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型学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动物多义词义项分布研究*

2017-12-05李仕春艾红娟

关键词:多义词义项语料

李仕春 艾红娟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类型学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动物多义词义项分布研究*

李仕春 艾红娟

(西南大学 文学院,重庆 400715)

类型学的研究表明动物多义词在现代汉语和现代英语中的数量基本相当,但由于汉语词典编纂者对多数动物多义词的释义只是注重了其指物特征,忽略了伴随它们的语义特征,从而导致汉语词典中一些动物词的释义出现了义项漏收的情况。基于这种认识,文章运用“采铜于山”的方法,通过对20多个动物词语料库中20万条共计1000多万字语料的穷尽性分析,得出现代汉语中动物多义词的义项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动物多义词的形成原因及其引申规律进行了研究。

语料库;动物多义词;新义项

动物词是指记录动物的词语,它是语言词汇中必不可缺少的部分。汉英两种语言中共有的常见动物词有猪、牛、马、狗、羊、驴、狼、虎、熊、狮、猴、兔、猫、鼠、蛇、鱼、龟、虫、鸟、鸡等。词典是词的忠实记录者,但是在汉语类中型语文词典中,仅有马、牛、虎、龙、猴、猫、熊等少数几个动物词是多义词,而在英语类中型语文词典中,pig、cow、horse、dog、sheep、donkey,wolf、tiger、bear、lion、monkey、rabbit、cat、mouse、snake、fish、turtle、worm、bird、chicken等动物词都是多义词。汉语词典对动物词的释义是否反映了现代汉语中常见动物词义项的真实分布情况呢?本文首先运用类型学理论,以个案研究和系统研究相结合的形式对比了汉英中型语文词典对动物词释义的异同,以普通语言学的眼光指出,与英语类词典相比,汉语类词典对常用动物词的释义存在着严重的义项漏收问题;针对这一缺陷,本文又运用语料库技术的方法,通过对海量语料的分析,描写出了动物多义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最后,阐述了动物多义词的生成原因及其引申规律。*类型学理论和语料库技术是目前最适用于语义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因为,类型学理论不仅可以比较出不同语言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而且还可以比较出在研究相同语言问题方面,中国的研究和世界语言学强国的研究之间的差距,有利于迎头赶上;语料库技术可以使研究者在极短的时间内搜集到超大量的语料,有利于对语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描写。

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英中型语文词典中“鸡”“chicken”的释义对比研究

在汉语类词典中,以“鸡”为代表的大部分常用动物词只有一个义项,而在英语类词典中和“鸡”对应的动物词“chicken”却有多个义项。具体情况如下:

(一)汉语类中型语文词典对“鸡”的释义

另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现代汉语学习词典》等汉语中型语文词典中“鸡”字也有一个义项。*“鸡”的姓氏义和作为动物词“鸡”的意义不存在引申关系,应看作一个字记录了两个词,所以不应该把它们作为两个义项放在同一个词目下面。《现代汉语词典》编写于20世纪50、60年代,当时我国词典种类还比较少,作为第一部中型语文性词典适当收一些姓氏词语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后来随着词典种类的增多,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先后编纂出现了一批专门收录姓氏的词典,如:《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中国姓氏辞典》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姓氏的功能,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汉语词典》就没有必要再继续收录词语的姓氏义项。《现代汉语词典》自2005年第5版开始标注词类,如果还是继续把表姓氏的姓氏放在同一个词目后面,这就越发显得不合适了,因此较为可取的做法是把表姓氏的词语汇总起来放在词典的附录部分。[11][12]总之,汉语类词典只是从类属、外部特征、种类或功用等方面解释了动物词“鸡”的指物性特征(名词性义项)。

(二)英语类中型语文词典对“chicken”的释义

与汉语动物词“鸡”对应的英语单词“chicken”,英语类中型语文词典对“chicken”的释义以:《牛津高阶英语词典》(第8版)为代表:[4](P251)

noun ①a large bird that is often kept for its eggs or meat 鸡。②meat from a chicken 鸡肉。

verb.(informal)to decide not to do sth because you are afraid (非正式)因害怕而放弃;临阵退缩;胆怯。

adj.(not before noun, informal)not brave; afraid to do sth (不用于名词前,非正式)胆怯;怯懦。

“chicken”在英语词典中都有名词性、动词性和形容词性义项,其中《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有4个义项,《朗文当代英语词典》有6个义项,《麦克米伦高阶英语词典》有5义项。汉语词典仅收录了“鸡”的名词性义项,而英语词典不仅比汉语词典多收录了形容词性义项与动词性义项,在名词性义项的划分方面还细化出多个义项。

