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12-09

金融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坏账农村金融存款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成蓉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实现,依赖于对农村地方经济现状的把握,以及实践积累的经验总结。当前我国农村扶贫主要面临金融扶贫缺乏健全的机构体系、存款与贷款比例倒挂现象严重、金融机构缺乏农村扶贫贷款发放的积极性、贷款人贫困标准并未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扶贫放贷坏账风险率较高等一系列挑战。本文通过深度的剖析提供相应的解决对策,实现农村金融扶贫的精准化。

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贷款

1.金融扶贫贷款的定义

我国的金融扶贫政策是指金融机构承担的一种政策性贷款模式。主要目的是消除贫困,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目前主要由向农村村民发放小规模扶贫贷款,以及向乡村基础建设发放投资贷款等两种形式构成。

2.当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存在的困境

2016年度我国贫困人口总数达4335万人,占总人口比例的15%以上。80%的贫困人口集中于农村地区。通过金融扶贫贷款的方式帮助农村人口摆脱贫困,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诚然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法律法规处在健全完善之中,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扶贫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2.1 金融扶贫缺乏健全的机构体系

金融扶贫贷款机构通常由商业银行承担,然而,国有控股的大银行往往由于成本节约等需要并未在农村网点中开设金融贷款业务。且往往除了农村商业银行或者村镇银行为主的商业银行承担之外,以致村民们必须到距离较远的县城甚至市区才能办理到贷款,金融扶贫贷款缺乏健全的机构体系已经成为了阻碍扶贫贷款的发放,也影响着扶贫贷款发放的精准性。

2.2 存款与贷款比例倒挂现象严重

由于农村贷款本来就具有扶贫性质,因此银行存款与贷款比例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倒挂现象。然而,贫困地区的资金更加容易外逃,表现在宁夏、甘肃等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更为突出。以宁夏为例,2015年该省份存款与贷款比例超过100%,即贷款总量超过存款总量。2016年始,宁夏地区存贷比有所回落,达到96.8%,然而存贷差进一步扩大。不能吸引到贫困地区的优势存款,银行也无力支付贷款金额。导致最需要扶贫的地区,往往没有资金进行金融贷款扶贫的发放。部分地区存在的存款与贷款比例倒挂现象阻碍了金融扶贫的有效开展,降低了扶贫贷款发放的效率。

2.3 金融机构缺乏农村扶贫贷款发放的积极性

农村金融扶贫的展开依赖于政府的方向性引导和资源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出台。然而,银行本就以自身经营盈利为目的的。即使政府的政策倾斜,金融机构在农村放贷中的利率相对较低的问题一直存在。没有实质性的利益收入,很难让以盈利为目的金融机构主动热情的投入到金融扶贫中。特别对于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来说资金有限,将有限的资金投入于盈利较高的产业中,是银行机构必然的选择。因此,农村金融扶贫也往往仅为政策宣传,实际的贷款发放却存在难度。

2.4 贷款人贫困标准并未建立健全

通常银行在进行贷款发放的时候会考量贷款人的贫困等级。然而,贫困等级的考量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系。金融机构的客户经理为了降低自身风险的承担,会以较严格的方式进行扶贫贷款的审核。部分有资格急需进行贷款发展的村民们没有获得相应的经济支持。部分村民为了符合贷款条件,瞒报收入,或者虚假篡改年龄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同时,不良信用记录监督体系没有得以建立,不少已进入其他金融机构“黑名单”的村民也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未健全的放贷标准,导致扶贫贷款放贷精准度下降。

2.5 农村金融扶贫放贷坏账风险率较高

农村放贷者主要讲贷款用于经营畜牧业、种植业、林业等传统第一产业。然而,第一产业难免“靠天吃饭”,自然灾害、人为因素等会很大程度影响到第一产业的收入。部分村民通过农村金融扶贫贷款获得的资金投入到第一产业中,因为天灾人祸等因素收成不大,亦或是产品滞销都将产生放贷坏账。对于可能出现的自然或人为风险,村民们也很难做到“未雨绸缪”,通过参加保险等形式提前规避风险。而是将贷款的资金一窝蜂的投入到第一产业的经营上,由此必然导致金融机构的农村贷款坏账增加,尤为不利于金融机构扶贫放贷积极性的提高。

3.农村金融精准扶贫房贷对策研究

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以及长期存在的农村贫困现象必然要通过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资本有方向性的倾斜而得以消除。针对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扶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健全以及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得以不断改善。

