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点

2017-12-11方辉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教育家 2017年40期
关键词:济南市课程体系区域

文 / 方辉 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课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点

文 / 方辉 山东省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

义务教育作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最应体现教育公平的领域。而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仅仅意味着教育机会的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等外显的物质维度,也体现在学校的文化管理、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改革以及师生全面发展等内隐的质量维度,特别是课程建设,更是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支点。

课程建设是一个多维度、多层级、多时空的动态运行系统。区域的课程建设要想实现现实突破和长足发展,必须要集合所有人的力量和智慧,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切实关注课程顶层设计,不断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才能真正成为课程对区域义务教育内涵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支撑力。

依纲规本,课程顶层设计保障课程供给的方向性

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教育选择。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学校教育实施的基本载体和途径,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而开展的。而科学地运用系统论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统筹规划,进行市、区、学校三级课程的顶层设计是课程科学有效开发实施的前提。

济南市教育局自新课改以来,出台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特别是2015年,出台了《济南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序衔接,实践学习与学科教学有效补充,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同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设立“自主选课学习日”。济南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发展愿景和教育资源,依据学校课程规划,以分层次、成系列、有特色为原则,开发了丰富多样的拓展选修课程,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全市已初步构建起以知识拓展、学科特长、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拓展选修课程体系。其中,一至六年级主要开设学科特长类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七至九年级全面开设三类拓展性课程。

课程顶层设计是基础,引领的是基本方向,课程实施的基础管理和研究是关键,保障的是实施效果。济南市坚持点线面结合,典型带动,以区域发展的方式推动课程管理。一是培育亮点,形成区域课程支撑力。各区县有意识地从区域层面培植树立学校课程建设的典型,作为区域课程建设的代言,或者区域学校课程建设的品牌。二是穿针引线,凝聚区域课程指导力。以各种与课程建设相关的项目为主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校深化课程认识攻克难关,引领改革方向,在课程理念的开放性、多样性与课程实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把握课程核心育人价值,结合课程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使课程建设走向理性和成熟。三是全面推动,提升区域课程引领力。在研究层面,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课改理论以及实践中课程建设的最新动态,加强课程开发管理和评价的深入研究。

各美其美,区域课程建设推进课程支撑的多样化

教育的发展基于受教育者的成长,为了学生终生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导致即使面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也会产生教育效果的差异,因此基于“尊重个性与差异”,致力于使每个受教育者的潜力得以充分、优质地发展和最大限度地提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质均衡。济南市各区县在区域课程建设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索区域特点,结合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关注顶层决定性、整体关联性和可操作性,以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学校品质提升的重要路径。

市中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落脚点是实现“一校一品、一师一优、一生一长”,区内各学校加强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研究,建设以基础型学科教学为基点、以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完善为延展、以探究型课程建设为纵深的科学课程结构体系。全区各学校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践活动,五十余所小学基本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绘制了课程框架图谱。三分之二的学校能够基于不同的校情、教情和学情,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课程。

历城区以课程整合和教学过程改造作为切入点,以科学整合,合理改造为原则,提炼课程整合的主题,整合相关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实施的综合性。历城实验小学的初中“区域教学过程改造”项目把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晚自习全部改造成“学科活动课程”;历城二中已形成学校主导课程、学校拓展课程、学科特色课程等三大系列课程体系,打造出科技创新、陶艺、毽球3张亮丽名片,成为国家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基地。

平阴县大多学校地处乡镇和农村,课程建设按照小学活动类为主、初中学科拓展类为主的思路,凸显校本特色,实现百校百面。平阴四中“梦想课程体系”、平阴二中“绅士淑女课程体系”、平阴县孝直小学“养正教育课程体系”、平阴县龙山小学“博雅”课程体系都针对学生实际和学校愿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选择。实验小学李沟分校,利用当地的石头资源,开设了“石头记课程”,通过“找石头、想石头、话石头、艺石头”,深刻挖掘蕴藏在石头中的丰富内涵。课程内容丰富,形式灵活,深受学生喜爱。

共创共生,师生和谐成长夯实课程支撑的落脚点

学校的一切都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而课程是学生成长的支点。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的长期发展来看,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理性的教育决策和切实的实践行动,而这个决策和行动需要办学者的战略眼光、战术思维,更需要师生共生共创,在课程创生和实施的过程中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再只是一个课程知识的被动传递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者、开发者;不再只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而是一个真诚的促进者、同行者。学生也不仅仅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同样可以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来,做学习的主人。

济南市汇泉小学秉承“顺应天性,精心教育”的办学理念,丰富课程文化,构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快乐学习的活动模式,为孩子们推开一扇了解社会、观察世界的窗。济南市纬二路集团爱都校区采用全课程理念,营造全新课程生态,学校的课程建设站在儿童立场,通过课程设计、引导儿童课程学习,让学习自然而真实地发生,从而真正实现让儿童成为发现者,成为研究者,爱上学习,爱上学校。

课程的开发从无到有,从单一到系列,从小创意到大课程,需要教师的专业理性和认知,课程开发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策略的挑战,思考、应对这些新事物的过程,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增长点,需要教师专业知识的拓展和重构。这其中既有量的累积,更有质的深化。课程理论知识和基本的课程编制技术的学习也是课程意识形成的基础。需要教师更丰实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课程开发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仅要研究学校、学生,还要研究课程理论、课程制度;不仅要研究问题的解决,还要研究交往、协调的方法,等等。这其中反思性研究的自觉性更是必不可少。

目前,济南市各区县、学校已经把课程开发实施的过程作为设计、实施、完善和修正的动态过程,也作为学校教育哲学不断明晰、丰富的过程;把课程开发实施作为学校、教师、家长、社区和学生力量不断凝聚的过程,也作为以课程为纽带的校、师、生发展共同体形成、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发挥了激发课程内生支撑力,促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作用。

当然,部门区县和学校也存在对三级课程特性把握不准的问题。在课程规划中有明确的学校办学理念和目标,但在具体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对核心思想体现不够,理念和实践脱节;或打着“校本化实施”的旗号随意更改课程计划,变相挤占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课时;或校本课程内容重复开发、简单追求门类数量,导致课程过多过杂、质量不高、实效性不强等等。这些在课程整体规划、门类设置的总量控制、自编教材的处理以及过程监控与评价方面的诸多问题,需要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完善提升。

猜你喜欢

济南市课程体系区域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分割区域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济南市大秦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区域发展篇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区域
济南市工程咨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