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的问题*

2017-12-05

关键词:汉译新闻标题译者

李 波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的问题*

李 波

(中国海洋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作为跨语言、跨文化传播的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作为最直观的信息传播媒介,直接影响受众的认知。非常遗憾的是目前部分网站由于译者专业背景复杂、政治觉悟意识不足等原因,在涉华英语新闻标题的汉译过程中表现出违背事实、直传意向态度、贬损国家形象等问题。因此要加强对网站和译者的监管,提升翻译专业性,净化网络涉华英语翻译空间。

意识形态;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

一、引言

在网络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传播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网络了解世界各地大事已成为普遍的方式。受到语言能力的制约,各大中文网站的国际新闻版块颇受网民青睐。除了新浪、搜狐、网易等知名度高、影响力较大的网站门户所提供的国际动态,致力于中外民间交流,体现各国民众声音的草根翻译网站,如龙腾网、译言网、西塞网等为民众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互联网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因此也逐渐变为中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趋势下,加强对网络媒体的引导和管理是不可或缺的,在翻译涉华英语新闻方面,在力求忠实源语信息的基础上,更要重视意识形态对于新闻的操纵和影响。遗憾的是,在信息化日渐成为普通民众生活的中心之际,网络新闻翻译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尤显重要,却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拟从意识形态视角对部分网站的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凸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对策略。

二、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问题的重要性

(一)涉华英语新闻标题具有明显的西方意识形态倾向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的整体概括,标题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选择新闻、阅读新闻和理解新闻。[1](P124-134)无论是传统媒介还是网络媒介,新闻标题都是信息源的“关键点”,也最能体现译者对源语信息的认知,在其翻译描述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的意识形态,新闻标题翻译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受众对信息的理解和态度。通过标题获取信息的快餐模式在网络时代已非常普遍,网络新闻翻译正从官方走向民间,正在向新的论坛互动式发展,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还积极跟帖评论、转帖,其传播速度与影响力都使得网络新闻翻译领域已成为中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的新阵地。西方英语媒体在涉华报道过程中坚称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但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立场的不同,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明显的倾向性。[2]作为新闻精髓的标题更是具有明显的西方英语媒体意识形态倾向。

(二)监管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汉译是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媒体在各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传播中占有重要地位。席勒曾提出:“电影、广播电视节目、书籍、新闻报道等……是传播社会价值或政治观点的工具;最终,它们会对全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互联网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成为了思想文化传播的主要工具,因此也逐渐变为中西方意识形态交锋的主战场。杨文华等在2012年就指出了“网络文化主权问题是构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问题”。[3]西方英语媒体通过网络在涉华报道中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活动,目的就是控制网络文化主权,推行网络霸权主义。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汉译过程中,译者对源语意识形态应进行恰当转换以符合译入语主流意识形态,确保在源头上切断西方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话语权的冲击,维护网络安全。

因此,从意识形态视角审视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研究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考虑到题名近义词的使用情况,笔者以“网络英语新闻标题”和“翻/汉译”为共同关键词,对2010年至2017年上半年收录在“中国知网”的学术期刊论文题名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显示,对网络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研究发展态势相对平稳,近年来有上升趋势。(见表1)

表1 2010年-2017年上半年题名中含有“网络英语新闻标题”和“翻/汉译”的期刊论文统计

通过对这些文章的研读,笔者发现这些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的宏观阐释上,主要从语言特点、[4][5]修辞手法、[6][7]文体特征等方面入手。[8][9]纵观这些研究内容,不难发现,对文本进行正面解析占绝大多数,而对于文本所存在问题的关注明显不足,且仅有寥寥数篇涉及到了翻译过程中的跨文化因素,主张重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10][11]这与网络信息安全的大环境极为不相符。

三、从意识形态视角看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的问题及原因

(一)违背事实,影响受众认知

“对等”一直以来是译者遵循的基本原则,语言学翻译研究注重运用语言层面的转换策略达到语言“对等”,却无法完全满足意识形态转换的需求。对新闻机构的译者来说,对原文的忠实要让位于对记叙的事件的忠实。[12]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的词语运用上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这就要求译者作为语言的转换的主体行使“改动”的权利,通过语言转换来实现译文符合译入语主流文化的需求。过分追求“对等”往往会忽略事实、夸大事实而影响受众的认知。

例1、

原文:Revealed: Precious fossils dating back 210MILLION years are used to make building bricks as cheap as 1p each in China.