因此,英语词典与汉语词典相同之处在于都在第一个义项解释了“chicken(鸡)”的指物性特征,不同的是英语词典对动物词“chicken”的释义,不仅解释了它的指物性特征,而且还解释了伴随它的语义特征。

二、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鸡”字义项分布研究

“鸡(chicken)”作为与人类生活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是不是正如词典显示它在汉语中只有一个义项而在英语中却有多个义项呢?我们根据李仕春(2015年)一文介绍的运用语料库技术研究现代汉语单音多义词义项分布的方法,得出动物词“鸡”是一个多义词,[7]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义项分布情况具体如下:

(一)《现汉》中已有的“鸡”字义项

(1)当找到地宫入口时,考古专家没有贸然进去,而是买来一只公鸡扔了进去,见公鸡活着往外扑逃,才排除了定陵有毒的可能,放心大胆地进入地宫。《中国人盗墓史》*本文所用语料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研制的CCL现代汉语语料库。

(2)他走到近前,揭去盖子一看,里面摆着二十碗鸡、鸭、鱼、肉等官菜。《努尔哈赤》

2、(Jī)姓。我们对10000条语料的逐条标注显示,“鸡”字作为姓氏的条数为0。

(二)通过语料库分析发现的“鸡”字新义项

“一种现象,在能用定量的方法表征它之前,不能认为它被彻底地理解,这是现代科学的基本信条之一。”[8](P235)我们的分析表明在10000条“鸡”字语料中,还有723条语料是《现汉》“鸡”字的两个义项所不能涵盖的,这就有必要为之另设新的义项。

(3)那是他来到北京的第二年的事了,他实在挺不住了,就跑到路边花30块钱叫了一只鸡。《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4)有一天晚上我经过八仙桥,看见马路上拉客的野鸡,我就心里想,为什么我不敢来试一下呢?《蚀》

4、用于比喻,多用来形容无意义、微小的事物。在“鸡”字语料库中包含该义项的句子共有149条,约占所建语料库总数的1.49%。由该义项构成的复字词有:鸡肋、鸡零狗碎、鸡毛当令箭、鸡毛蒜皮、杀鸡焉用牛刀等。例句:

(5)前线的政治气温直线上升,本来只在军队内部发行的《解放军报》,突然拿着鸡毛当令箭,对全国的所谓大革命问题,气势汹汹地指手画脚甚至发号施令。《作家文摘》

(6)实验往往表明,这类空洞的议论最终会变成毫无意义,让人昏昏欲睡的鸡肋文字,我们还是回到具体的问题上来,当我们不去观察箱子内的情况。《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5、骂人的话,特指男性生殖器。在“鸡”字语料库中包含该义项的句子共有64条。约占所建语料库总数的0.64%。由该义项构成的复字词有鸡巴、鸡奸、鸡鸡等。例句:

(7)今天年三十不错,人家都是守着老婆孩子玩哩,咱俩哩,俩鸡巴光棍,回家有啥意思?咱还是继续工作吧!”。《故乡天下黄花》

(8)普通士兵都被严刑拷打过,或者罚跪罚饿罚喝尿罚吃痰,或者遭到鸡奸或者强奸亲人,或者枪毙活埋死里逃生,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抗日?《孔庆东博客》

(9)今年是猴年,所以邮票上是只猴子,明年是鸡年,邮票上必定是只鸡,以此类推。一直到1991年,这套邮票才发行完毕。《读者(合订本)》

(10)例如,第二轮生肖票猴票,每整张由面值22.4元降到18元,鸡票、狗票分别也由面值22.4元跌到19元。《市场报1994年》

7、无效语料。 在“鸡”字语料库中,专有名词的条数是419条,约占4.19%,绝大部分是表示地名的专有名词,未发现表示人名与官职名的专有名词。“鸡”字在专有名词中没有意义,可以看作是无效语料。

