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比较

2017-12-05魏二营

淮海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孔法双孔球部

魏二营

·临床经验·

双孔法与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比较

魏二营

目的:探究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就诊于某院的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双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穿孔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三孔法相比,采用双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效果显著,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高。

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穿孔; 修补术; 双孔法; 三孔法;腹腔镜

消化性溃疡穿孔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具有病情重、发病急、变化快等特点,病情严重时可致患者死亡[1]。临床调查显示,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病死率在该病的发病率中占10%~40%[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最为常见[3]。以往临床治疗该病首选方案为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但该手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高,且术中出血量较大,不利于患者恢复[4-5]。基于此,本资料选择就诊于我院的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60例,分析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行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7.33±2.37)岁。对照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8.48±2.56)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手术方法 2组患者术前均经静脉给于抗生素。观察组实施双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取头高脚底位后,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气管插管麻醉,以脐孔上缘为孔位,戳一1.5 cm操作孔,并在其右侧5 mm,左侧10 mm分别置入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然后将操作器械和30°腹腔镜分别插入探查患者病变情况,确认为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窗孔。然后在腹直肌外缘处戳一大小为5 mm的孔于反麦氏点偏上方,将5 mm套管置入。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将腹腔积液吸尽,确认病灶大小及部位(找到病灶后)。然后将十二指肠壁全层(穿孔处)以3~0可吸收线缝合,然后缝合覆盖附近大网膜,将盆腔、腹腔采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5 mm引流管置于Douglas窝,然后将其经左下腹戳孔引出,将戳孔采用4~0可吸收线依次缝合。对照组实施传统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取15~25°反Terndelenberg体位,麻醉方式、操作方式和引流管留置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区别在于以反麦氏点、麦氏点、脐部偏上部位戳孔,然后将操作器材和30°腹腔镜分别置入。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孔直径、手术出血量等术中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等术后情况。其中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标准评估,分数越高则疼痛程度越严重[6]。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组患者穿孔直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出现肺炎1例,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中出现切口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8,P>0.05)。

3 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以病情重、发病急、易反复发作为主要特点的外科急腹症之一,该病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肠壁椭圆形或圆形的缺损(局限性)[7]。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嗳气、返酸、上腹部疼痛等。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是以往治疗该病的首选手术方式,但因我国人均脐孔为1.5 cm,实施腹腔镜手术时操作局限性较大,容易受到器械互相干扰[8]。而改良后的单孔多通道术在第三通道建立时,容易受到套管干扰,难以穿刺[9]。此外,因光束和器械均在同一轴线,容易造成腹腔内盲区,暴露术野困难,容损伤腹腔内脏器,对患者创伤较大。医学研究显示,采用双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能有效改善传统三孔法修补术的不足,利于患者预后[9]。本资料分析双孔法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效果,结果显示,2组患者穿孔直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究其原因在于双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在戳孔时主要依据经脐单孔腔镜技术,将脐孔作为辅助操作孔,而主操作孔选择的为左下腹引流管放置孔,能有效改善放置引流管难度大、引流不畅等问题。将2个套管置于脐孔,能以皮肤弹性将其向戳孔两侧(左、右)移动,使套管之间留出空隙,有利于术中器械操作,可有效防止受到套管干扰,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筷子效应”。此外,双孔法修补术中的操作钳(双通道)仅是用于协助主操作孔器械的显露,视野较大,利于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同时选择左下腹为主操作孔位置,利于穿孔时纵向进针,降低修补时缝合与打结的难度[10]。

综上所述,与传统三孔法相比,采用双孔法腹腔镜十二指肠球部前壁溃疡穿孔修补术效果显著,能有效优化各项手术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疼痛,且不会增加并发症,安全性高,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1] 耿炜,杨媛,蒋婉,等.腹腔镜行胃穿孔修补术患者的优质护理效果观察[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6,10(2):148-149.

[2] 康春博,孟庆成,李小伟,等.经脐单孔与双孔腹腔镜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的对比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2):151-153,165.

[3] 陈滢,王晶,童明.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瘢痕妊娠手术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11):1599-1601.

[4] 陈泽,钟兆棠,梁敏志.双瓣法鼓膜修补术治疗鼓膜大穿孔[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2):22-23.

[5] 曹金鹏,彭翔,邓建中,等.老年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术后真菌血症并腹腔侵袭性真菌感染1例报告[J].环球中医药,2013,6(z1):246-247.

[6] 何瑞龙,严江,黄坚雄,等.腹腔镜胃高位溃疡穿孔修补术11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8):763-765.

[7] 宋留龙,王立胜,董晓强,等.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6):455-459.

[8] 何志刚,何永忠,孔凡东,等.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合并胃穿孔的效果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18):2705-2709.

[9] 吴健瑜,卢蔚起,潘远元,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术后联合三联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607-609.

[10] 李宝华,张凯,邓景蕊,等.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两种修补术式比较[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3):246-248.

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 普外二科,451200

魏二营(1963-),男,主治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6.036

R 656.2

A

1008-7044(2017)06-0715-02

2016-11-28)

猜你喜欢

孔法双孔球部
箱涵埋深对双孔箱涵结构计算的影响分析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环路热管用双孔毛细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温度计为何能显示温度?
双孔腹腔镜与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的对比分析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经脐两孔法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高位结扎加脐外侧襞加强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附108例报告)
改良三孔法与常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东北地区双孔石刀研究
鸡蛋壳治十二指肠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