(http://www.dailymail.co.uk,2015-12-23 )

译文:中国人用2.1亿年的珍贵化石制作廉价砖块。

(http://wumaow.com/foreign-startups/7832.html,2015-12-24 )

分析:原文中用“China”所谓的地标性词汇实现了对中国的批判,译文用了翻译常用的方法之一语态转换,用“中国人”来做施动者,本无可厚非,但是用在这里,却是以偏盖全,容易使受众形成片面狭隘的文化观。笔者通过搜索发现国内对于此事的新闻报道标题是“广州现2.1亿年前古生物化石当地人用来制砖”。很明显,英语报道结合语境行使了话语权对事实进行干预,把“广州”地区换成“中国”。在对这篇涉华报道进行汉译时,译者没有注意“整体”替换“部分地区”的情况,直译的结果是夸大了事实,进而影响受众的认知。如果对事实多方面搜集语料稍加研究一下,用“部分”替换“整体”,把China译为具体地点“广州”,会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境和主流文化需求。

例2、

原文:China to Launch 250 MPH Train, Posing Dangers .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china-launch-250-mph-train-102921507.html,2017-5-3)

译文:中国将发起时速400公里的高铁,有危险。

(http://www.kanshij.com/bbs/thread-5412-1-1.html,2017-5-4)

分析:科技发展带来的生活便利本是件好事,原文对于客观事实的报道加上了个人主观态度,在文中通过列举几次高铁事故,对科技发展的积极意义进行压制和弱化,用先入为主的认知和态度来歪曲新闻误导读者,转移受众对新闻本身的关注。即使译者要呈现原本西方报道中国的方式,也要尊重客观事实,不妨学习一下另外一家网站,标题很巧妙地进行了删减和重构:

“中国将推出时速400公里的高铁,美国雅虎网友评论中国高铁”

(http://www.ccnovel.com/tie/2017-05-05/108054.html,2017-5-5)

(二)直传意向态度,误导受众

新闻标题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浓缩,还有报道的定位和取向,以引导读者,为其理解提供视角。[13](P359)新闻标题是在文字编辑反复斟酌之后定下的,带有个人意向态度,目的是引导受众产生“共鸣”。对于带有西方意识形态倾向的标题如果译者不加辨别而进行直译,传递原作者的意向态度,必然会误导受众。

例3、

原文:China's oceans are overfished, so it's sending fisherman to international waters and other nation's seas to catch seafood.

(https://www.reddit.com/,2017-4-7)

译文:中国海洋被过度捕捞,所以将自己的渔民派到国际和其他国家海域捕捞。

(http://www.ltaaa.com/wtfy/21868.html,2017-4-8)

分析:原文中用it暗指中国政府,同时主动语态凸显施动者的主动性,表现的是“渔民去其他国家海域捕捞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命令/放任”,向读者展示的是中国政府的负面形象。译文中对此没有任何处理而采用了直译的方式,引起了网友的疑虑与起哄:

“我的意思是……是政府命令这些渔船到其他国家海域去捕捞的?基本上所有我读到的新闻都在这样暗示。”

“但是在这些地方它会派出海岸警防队来护送他们回去,这相当于鼓励他们。”

“很多这些渔船都是受中国海军人员操作的……”

原文对中国政府莫须有的指责意在批判中国,译者不妨在翻译过程中对此做删减处理,隐去原文建构的中国政府的主动介入。可译为:“中国海洋被过度捕捞,部分渔民到国际和其他国家海域捕捞。”这样处理能够弱化针对中国政府的负面信息,达到译文读者正面的认知期待值。

(三)贬损中国形象,引发舆论

“文本一旦沦为意识形态的工具,意义就会被随意扭曲,进而使译文读者接受译者的意识形态”。[14]西方媒体在涉华英文报道中宣扬中国对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安全、秩序造成威胁已成为一种既定的模式,“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的阴谋,霸权主义的需要,其意识形态倾向非常明显,旨在塑造中国极端负面的威胁者形象,需要译者在汉译时对文本进行必要的编译改动。

例4、

原文:Doomsday survivalist warns Australia is at risk of military invasion from China.

