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现状、问题及思考

2017-12-11刘静瑜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年3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状况

刘静瑜

〔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城市中有大量私人托管机构出现,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越来越普遍。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将孩子全托,使孩子与父母、亲人相分离,这将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本文以厦门市某区属公办小学为例,对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的现状、问题及原因进行描述和分析,并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全托;城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33-0015-03

一、城市小学生托管现象简述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民众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城市中,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等原因,尤其是双职工家庭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使得一个专门负责低龄儿童课后临时看管的新兴行业——“托管班”应运而生。多数托管班主要解决家长们因上班而无法在中午接孩子的问题,负责孩子的接送、餐饮和休息等,多被称之为“午托班”。亦有些托管班提供晚托、日托,甚至周托、月托的服务。这些托管班多分散在学校附近十分钟以内路程的小区私人住宅内,以小学周围居多。

以我所在的厦门市仙岳小学为例,我校为厦门市区属公办小学,每个年级三个班,全校共18个班级,学生总数约850人。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周边居民楼内分布着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托管班十几个,均为私人机构,有的已经开了十几年之久,有的是近几年因需求增加而新开设的。我校每个班级都有学生参加此类托管班,一个班少则六七人,多则将近半个班的学生都在托管班中午托或晚托,其中低年级学生参加的人数明显多于高年级学生。双职工家庭的父母中午通常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且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大部分孩子都不具备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帮忙接送的条件,这部分去午托班的学生主要是为了解决午餐和午休问题。午托班的“老师”以中年妇女为主,她们主要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和做饭。而去晚托班的学生,家长们主要希望孩子能利用学校放学到家长下班这段时间,即下午四点到六点,在托管班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即便家里有成年人在,家长也会把他们送到晚托班写作业,类似自习。这类晚托班通常会有一位或几位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年輕人作为老师,督促和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可以说,在城市中将孩子送到托管班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

二、小学生“全托”引发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校周边托管班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来,部分托管班开始接收“全托”的学生,他们平时吃住在托管班,每周周末家长接回家,或者几周接回家一次,即所谓的“周托”“月托”。原本我校全托学生只是极个别现象,而这两年来,我通过平时与班主任和学生的交流,陆续了解到全托学生的人数已有12人之多。这些学生男女都有,分布在各个年级,在性别和年龄段分布方面没有明显特征。他们全托的主要原因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课业,同时又没有亲戚朋友可以帮忙照看,只能将孩子寄宿到托管班,这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单亲家庭。

虽说都是寄宿,这类托管与学校的寄宿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别。接收全托的托管班“老师”,一般都是无职业的家庭妇女,自己的子女已经成年并搬出居住,家里有空余的房间,有大量空闲时间。他们主要解决的是全托学生的日常吃住问题。全托学生与托管班“老师”及其家人同吃同住,用餐碗筷、换洗衣服、房间卫生等都不用自己负责。作息时间一般较为固定,但没有严格要求。晚上的时间安排相对自由,除了写作业,还可以自己看书、玩游戏、看电视等,最重要的是不要干扰别人。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厦门市外来人口不断增多,除了外地务工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来厦、留厦的新居民,他们新扎根在城市中,在生活方面较难得到老一辈的帮衬。再者,目前二胎政策刚刚实行,以及接下来大量85后、90后父母的加入,我认为:全托学生人数的增多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市鲜有寄宿制小学,会有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将以全托的形式寄宿在托管班这样的私人机构中。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此阶段将孩子全托,使孩子与父母亲人相分离,这将导致许多问题的产生。

(一)不利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正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一开始是否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个阶段若将孩子送至托管班,缺乏父母亲自教导、引导,这十分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全托学生只在周末才回家与父母见面,由于一周或几周没见,回家后父母通常都带着孩子吃喝玩乐,希望通过玩乐的愉快时光对这种长期的分离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补偿。在这个时候,自然不会对行为习惯有过多的要求和教导。而在学习方面,也多是只关注结果,大概了解一下孩子成绩的好坏,而对于过程少有过问。再者,托管班的“老师”主要关注的是生活方面的问题,对全托学生行为习惯方面的管教较为缺失。这导致全托学生较难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刚上小学就全托的学生,学生小Z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小Z来自一个离异单亲家庭,长得十分瘦小,从一年级就开始全托,至今已经三年,他经常背着一个与之身材极不协调的大书包,仿佛分分钟就要把他压垮似的。他每次进校门被站岗的导护教师提醒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鞋子穿好再进来。因为他经常把运动鞋当拖鞋穿,上课的时候也常常把鞋子脱掉,跷起脚来。而他的大书包永远都装得满满的,几乎每天都带着所有学科的书,各种作业本、卷子杂乱叠在一起。即使在学校指导他整理好了,不出几天又乱了。

由于长期全托,导致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已经三年级的小Z在行为习惯方面远远不及同龄的孩子。他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将越来越根深蒂固,很难改正。

(二)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塑造endprint

儿童期(7~12岁)是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在此期间心理发展得好与坏,对其人格的形成和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影响人一生的成长。