3.1 有效金融扶贫体系的构建

对于密度较低的金融扶贫机构,政府可以采用政策引导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深入到农村中,扎实做好农村信贷工作。对于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上升到制度的服务网点建设规定,在每个乡镇都至少设一个以上的服务网点,且网点内可以通过正常手续办理信贷业务。除了乡镇网点的窗口贷款服务之外,网络小规模贷款开拓了村民们贷款的新渠道。“普惠通“、“富农贷”和“信用宝”等新型网络放贷产品也成为村民们进行小规模借贷的新选择。相信有效金融扶贫体系的构建是提高金融扶贫房贷精准率和效率的必要举措,也是农村通过贷款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

3.2 缓解贫困地区存款和贷款倒挂的现象

贫困地区存款和贷款比例倒挂的现象必然存在,然而银行机构可以合理的规划存款放贷的地域比例。例如:浙江、江苏、广东等省份的存款比例远远大于贷款比例,优势地区的存款可以通过金融资源配置的形式不断的划拨到贫困地区进行放贷。而城镇的优势存款也可以往乡镇区域配置转移。如此对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呈现出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当然,金融机构也要转变认识,通过金融扶贫放贷,加速落后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的良性循环,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盈利水平的提高。

3.3 提高金融机构农村扶贫贷款发放的积极性

提高金融机构农村扶贫贷款发放的积极性首先要从政府做起。并不仅仅是“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考虑到金融机构的盈利问题。对于入驻乡村的金融机构,当地政府应该予以税收的减免。对放贷额度超过设定标准的金融机构,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性贴息等手段,帮助金融机构获得更多的存款。对于第一产业发展方向的贷款,政府也可以给予额外的经济补贴支持。只有让金融机构实实在在感受到农村金融扶贫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利润,是一件金融机构和村民们双赢的好事,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扶贫的积极性才得以提高。

3.4 健全贷款人贫困度及信用等级机制

对于放贷方来说,规避风险必然选择信用度较高的村民放贷。部分有过不良信贷记录的村民,在其他金融机构依旧能够获得贷款。那么,建立健全信用等级评分制度,统一化的贷款发放政策,开放透明的信用记录,能够帮助金融机构筛选信用较好的村民放贷,杜绝“老赖”欠账的同时,也有效规避了自身的经营风险。同时,为了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度,对于贫困人群也需要做专门化的分类。乡村可以建立区域性贫困档案,让真正贫困的村民能够通过贷款获取发展的资金。让虚假报备家庭收入的“伪贫困”村民无机可趁。

3.5 降低农村金融扶贫贷款的坏账概论

降低农村金融扶贫的坏账概率的方法有两种。其一,农村经营者不要将“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中”,多方位的经营。可以和第三产业相结合,投入到”农家乐“、“农家休闲中心”、“农家饭馆”等项目经营,有效规避自然灾害对于第一产业经营风险。其二,农民们也可以向保险公司购买“自然灾害保险”,将可能性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在提高经营利润的同时,可以保证自己能够还上银行的利息,不至于“血本无归”。如此一来,金融机构在农村放贷中的坏账比例下降,也就有更多的信心和决心进行农村金融扶贫贷款业务。

4.结束语

农村金融扶贫贷款精准度提高需要贷款方、金融机构、政府三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就目前来看有效金融扶贫体系的构建、缓解贫困地区存款和贷款倒挂的现象、提高金融机构农村扶贫贷款发放的积极性、健全贷款人贫困度及信用等级机制、降低农村金融扶贫贷款的坏账概率是现阶段较为可行的问题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得以尽快落实。

(中国人民银行怀化市中心支行,湖南 怀化 418000)

[1] 彭建华.长沙市农村地区金融创新支持精准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2016,(11):112-114.

[2] 李建忠,关伟,郑玉志.金融精准扶贫贷款统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建议[J].金融发展评论,2015,(04):32-33.

[3] 伏晓利.固原市金融支持农村精准扶贫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06):66-68.

[4] 许爱萍.农村金融精准扶贫的难点与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6,(11):95-97.

[5] 罗晨.广东省小额贷款公司参与农村金融扶贫问题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6,(01):2-3.

猜你喜欢

坏账农村金融存款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追回挪走的存款
负利率存款作用几何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生命的存款
扒一扒 P2P坏账率五大猫腻
农村金融扶贫 脱贫要“精准”
巧用公式法计提坏账准备
西班牙考虑建“坏账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