(http://www.dailymail.co.uk,2017-4-11)

译文:末日活命主义者警告澳洲有被中国军事接管的危险。

(https://www.kekenet.com/read/201704/503789.shtml,2017-4-14)

分析:看似没有问题的直译,但实际上原文的标题本身就有问题,通读全篇报道后不难发现,作者意在警示澳洲人民要树立起国家意识,其中提到的所谓“潜在大国威胁”,中国只是一个例子,实指所有强大的国家。相关原文如下:

Australia is at risk of invasion fromChina'sgrowingmilitarymightandotherforeignsuperpowersa doomsday theorist has warned.

在原新闻标题的影响下,后面网友的评论直指中国:

1、Chinahave already invaded. They own a lot of properties here making hard for citizens to buy a house of land.

2、No need forChinato invade the country when it has already bought up most of it. Domestic and commercial real estate factories farms mines cattle stations. Many owned by Chinese and their ownership is increasing. One day they will say that they own the country and want to install their own government.

3、Chinahas already invaded without firing any guns. Look at a lot of the suburbs in Sydney and they have already been taken over they are buying everything up taking all the placements in universities and tafes the list goes on.

原文标题故意隐去其他国家,而读者也容易对这篇新闻不加怀疑地予以接受,足以看出这背后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大作用。译者作为认识主体,对此类新闻标题进行编译应从本国视角出发,心怀国家利益,时刻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有能力辨别进而在翻译中避免受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

四、解决意识形态视角下应对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通过对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中问题的分析,我们发现网络涉华英语标题汉译过程中译者意识形态转换的必要性和接受监管的迫切性。那么在网络信息安全的大环境下,在具体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实践过程中应如何做的?笔者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具体措施:

(一)发挥译者主体性作用,摒弃“标题党”现象,提升翻译专业性

在翻译中,译者、源语作者、受众构成了三元关系,其中译者由于其需要以受众的身份理解源语,然后以作者的身份再现源语信息,而被广泛认为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主体。对于原文中信息准确判断、评价,进而决定如何呈现源语信息,对译者而言都是极大的考验。近年来,在新闻标题上“标题党”现象在叙述策略上更具隐蔽性。[15]为了吸引网民的眼球,网络新闻中“题不对文”的新闻失范现象已不鲜见,西方媒体也不例外,在美国“互联网自由”的理念下往往会竭力创造其丰富性,其目的已不单纯是经济利益,更是推广美式价值观、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新手段。译者在向我国受众传播涉华报道时,要充分认识到源语的意识形态倾向,提高辨别能力,明辨“真伪”,洞悉信息真实性,去伪存真,完成对原文意识形态的转换,从而确保译文符合目的语主流意识文化形态的要求。[16]

(二)译者要坚定本国的意识形态立场

意识形态的操控性很大程度上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不可避免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17]其价值取向对翻译的操纵式改写提醒学界要对翻译中的意识形态问题进行文本语内和语外全方位的思考。[18]翻译过程中译者往往忽视原文受文化语境制约而体现出的源语的意识形态,而新闻翻译人员编译新闻的目的在于确保译语新闻符合译语的语言、文化和地理环境,而且符合译语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要求和译语读者的认知期待。[19]同时,不同于其他灌水帖,网络新闻帖会迅速形成舆论,从情绪上、认知上影响受众。“当前西方对华意识形态扩张愈益呈现出表面‘温情’式的文化渗透”,[20],网络新闻翻译工作者如果对西方霸权话语本质缺乏警觉性,不能树立母语文化自觉性,极易落入西方意识形态织就的网中,所翻译出来的内容往往不能秉承中华文化价值观标准、道德标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结果是不知不觉落入了西方国家设置好的道德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陷阱,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因此译者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又要兼顾我国的利益和受众的情感,从而确保我国在互联网领域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优势。

