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区域课程探索与实践

2017-12-11吕占国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教育家 2017年40期
关键词:大庆校本核心

文 / 吕占国 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区域课程探索与实践

文 / 吕占国 黑龙江省大庆市教师进修学院院长

2014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文件中提出,要加快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地位。核心素养正成为引领未来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从目前我国实施的课程来看,主要为三个层次,即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地方和校本课程是我国现行课程中最灵动的组成部分,是本地区和学校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创产品”,应该从核心素养视角对其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开发与实施,从“知识至上”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上来。

注重顶层规划设计,提高课程的领导力

地方和学校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就是在顶层的指导和统领下,自上而下地对本地区和学校课程发展的各层次、各环节和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经过相互融合和优化组合而产生聚集效应,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质量。2014年,我院制定了地方与校本课程规划指南,出台了地方和校本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其中主要包括六部分:背景分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不同年级课程的纵向衔接,以培养不同年龄层次学生的该种核心素养应达成的目标水平;构建起指向不同核心素养的课程之间的横向配合,使课程与课程成为“系统”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各要素构成了一个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的“系统”。

早在国家提出核心素养这一概念之前的1997年,我院就带领32所小学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开发和实践了系列地方课程,开展了“小学教学整体改革实验”,成为我市地方课程开发与实践的前奏。2001年,国家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我市成为国家首批课改实验区,我院将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纳入研培工作内容,引领全市中小学校踏上地方与校本课程建设的新征程。可以说,我们在开发与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这项工作上,有着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有一批能力较强的市级和校级开发团队,为此,“十二五”期间,我们把开发与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写入我院发展规划,列为专项攻关课题,建立了由主要领导领衔的专项课题群。新班子组建后,我们把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作为中小学教学视导的重要内容,每年度进行至少一次的检查和指导,2017年,又把地方和校本课程建设纳入到我市研培工作“十三五”发展规划之中。

注重优势资源利用,提高课程的研发力

确定课程体系后,我们对体系中的每一门课程教材进行重新审查和创编,依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研制课程标准,设置不同学段课程目标,选择不同学段课程内容;在标准研制和教材开发中处理好该门课程需要培养的特定核心素养,关联核心素养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关系,并努力创新国家课程的实施,着力构建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互相支撑、互相融通的特色区域课程体系。

在市级层面,开发了地方课程。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我市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多年来,大庆市委市政府十分关心这一教育资源的发掘工作。2013年,在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和指导下,由我院负责,历经近一年时间,研发了“大庆精神教育”地方课程,并将这一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我们依托地方和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特色办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等渠道,全面推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进校园进课堂,以实现培养在核心素养下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期大庆人和打造具有“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教职工队伍的育人目标。2015年,“大庆精神教育”地方课程荣获省二等奖。截至目前,全市550所中小学(幼儿园)都开设了“大庆精神教育”课程,30多万名幼儿和青少年受益。

在校级层面,开发了校本课程。在我院科研部门的带领下,全市各校成立研究团队,通过专题培训、校际交流、考察学习等方式,提高团队课程建设的水平,立足本校,立足学生,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构建适合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校本课程。把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科学精神、审美情趣、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融入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中。各校相继研发了基于教师特长的沙画、版画和帆船课程,基于学校文化传承的国学、国画、书法和竹笔书法课程,基于社会发展的思维训练、机器人课程,基于学生需求的自然探索、飞碟杯课程,基于社区资源的理财课程等等,既体现了地方资源优势,也彰显了地方和学校特色。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发了文化素养类、科学技术素养类、信息素养类、心理素养类、艺术素养类、生活技能素养类和地方特色素养类等143门校本课程,涌现出一批精品课程,有27门地方和校本课程荣获国家或省级奖项。这些课程成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和拓展,使我市中小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挖掘,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许多学校还把地方和校本课程融入学校文化和特色学校建设,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反响。

注重文化传承创生,提高课程的影响力

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积极培育团队和学校的课程品牌,充分发挥课程建设优秀团队、典型学校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了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地方和校本课程的建设成为我市许多学校办学特色的亮点。2014年,我们在全市推广了“大庆精神教育”研发团队课程开发建设的研究成果与经验;2015年,推广了北湖学校为代表的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研究成果与经验。在两次经验推广会上,我们对课程开发与建设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方和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只能说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上,我们才走了第一步,因为课程的实施效果如何,和诸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下一步,我们将在关联性较强的几个因素上下功夫。

第一,规范校本课程。统一制定有教学目标、有课程标准、有教学内容、有课时安排、有任课教师的“五有”系统课业设置,把系统课业设置落在教师的教学环节上。

第二,加强师资力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教师实践核心素养课程的能力,使教师的课堂能产生与课程标准中设置的核心素养目标一致的学习效果。因此,提升教师培养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在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过程中,让教师尽早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让教师和课程一起成长,在课程建设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我们还积极为教师创造参加有关培养核心素养课程培训和研讨的机会,为教师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平台。

第三,把深入探索课程体系作为永远的课题来研究、来实践。地方和校本课程是区域团队和学校自主研发的原创产品,其主要“消费”群体是学生,因此,作为供给侧的课程开发者,我们必须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消费”需求,将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取向。“十三五”期间,我们将深入研究,把握基础教育课程发展态势,引领学校端正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以核心素养为纲目,编制学业质量和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开展教师培训与教学指导活动,促进从三维目标达成向六大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努力构建较为科学的区域课程体系。

核心素养同地方与校本课程有着知行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着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彰显地方与校本课程的育人价值与功能,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于地方与校本课程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课程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地方课程的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

猜你喜欢

大庆校本核心
李大庆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