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

2017-12-09乌日娜杜夏华��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临床医学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乌日娜++杜夏华��

摘 要:为把握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现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SCL-90症状量表对内蒙古289名在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即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反之亦然。

关键词:临床医学;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

心理学家将人们的消极情绪和心理状态作为关注的研究对象,但是我们需要把焦点更多地放在人们感觉到快乐、幸福的程度。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而实际上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意义。专家学者认为,幸福是根据主体自定的标准对自己生活状况的一种整体评估,即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较多。本研究通过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SCL-90)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测量,了解我校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并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 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为了解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我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0人。

(二) 测量工具与施测方式

选用总体幸福感量表(SWB)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体幸福感量表由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共33项,此量表包含六个分量表及六个因子: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与焦虑。得分在2~24分的被视为主观幸福感低,25~48分的视为主观幸福感较低,49~72分的视为中等主观幸福感,73~96分的视为主观幸福感较高,97~120分的视为主观幸福感高。得分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90项症状自评量表由90个项目组成,采用5级评分制,分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症状因子和1个附加因子。评估分析心理健康水平需要根据各因子分数,如果因子得分越高,说明该项心理症状越明显。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自评量表的测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9份,运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结果分析

(一) 主观幸福感总体情况和心理健康评定结果

通过分析,主观幸福感量表平均得分为98.67,整体来说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较高水平,数据表明在现阶段临床医学本科生感受到的主观幸福感较强烈。男女生在总体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临床医学本科生在心理健康方面SCL-90总分、阳性各项都高于全国常模,这个现象说明全国常模略低于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躯体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之间没有差異外,量表中的其他因子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年级之间在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上有明显差异,这点说明临床医学本科生年级越高,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越低。

(二)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SCL-90的10个因子及总分与主观幸福感6个维度及总分的相关。结果显示SCL-90的10个因子及总分与主观幸福感6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462~-0.694(P<0.05),各相关系数均已达到显著性水平。数据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一定关系,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因子得分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

三、 分析与讨论

(一) 临床医学本科生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心理健康状况

本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临床医学本科生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水平。这是因为临床医学本科生以较高分数进入高校,并且他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得到了外界的尊重和认可,这样促使他们对幸福感的感知主流是积极向上的,能正确看待幸福并选择正确的获得幸福的途径。

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略低于全国常模,这可能与其特殊的个性、心理发展的成熟性,以及一定的医学伦理知识,能够游刃有余地处理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应激状况有关。在年级之间临床医学本科生在精神病性、焦虑、强迫症状、抑郁、敌对、偏执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面临学业、就业的压力。除此之外,造成心理压力的方面还有许多,比如恋爱关系、经济能力、人际关系和实习中的工作压力,这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况且我们临床医学本科生所处的环境也会给他们带来竞争压力。

(二) 临床医学本科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相关,即临床医学本科生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感越强烈。这和国内外的研究结果一致,首先人们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主观幸福感,也就是说只有根据自己内在标准才能衡量一个人对其生活质量的好坏,不是取决于外在或他人的标准。最后两者存在显著性相关,说明心理健康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因素,也说明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影响因素,两者互相影响互相制约,所以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刘芳,李维清,买跃霞.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04):470-473.

[2]方红丽,张桂青,张澜,秦红梅.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影响因素[J].农垦医学,2007,2(29):1-4.

[3]袁晶.高职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5(28):250-251.

[4]何树华,黄蕾,周云祥.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7,4(17):1-4.

猜你喜欢

临床医学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探究式教学在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新医改模式下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5+3”培养模式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思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