(三)加强对草根翻译网站的监管审核

官方翻译网站已不是大众了解国外涉华新闻报道的首要选择,而草根翻译网站的特性决定了其翻译标题摆脱不了草根文化的制约。互联网草根文化自1990年代末期兴起以来为个人提供展现自我的网络空间,降低了原有公共表达与文化生产的门槛,任何具备上网设备的自由人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言说叙述主体,同时跟帖式自由评论推动了网民的积极互动,虽然网站也在进行积极的审核,对网帖发布有着严格的约定条款,但对于细节的把握从上述事例来看显然力度有待加强。同时需要加强互联网从业人员,特别是涉华新闻翻译人员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源头上有效提防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针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渗透和颠覆活动。

五、结语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等特性,网络涉华英语新闻翻译网帖的不断转发使受众群体在无意识中高频次“被灌输”,标题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受众的认知。作为信息转述者,译者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这一研究领域势必会引起更多的学者关注。而目前的部分网站涉华英语新闻翻译缺乏专业指导和监管,这将严重影响网络翻译的质量,进而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产生潜在威胁,因此,深入加强对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标题汉译的研究,将有效保障网络译者“有序”、“有质”翻译涉华报道的准确性。

[1] 刘其中.新闻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徐蕴.西方英语媒体涉华报道的特点[J].新闻战线,2016,(10):43-44.

[3] 杨文华,李海燕.主流意识形态网络风险防御的路径依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5):95-100.

[4] 陈冬纯.选择就是意义—英语新闻标题的特点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7.

[5] 任颖.动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地位及语法特征[J].新闻战线,2015,(6):58-59.

[6] 刘金龙,戴莹.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仿拟辞格及其翻译研究[J].上海科技翻译,2012,(4):31-35.

[7] 贾连庆.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特点及其汉译研究[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2):340-343.

[8] 陈佩佩.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点及汉译对策[J].新闻战线,2016,(2):75-76.

[9] 刘旺余.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文体特点及汉译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189-190.

[10] 饶梦华.译者主体性在网络新闻英译中的体现[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5-99.

[11]饶梦华.网络英语新闻标题的跨文化转换[J].中国科技翻译,2006,(1):36-38.

[12]Bielsa,E. Translation in GlobalNews Agencies[J].Target,2007,19,(1):135-155.

[13]Swan, M. Practical English Usage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4]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中国翻译, 2003,(5): 4-10.

[15]王辰瑶,金亮.网络新闻“标题党”的现状与叙述策略—对8家网站新闻排行榜的定量分析[J].新闻记者,2013,(2):65-71.

[16]徐英.新闻编译中意识形态的翻译转换探索[J].中国翻译,2014,(3): 98-102.

[17]姜海清.意识形态对翻译活动的操控[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 86-88.

[18]徐英.翻译意识形态研究的发展历程探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4):105-112.

[19]徐英.新闻编译中名物化改动与意识形态转换[J].中国翻译,2015,(3):90-94.

[20]朱培丽.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话语权的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6,(8):114-120.

AStudyonIdeologyintheTranslationsofOnlineHeadlinesofChina-relatedEnglishReports

Li B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s an interlanguage and intercultural transmitter, a translator could not avoid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ideology. The translations of online headlines of China-related English reports affect the readers' understanding and attitude directl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owever, such problems emerge like being contrary to the facts, translating the intentional attitude literally and derogating national image because some of the news translators do not show appropriate political position for several reasons. Thus,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over the websit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translation.

ideology; China-related reports headlines; Chinese translation

周延云

2017-08-18

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汉译国外英语新闻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QDSKL1601013);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学者重点培养项目“网络涉华英语新闻汉译中的意识形态研究”(17CQXJ32)

李波(1979- ),女,山东禹城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翻译和跨文化研究。

H315.9

A

1672-335X(2017)06-0111-05

猜你喜欢

汉译新闻标题译者
《李尔王》汉译的序跋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谈新闻标题的现实性
网络新闻标题与报纸新闻标题的对比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再论汉译“突厥”名称之起源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无意间击中幽默的新闻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