程设置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川工商学院“二三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
信号系统安全软件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构建更安全可靠的机房电源保障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