1.性格方面

缺少父母陪伴的儿童相对敏感,胆小怯懦,自信心不足,自我认同感低。平时在托管班,除了生活所需的日常交流,全托学生几乎只生活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托管班的“老师”是管理者兼保姆的角色,而托管班的同学只是校友,不同性别或不同年段、不同班,相互并不熟识,交流甚少。他们完成各自主要的学习任务后,互动对象就只有书籍和电子产品——看书、游戏或上网,自己和自己玩是他们的常态。在学校中,全托的特殊身份让他们感到自卑、孤单。

一部分全托学生性格较为孤僻,人际交往能力较弱,不容易融入集体,学生小Y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他是非婚生子女,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而妈妈又没空照顾他,几乎是被遗弃的小孩。他常常皱着眉头,一张忧愁的脸与他清秀白净的五官极不相称。他在班级里表现一般,成绩中下,没什么特别要好的朋友,较少主动与他人交流。

还有一部分全托学生,乖巧文静、成熟懂事、自理能力强,家长很放心将他们寄宿在托管班,这部分孩子主要以女生为主。小L和小C兩名女生分别在四年级和六年级的时候寄宿全托,她们都是老师眼里的乖孩子、好学生。有一次秋游,同班同学都兴奋地玩撕名牌游戏,而四年级的小L戴着耳机独自在一旁听歌,说天气太热了,不想玩得一身汗。六年级的小C则经常是一副宠辱不惊的表情,她的成绩不错,但说话很小声,很少主动参加课堂活动和表达自己。这部分全托学生并不让大人们操心,但他们过早地成熟懂事,缺少了同龄孩子的天真烂漫。

2.情绪情感方面

一个人最初的亲密联结就是给予他生命的父母,特别是母亲。婴儿与母亲之间建立起强烈的情感联结,即对母亲的依恋。孩子都渴望与父母产生亲密感,他们需要父母的爱和陪伴、需要家庭的温暖,这是孩子原始的、自然的、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孩子越小,对父母的情感需求就越多,对相处时间的要求也越多。全托的小学生被迫与父母家人分离,缺少情感交流,内心是孤独寂寞的。这将影响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情绪反应。他们会觉得自己被忽略,感受不到爱而缺乏爱的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情绪问题。他们可能容易心情低落,又或者脾气暴躁易激惹,情绪起伏波动大,稳定性差,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弱。

全托学生小H是在父母生了弟弟后,被迫暂时全托一年,他自己十分不愿意,并明确表示不喜欢弟弟。小H本来就是“小霸王”的性格,以自我为中心,在学校经常调皮捣蛋,会跟老师拍桌子甩脸色。在他刚刚全托的那段期间,这类情况尤为严重,他常常控制不住自己,多次与同学和老师发生冲突。午休时间,他会突然跑到心理咨询室找我聊天,他把自己想说的一股脑全说完了,没等我回应,就找借口跑走了。这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他不安和焦虑情绪的宣泄。

3.道德品质方面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逐步转化的过程。道德发展的阶段不是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成年人应根据儿童各个阶段的特点来引导教育。除了学校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父母应该是孩子思想道德、心理品质、价值取向最直接的教育者。全托学生与父母分离,父母无法经常性地提醒他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遇事只能自作主张,出现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纠正。成长过程中缺少父母生活中点滴的教育,孩子极易产生认识、价值取向上的偏离,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1]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

(三)学习成绩易受影响

儿童进入小学以后,学习活动就逐步取代游戏活动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父母较少直接参与全托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只是阶段性地了解学习情况,更不要说给孩子辅导功课或一起探讨学习方面的问题。而托管班的“老师”对全托学生的学习也是少有过问。加之现在电子产品盛行,手机、电脑很快占据了孩子们的课余时间,加上缺乏有力的监管和引导,部分全托学生消极对待学习,他们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佳、学习动机不纯、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自然不好。

学生小R曾经因手机被托管班老师没收而来向我寻求解决办法。事情的起因是他单元考考砸了,家长认为是手机玩多了导致的,因此让托管班的老师限制孩子对手机的使用。这种等问题产生了,才要想办法解决的管教方式是消极被动的,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展。

三、对城市小学生“全托”现象的思考

这些长期寄宿在托管班的城市孩子,仿佛是城市里的留守儿童。他们往往享有良好的物质条件,但缺少父母的陪伴,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他们最大的愿望。在城市中,小学生“全托”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并逐渐呈低龄化趋势。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对此现象加以重视。相关政府部门应对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私人托管班加强监管,也可依托社区创立公办托管班,解决家长的实际问题;学校教师要对全托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建议非到万不得已,不要将还在读小学的孩子送到私人托管机构,因为陪伴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四、结语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幸福最大的奥义就是日常生活的平淡,平平淡淡才是真。而对于一个孩子而言,他们最想要的幸福就是父母的陪伴,和父母在一起。而身为父母,错过孩子的成长,将会是人生一大遗憾。

参考文献

[1]熊勇.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J].今日教育,2010(4):28-30.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市仙岳小学,厦门,361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状况
江西省监狱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实践研究
石家庄市第二职业中专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浅析
广西林业类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大一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护士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职业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改革探索
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