三、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动物多义词义项分布研究

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提倡“采铜于山”的治学方法,意思是研究学问最要紧的就是要在考证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以旁征博引的形式提炼出创新性的观点。本部分运用此法,通过对鸡、猪、牛、马、狗、羊、驴、狼、虎、熊、狮、猴、兔、猫、鼠、蛇、鱼、龟、虫、鸟等20多个汉语动物词语料库的穷尽性研究,*以每个语料库的语料条数10000条共计50多万字的标准来计算,20多个动物词语料库就有累计20多万条1000多万字的语料。通过研究如此海量的语料描写出现代汉语动物多义词的义项分布情况,庶几“采铜于山”了。得出现代汉语中动物多义词语的义项分布情况如下:

一般地讲,一种语言里的动物词有几个义项,那么记录这种语言的语文词典就要相应地据实收录。因此,我们建议汉语词典编纂者应该尽快在今后的修订版中补录上述动物词漏收的义项。

四、动物多义词的形成原因及其引申规律探究

语言中的动物词可以分为单义词和多义词两类,单义词就是只有一个义项的动物词,多义词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的动物词。可以这样说,各种语言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动物多义词,这是一个普通语言学问题。我们把动物多义词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总结如下:

(一)动物多义词产生的原因

1、动物自身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动物自身的特点是造成具有相同所指的动物词在不同语言中有相同引申义的主要原因,例如“猪”是人类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在汉语中“猪”有“肮脏或贪婪的人”的意思,同样英语中的“pig”也有此义:(informal) an unpleasant or offensive person; a person who is dirty or GREEDY. (非正式)令人不愉快的或无礼的人;肮脏或贪婪的人。[4](P1145)

2、联想的原因

动物词发生词义引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联想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联想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活动,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产生的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动物和人类是相伴而生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动物就没有人类,因此,作为人类最密切伙伴,自然就会触发人们产生种种联想。越是与人关系密切的动物,就越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也就越容易产生词义引申,它的义项也就越丰富。例如:《现汉》动物词“马”的第②个义项是“大”的意思;[1](P862)根据我们的研究“牛”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大”的意思,由该义项构成的词语有:牛吼、牛劲、牛眼、牛饮等。“人们对物的反映可以从物象到物性,也可以舍弃物性,只选取物象。”[8](P129)“牛”、“马”在汉族人眼里是一种形体非常庞大的动物,当人们用语言来表示物体的大的时候自然就联想到了用这些动物词来表示,于是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有时“牛”、“马”的“物性”被舍弃,只有了它的“物象”也就是“大”的意思。

3、文化的原因

动物词发生词义引申还与民族文化有关。“文化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往往在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民情风俗以及文学艺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表现出来。”[9](P1)“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载蓄文化的功能最强。”[10](P17-26)因此,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自然就通过人的联想和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动物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面对相同的动物,由于文化不同,它们引申出来的义项也不同。例如:说汉语的人常常用“鸡”的体型小、羽毛轻等属性来喻指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从而动物词“鸡”就有了“用于比喻,多用来形容无意义、微小的事物”的含义,另外三国时期出现的典故“鸡肋”也加深了“鸡”的这一含义。*文化因素是造成多义词的原因之一,例如《现汉》中颜色词“黄”有“黄帝”义就是由黄帝是汉族人的祖先这一文化现象造成的。根据对30000条“黄”字语料的穷尽性分析,我们发现现代汉语颜色词“黄”的“黄帝”义只作为语素义出现在“炎黄”、“黄老”、“黄陵”等3个词语中,但《现汉》仍把它列为一个义项,依据此例,我们认为应为动物词“鸡”设立“用于比喻,多用来形容无意义、微小的事物”这一义项。该义项的生成既与“鸡”的属性有关系也与文化典故“鸡肋”有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说英语的人则往往用“鸡”见人就跑的属性来喻指“胆小怕事的人”,从而使英语动物词“chicken”有了“胆小怕事”的含义。

