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操作指导有效性的研究

2017-12-09秦特��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物理实验实践教学

秦特��

摘 要: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研究的自然科学。实践教学是学生学习好物理的关键所在,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依照物理原理来作支撑。物理可以培养学生对事物抱有客观公正的态度。在农村进行物理实验,会因为环境和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无法正常进行。在此,教师在物理实验中要做到有效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践教学;物理实验;有效指导

随着教育目标不断更新,教育界对学生十分关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越来越重要。在此期间,教师怎样有效进行物理教学?学生怎样提高物理能力?这些问题都成为教育界老生常谈的话题。物理注重的是思维意识的培养,所以在物理教学中,首先要着重加强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和研究。

一、 用简单生活现象,创造物理实验课堂

因为农村学生在很多条件的制约下,没有办法和城市学生相媲美。所以在农村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物理实验。

在学习大气压那一节时,学生对大气压的概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大气压力,我请一位学生去学校小卖部里买了一个纸盒饮料。之后,我请这位同学通过吸管,向纸盒里吹气。看着学生吹的不亦乐乎,纸盒也在慢慢的鼓出弧度,我暗示学生松开吸管。就在学生松开吸管那一刻,饮料突然喷出纸盒。学生看到这一现象,都惊呼起来。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纸盒中会呈现出这种现象?有学生向我解释到,应该是刚才吹进去的气体,导致纸盒中的饮料和气体有些拥挤,才会发生刚才的那一幕。听完学生的回答,我告诉学生,是塑料盒中空气压力导致的。以这个小实验可以简单解释一下大气压的理论概念。

很多情况下,教师有意识的教学反而适得其反。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现象,为学生举例,在教师的启迪下,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从而使物理实验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二、 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实验操作,诠释物理实验结论

在农村上学的学生,因为实验器材缺乏,作为教师只能带领学生在生活里寻找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在讲水沸腾原理和燃烧需要的条件这两个知识点时,我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如果我用纸张叠了一个小纸锅,在纸锅里加上水,用蜡烛在纸锅下烧水,你们认为纸会不会被点燃?学生听到这个问题,都点点头,他们不会相信,纸在蜡烛的烧烤下不会被点燃。面对学生的怀疑,我要求学生分组做纸锅烧水的实验。

在好奇心的催动下,学生积极准备实验所需器材:蜡烛、厚纸、铁架台。由于农村学校实验设备不齐全,学生们自己准备类似于铁架台的替代物。纸锅烧水的实验过程还是很简单的。每组学生先将蜡烛点燃,在纸锅里注入足够的水。将纸锅放在铁架台替代物上,再把蜡烛轻轻移动到纸锅下,等待看实验结果。

学生们耐心地等待着实验结果,在此过程中,我听到学生在不断惊呼,纸锅真的没有被烧破啊。不一会,纸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了。学生的议论声此起彼伏。实验结束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纸锅没有被烧破,水居然还沸腾起来?学生们满脸的疑惑。我趁热打铁,为学生讲述其中的原理。

首先谈为什么纸锅没有被烧破。纸锅在烧水时,水与氧气直接接触,同时也存在可燃物,但是没有达到着火点。我们平时烧的开水温度是100摄氏度,水在烧的过程中,会产生水蒸气,水蒸气蒸发,会带走一部分能量,这样就会导致水的温度低于100摄氏度。同时纸的着火点高于100摄氏度,所以纸锅不会被点燃。根据以上说法来看,达到燃烧需要的条件是:1. 与氧气接触。2. 到达着火点。

再来解释水沸腾原理。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腾温度在100摄氏度,当纸与水热传递顺利进行,纸的表面温度不会高于100摄氏度。在我们生活中,一般纸不会很厚,它的内外表面温度不会超过10摄氏度。所以即使水烧开了,纸的外表温度不会超过110摄氏度。我们要知道纸的着火点在183摄氏度,因此水会沸腾,而纸锅不会被点燃。

通过教师问题引入,学生自己实验操作,最终将会把实验原理解释的淋漓尽致。

三、 关注学生学习状况,分层合理指导

同一个班里的学生,接收、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导致他们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为了保证物理实验的有效性,教师应该确立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最重要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实验中思考、研究、探索,才不会畏惧之后的理论学习。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操作动态。如若有学生在实验上完成的不到位,操作能力有些缺失,教师应及时予以帮助,促使学生尽快完成和掌握实验原理。学生在实验上有所收获时,他们才会体会到实验带来的愉悦感,进而促使学生喜欢上物理。当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那对之后的学习也就会积极主动了。对于操作不当的学生,究其根本,就是动手积极性不高,只有培养学生主动操作,不怕失败,才会在实验中寻找到物理知识的乐趣。

物理实验操作好的学生,想必他们对理论也已经深刻的理解了。这些学生平时在物理学习中就善于观察,喜于总结,才会得出应有的物理结论。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要学会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创造性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加强实验悬念设置,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好奇心,感受实验的趣味性,从而激起自己实验操作欲望。随着学生在物理上的深入,教师适当增加实验操作次数,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提高学生物理能力。

教师要做到不偏不倚,关心每个学生学习状况,让学生跟随自己的个性研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物理理论,重在操作,只有学生操作能力得以提高,才会突出教师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物理实验教学而言,只有学生亲自操作,在实践中得出结论,教学目标才会体现出有效性。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結合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自主、合作、交流的能力来实现的。为了快速提升学生物理成绩,教师要在教学路程中坚持不懈、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段天煜.中学物理实验.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李敬林.近代物理实验.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物理实验实践教学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