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取古诗养分,培养小学生高尚道德情操

2017-12-09朱志丽��

考试周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古诗智慧小学语文

朱志丽��

摘 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了大量的古诗,是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在古诗教学中,要汲取古诗的养分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文章围绕四个方面阐述如何通过汲取古诗中的养分,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智慧

古诗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大瑰宝,它蕴藏着无尽之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古诗教学,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古诗教学。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古诗进行逐一地讲解,感受古诗中蕴含的精神养分。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古诗教学的目的。

一、 通过析字品词,体会诗歌语言美

诗歌的特点是语言精炼、生动形象,即使是一个字或一句话也能包含丰富的内涵。古人在创作诗词过程中遣词造句十分的讲究,并且会出现一些生僻的字眼。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有些词古今存在异义。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字词积累比较少,理解能力也有限。因此,在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对诗中词、句进行分析。通过理解词句来揣摩诗人要表达的主旨。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就引导学生品析“举头望明月”中的“望”字,若换成“看”字有何效果?为什么呢?原来“望”字有遥远地看的意思,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它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再品析,学生既体验到其中的语言美,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在字词的讲解上最常用的方法还有推敲法。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就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绿”字进行了品析,诗人王安石开始用了“满”、“到”、“入”等十多个词,但都觉得不满意。在反复推敲后才改成了“绿”字,一个绿字,把这首诗变成了千古传颂的美文。仅仅一个“绿”字就把春景传神的表現出来了。

二、 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鉴赏能力

大自然中的各种景观总是以它的独特形式存在着,诗歌创作中作者总是通过特定的审美感受来表达自己愉悦的感受。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审美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登鹳雀楼》时,其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读者描绘了这样的壮美画面:一轮红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上渐渐的西沉了,而黄河入水在诗人的视野中也慢慢地消失了。这样壮丽的景色,通过诗人的描述就给人以一种博大的气势。在充满情感的朗读中极力渲染这种美感,从而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大自然中景观的美通常有三种类型,即雄伟、秀丽、奇特。诗人们往往借助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发现自然界中各种秀丽的景物来陶冶情操。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渗透审美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在对景物美、音乐美、画面美、意境美的领悟中受到美的熏陶。审美能力是鉴赏诗歌的重要能力之一,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必须具备的条件。

三、 感受诗人情操,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历来以高尚的情操、自强不息的精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必须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进而帮助小学生提升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古诗,这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铸造学生的情怀提供了可能。例如:在教学《春晓》这首古诗时,就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开展了表演活动,然后给他们描述了这样的情景:多媒体中美丽的春天,桃花、杏花、梨花争相开放,当夜晚来临的时候诗人因为白天的劳累而伏案而睡。就在他似睡着没睡着的时候朦胧的听到外面刮风了,过了一会儿,又听到窗外春雨沙沙地下了起来,听着听着,诗人又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就这样诗人在不知不觉中睡到天亮了。在开展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一边趴在桌上模仿着诗人睡觉的情形。教师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小鸟的叫声,随着多媒体画面的切换,一场风雨后,花儿被打落的景象出现在大屏幕上。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此时此刻的诗人会想到什么呢?全班大声回答:“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样的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四、 倡导自主阅读,尊重个性化理解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能力。”所以,古诗教学还应在提高自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个性理解。为了实现这样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在了解古诗基本含义的基础上容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例如:在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时,诗人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表达强烈的思乡之情。然而,结合全诗与诗人的创作背景又展开了这样的讨论。这首诗中的“何时还”等词语都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说明诗人思乡之情的真切。同时,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发现,王安石辞官后皇帝又起用他,在乘船路过瓜洲时因怀念金陵故居,在船停泊瓜州小憩时看到了春风已经吹到了江南,大地又是一片春光。想到这里,不禁又想起了变法运动,自觉前途迷惘,不由又触动了对家乡的情思,因而吟出了这首绝句。面对学生这样的解读,在肯定学生拓展阅读的同时,也看到了学生独具个性的特点。因此,古诗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汲取诗歌的养分来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中国是诗歌的王国,诵读古诗是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培养小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具体措施。因此,我们应该把古诗教学作为小学生生命成长的文化之旅。

参考文献:

[1]李慧.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5,(09).

[2]宋制冰.画面文化在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微[J].新课程,2014,(07).

[3]温定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诗词教学[J].小学科学,2015,(11).

猜你喜欢

古诗智慧小学语文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