4、语言的原因

动物多义词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修辞手段的运用。人们经常通过联想运用比喻、拟人、象征、暗示、移就、拈连等修辞格借以形象生动的表达思想观点,这样在语言运用中就出现了推此及彼的现象,出现了由物及物、由物喻人、以物讽人乃至物我不分的现象,这些现象久而久之就把动物和文化结合起来,促生出动物词的文化含义来。另外,谐音也是造成动物词多义的一个原因,例如:在汉语中,“妓”和“鸡”读音相似,因此妓女俗称鸡,这是由谐音造成的。

(二)动物多义词的引申规律

动物词的引申规律常常由物及物或由物及人,具体来讲又有以下三条规律:

在中国人接触到的动物中,“牛”是躯体最大最有力气的动物之一,因此“牛”在中国人的群体表象中就有了“本领大,实力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中国人的这种群体意识就体现在动物词“牛”的义项中,于是“牛”就有了“本领大,实力强”的意思,这个意思常用来形容具有“本领大,实力强”的人。

2、由动物行为喻指人的行为,这样生成的义项是动词性义项。

如“猫”、“猴”、“虎”等动物词在汉语中都有动词性义项,这些义项都被收录在《现汉》中。

3、由具有某种属性或行为的动物喻指具有相同属性或行为的人或事物,这样生成的义项是名词性义项。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a.由物喻人

“猪”的生活习性是吃了睡、睡了吃,因此它给人的印象是很懒惰,于是就可以用“猪”喻指好吃懒做的人,这样“猪”就有了“懒惰的人”之义。

b.由物喻物

总之,如果某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越密切,那么记录这种动物的词语就越容易发生词义引申成为多义词;如果某种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越疏远,那么记录这种动物的词语就越不容易发生词义引申,它就是单义词。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动物词都会发生上文介绍的三种引申,只有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动物词才会同时发生上述三种引申,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的动物词会发生一种或两种引申,而与人类关系不密切的动物则不会发生词义引申。

五、结语

与语音学、语法学、方言学、音韵学等语言学分支学科相比,以语义研究为中心的当代中国词汇学、词典学、语义学等学科无论是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在本体研究方面都显得异常薄弱。然而,目前的情况却是语义研究不但在语言学而且在相关学科乃至国家经济文化建设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现如今,哪个国家的语义研究占据了世界语言学的学术前沿,哪个国家的语言学就站在世界语言学的学术最前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运用类型学理论和语料库技术研究了现代汉语动物多义词的义项分布情况,使汉语动物多义词的研究达到了与世界语言学强国一致的学术水准,这一研究具有学术范式的意义,当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进行类似的语义研究。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2] 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3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14.

[3]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学习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 A.S.Hornby.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 8th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2.

[5] 英国培生教育出版集团亚洲有限公司.郎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 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编,杨信彰等译.麦克米伦高阶英汉双解词典[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 李仕春.基于语料库视的现代汉语“黄”字义项分布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03-109.

[8] 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第3版),2012.

[9] 李仕春.中国文化词语教学要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0] 廖光蓉.英汉文化动物词对比[J].《外国语》,2000,(5):17-26.

[11] 袁义达,邱家儒.中国姓氏大辞典[Z].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12] 慕容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Z].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TheDistributionofMeaning-itemsaboutAnimalPolysemousWordsinModernChineseBasedontheTypology

Li Shichun Ai Hongjuan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the article combines the case study and systematic study researching the distribution of animal words' meaning-items in modern Chinese based on the corpus.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gularity of the meanings-items and explains why there are some animal polysemous words in Chinese language. As a result,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lexicographers just focused on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nimal words, but ignored its accompanying semantic characteristics, so the Chinese dictionary should add meaning-items of the animal words .

corpus; animal polysemous words; new meaning-items

周延云

2017-03-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语料库视野下的现代汉语单音多义词义项分布研究”(14AYY018);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专项资金创新团队项目(SWU1609105);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509502);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SWU1509504)

李仕春(1973- ),男,山东莒县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语言学史和词汇学、词典学研究。

H032

A

1672-335X(2017)06-0099-06

猜你喜欢

多义词义项语料
体认原型范畴视域下多义词延伸及对学科英语研究生培养的启示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多义词
中、英多义词的翻译识别劣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Enhanced Precision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