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2017-12-06李林军

当代医学 2017年34期
关键词:头孢菌素头孢类药物

李林军

(邹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滨州 256200)

--临床研究--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致不良反应的分析

李林军

(邹平县人民医院药剂科,山东 滨州 256200)

目的分析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不良反应的情况,并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法。方法选取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出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更改治疗方案为单独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头孢菌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中,>60岁的患者占比47.71%(52/109),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比例分别为33.94%(37/109)、44.04%(48/109),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治疗方案由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改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独用药后,可见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候,要把握其适应证、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禁忌证等,并考虑年龄等因素对用药的影响,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并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解决对策

头孢菌素类药物是临床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药物,其以7-氨基头孢烷酸为母核(由冠头孢菌培养液中获得的天然头孢菌素C裂解得到),经侧链改造后可以获得一系列半合成抗生素[1]。按照药物的发展时间、稳定性等,其可分为1-4代,临床比较常用的有三十余种。随着药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实践应用中,为了在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常会将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但随之而来的联用药不良反应则给临床工作者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2]。本文回顾分析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出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不良反应的类型,分析造成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解决办法,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致不良反应出现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因各类感染性疾病,在治疗中给予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其中,男59例,女50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5.1±2.5)岁;涉及门诊患者33例,住院科室患者41例,普外科患者19例,其他科室患者16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治疗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并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治疗中用到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第一代的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第二代的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第三代的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甲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尼等;联合用药类型包括乙醇类药物(如氯霉素、阿奇霉素等)、铝镁抗酸制剂(如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等、利尿剂药物(如呋塞米等)、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联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与头孢菌素类药物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更改患者的治疗方案为单独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记录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将其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的时各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皮肤及附件、肾脏及其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药不良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类别之间的关系 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药致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性占比54.13%(59/109),女性占比45.87%(50/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40岁的患者、40~60岁的患者、>60岁的患者占比分别为19.27%(21/109)、33.02%(36/109)、47.71%(52/109),>60岁患者的占比显著更高,与其他年龄段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比例分别为22.01%(24/109)、33.94%(37/109)、44.04%(48/109),第二代和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第一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独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将患者的治疗方案由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用药改为头孢菌素类药物单独用药后,可见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过敏反应、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药或单独用药时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头孢菌素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生成发挥抗菌杀菌作用[3],且以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稳定性好的优势得到广泛应用[4]。在治疗中,考虑单一用药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情况下,可能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来进行治疗。但联用药不当的情况就可能造成不良反应,影响患者治疗,如:①乙醇类药物与投保注射液联用,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心悸、呕吐、头痛等症状;②铝镁抗酸剂与口服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会阻碍头孢类药物药效的发挥;而H2受体拮抗剂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则会导致其在机体内血药浓度降低,药物吸收减少,药效减弱;③利尿剂与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会导致肾脏负担加重甚至出现肾毒性,危害肾功能[5-8]。

本文回顾了109例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药致不良反应患者的情况,发现年龄越大的患者,不良反应构成比越高,可能与老年人机体器官功能衰退,药物吸收效果及耐受性降低有关。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联用药不良反应构成比更高与这类药物的临床使用量大有关。但是将治疗方案改为单独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其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针对上述情况,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时候,要把握其适应证、与其他药物联用时的禁忌证等,并考虑年龄等因素对用药的影响,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工作;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及时处理,立即停药,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用药期间,嘱咐患者严禁烟酒;同时把握给药剂量,对每天用药两次但药物代谢慢,半衰期长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要谨防血药浓度过高引起的类中毒症状,适当降低给药剂量,至患者症状消失[9-10]。

综上所述,在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提高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1] 邵洪英,梁学芹,吴洁怡,等.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观察 [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1):160-161.

[2] 王亚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进展[J].当代医学,2015,21(8):12-14.

[3] 袁培明,乙树枝.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8):4257-4259.

[4] 曹蓉,刘春娥.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23):119-121.

[5] 王雅娟.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的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6,14(1):50-51.

[6] 唐钦春,梁如梅.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9):121-122.

[7] 徐建军.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对策[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21):193-194.

[8] 朱莉萍.头孢菌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784-786.

[9] 陈劲松.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情况的临床报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1(12):140-142.

[10] 宋扬,常虹,孟潇.头孢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机制[J].当代医学,2011,17(4):10-1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38

doi:10.3969/j.issn.1009-4393.2017.34.039

猜你喜欢

头孢菌素头孢类药物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藿香正气水和头孢一起吃能致命 这是真的吗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注射用头孢甲肟致白细胞减少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