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及改革思路研究

2017-12-03

长江丛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经济法院校高职

刘 燕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及改革思路研究

刘 燕

本文立足于现今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现状,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以及课程设计等相关方面,分析了造成现今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原因,进一步为高职院校的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一定的思路。

高职院校 经济法 教学经验 改革思路

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教育在现今中国的教育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在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都选择了高职院校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进而使高职院校成为高考考生炙手可热的选择,尤其是经济类课程,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会在高职院校的学习过程中选择经济类专业,致力于形成一种经济思维,为自己将来找工作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更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出力。

经济类专业是现今高职院校中较为热门的专业,随之,经济法课程教学在高职院校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中国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的壮大,高职院校在经济法教学课程中也出现了诸多不足:

(一)学习内容过于零散,不利于学生整体性学习

经济法课程属于法制相关课程的一种,众所周知,法律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内容过于零散,知识点过于杂散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整体性的学习,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不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更有甚者,会将所学知识点记混,无法建立整体性的轮廓和概念,进而不能更好的完成经济法课程的课程学习任务。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提升课堂注意力集中时间

经济法属于偏文科性质的课程,很多知识点之间并没有过多的联系,需要高职院校学生自己整理,理解型记忆,有的学生会认为经济法的主要任务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自认为上课听不听教师的讲授没有关系,只要自己在课程结束之后将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背过即可,更有甚者,平时不学习,只是到了考试周才“突击学习,准备考试”。同时,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即使其在课堂上,也不能保证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过低,一整节经济法课程似乎并不能学到太多的有用知识。

(三)教师缺乏一定的课堂感染力,课堂气氛沉闷

教师缺乏一定的课堂感染力,采用中国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模式进行经济法的教学,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对经济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经济法课堂的课堂效率较低,不能实现经济法课程的有效教学,加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陷入到“教师缺乏教学热情,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的死循环中,最终阻碍经济法课程的正常运行。

二、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的成因

要想从根本上改善中国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对中国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就需要从根本上分析造成现今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状况的成因,只有这样,才能够找到问题出现的根源,进而更好的额进行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助力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友好发展。本文立足于中国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现状,究其原因,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脱离实践,不利于经济法课程的教学

教学内容脱离了一定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是造成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缺乏教学热情的重要原因,不利于经济法课程的教学。经济法教学过程和其他法律类的教学过程类似,均属于口语相传的课程,不像物理化学等课程可以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口语相传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现象,加上教学内容脱离了社会实践,会让听课的学生产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并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最终阻碍了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定位,教师不能够与时俱进

经济法课程是现今中国高职院校中设置较为广泛的课程,很多经济类相关的专业都设置了经济法课程,但是由于经济法课程设置的广泛性,很多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定位,并不能更好的理解经济法课程在经济类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其学习积极向较低。加上教师多为年龄较大的教师,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无法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与经济法课程相关的知识,进而导致经济法课程开展的不够顺利。

三、立足经济法课程现状,助力于经济法课程改革

要想培养出符合于中国市场经济需求的经济类人才,教育部门的相关领导者和负责人员要能够立足于现今高职院校中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现状,认真分析造成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不足的原因,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冷静分析,认真对待,研究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及其改革思路,从而助力于中国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加强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经济法课程教学缺乏一定的趣味性,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做到加强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理论更好的应用到经济类的法律事务中去。首先,作为高职院校校方,要能够尽校方最大的能力,为经济类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真正进入到企业中,参与到经济事务争端处理的过程中,进而更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其次,作为高职院校的经济类教师,要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学生获取实习机会,同时也要利用自己的已学知识搜集经济事务案例,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身临其境,感受更多的经济事务争端的处理方式,从而使其能够在毕业参加工作的过程中碰到类似经济事务争端的案件的时候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二)定期组织经济法课程任课教师参加培训

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率,因此,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实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要能够有一种危机意识,坚信“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观念,尽管自己作为教师,但仍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潮流,尤其是自身专业的发展进程。其次,高职院校负责人员要能够定期组织经济法课程的相关任课教师参加大型的经济法会议宣传以及经济争端事务案件的分析会议,从而更好的寻找合适自己在课堂上讲解的经济案例,进而更好的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捕捉国家经济法的最新消息,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时代性,从而给学生们提供更加一流的课堂服务。

(三)加大教育投入,引进先进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

加大教育投入,引进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是改革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对于学生们来讲,先进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会让学生眼前一亮,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因为不知道在经济法课堂上会发生什么,他们会更加愿意去课堂上聆听老师的讲课,从而克服自己的懒惰,投入到学习中去,更加热爱学习,更加热衷于经济法课程。另一方面,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也会让教师产生更强烈的教学热情,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保持一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的新鲜感,因为要学习应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也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教师“活到老,学到老”的学习和教学观念,使其更好的投入到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经济法课程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进而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更多的懂得经济法的相关人才,保证中国经济市场的“不违规,不违法”运行。

四、结语

纵观现今中国的教育体制,作为既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学习教育,又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教育的高职院校占据了较大的比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经济类专业成为现今高职院校学生的首要选择,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和中国经济的友好发展至关重要。在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使其能够有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实现实际应用,同时高职院校校方要加大经济法课程的教育投入,将其作为经济类相关专业的主修课程,为国家输送大量的懂得经济法的经济类相关人才,助力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助力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吴彩云.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经验及改革思路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4(6).

[2]张晔.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5).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刘燕(1981-),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会计电算化。

猜你喜欢

经济法院校高职
浅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法的互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关于经济法责任理论的探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