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课程标准建设研究

2017-12-03王瑞云董丽娟

长江丛刊 2017年36期
关键词:教学大纲应用型课程标准

王瑞云 董丽娟

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课程标准建设研究

王瑞云 董丽娟

随着课程标准在高校中的兴起,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建设迎来了它的春天,它与教学大纲的复杂关系使人迷茫,容易混淆,本文对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从概念、设计、到具体内容进行了探讨。

应用型大学 课程标准 建设

课程标准在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晚清末期兴起的近代教育,1912年1月南京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课程标准暂行办法》。作为一个专业的教育教学术语,课程标准在我国实行了近40年。新中国建立后,学习苏联的教育体系,我国废弃课程标准开始使用教学大纲这一术语。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课程标准”于2000年开始又一次出现,并在国内教育界逐步兴盛。由此教育领域开始了教学大纲向课程标准“回归”的发展大势。今日我们提倡的课程标准既不是对明国时期课程标准的简单回归,也不是对教学大纲的简单更名。

一、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概念界定

(一)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

首先,教学大纲关注教师的“教”,课程标准着眼学生群体和个体的“学”。其次,教学大纲规定教师“教”的最高要求,课程标准提出学生“学”的基本要求。再此,教学大纲关注篇章结构、课时安排、考核形式等刚性规定,课程标准落脚于实施条件、评价建议、讲义编写、教材选择等弹性建议。同时,教学大纲重视考试,且考试形式考核、评价形式单一,重视考核结果;在课程考核方面,课程标准通过及时反馈,关注评价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提升。

因此,课程标准中既包含教学大纲的核心内容,又由于框架结构与内容的不同而呈现出鲜明的自身特色,两者不是整体与部分关系而是两个学术概念。

(二)课程标准内涵

课程标准既是人才培养质量审核与评估的参照,也是学生个体与群体用于自我检测、评价的依据。本质上,课程标准是对课程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既描述某一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结果,又描述课程里面每一章节及其知识点的学习结果。

(三)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的界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进行如下界定: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支撑与基石,是依据国家对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水平特点,所设定的内容指标。这些内容指标是适应不同岗位目标的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发展、素养水平。

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是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审核评估的参照依据,既是国家、社会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用于考察、分析、评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同时也是学生用于自我测评的参照,反映的是对应用型人才以知识与方法、技能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为主体的综合素质要求。

二、设计思路的选择

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整体上以“性质、定位、目标、内容选择、实施建议”为中心,以内容选择为研究重心。基本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内容指标分类与表述中,既要与课程内容的选择相对应,同时又要使用精确的层次性描述语言,使课程评价能够有的放矢。基本原则为,既体现课程自身特点,又立足于所隶属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整体框架,同时还要兼顾社会对目标人才培养的需求。

设计思路具体有五步:首先,根据国家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学生已有认知的特点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要求,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第二,基于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的复杂性,成立专门的课程标准制定工作小组,明确人员构成、落实到个体。第三,建构总体课程标准体系,确定各项指标体系、内容范围和筛选原则,提出各项实施建议。第四,根据在课程体系中的坐标,以总体课程标准体系为基点,定位具体课程的目标、内容与实施。第五,制定工作小组具体执笔完成,并积极的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在实践中修正、提高。

三、课程目标的定位

课程目标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对具体课程所设定的最低要求。它既决定了课程标准建设的内容选择与指标分解,又影响着课程标准的适用范围与使用原则。根据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我们现行的教育法规、政策纲领等系列文件中,在目标领域一直标举的是知识、能力与素养。

因此,如何界定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的目标指标,如何对知识、能力与学科素养进行明确分解、组合,形成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以便做到分层培养、合理评价,成为建设过程的首要难题。

具体来说,课程目标包含以下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满足他们成长为目标人才的各种需求;二是以“学”为重心,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他们的成才学习提供指导、评价与服务;三是追求教学相长,以学生本体的成长与进步为目标,既重视学又重视教,积极发挥教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四是知识与能力并重,注重学生应用型素质的提高;五是倡导系统的观念,将课程目标,与学科、学校、专业三者的建设定位想联系,起到实现目标人才培养的舵手作用。

四、内容标准的选择

内容标准指的是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应培养的能力与素养,以及这些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养达到的层级水平,本质是对学习结果表现水平的描述。

内容标准的选择是课程标准建设的核心部分,对目标人才的评价提供着决策性的参照与依据。内容标准选择工作的重点,一是如何在目标标准、评价标准、实施标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构建知识、能力与素养三位一体的内容标准;二是如何搭建行之有效的指标体系结构,明确指标分类与支撑的结构层次,提出指标导向;三是如何做好内容指标的筛选: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该课程标准的考量重心、着眼点、适用范围、使用对象等多种因素,其次是据此紧紧把握住内容标准的指标分类与逐级分解,对不同层级的指标进行准确描述,对阶梯形的达到性指标需进行具体、无歧义、可考察性描述。二是如何确定学生在学习该课程后的表现是否达标、符合学科知识的能力、素养规定的层级水平。

基于课程标准是规范性文件的特性,对内容标准的指标选择与框定,能评价和反映学生学习结果的真实水平;对内容标准的语言描述要精准无误,使之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可操作、可评测,成为教师“教”的行为准则,成为学生“学”的自我评价依据。

五、实施建议的提出

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指,教学条件、评价方式、讲义编写、教材选择、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等为开展教育教学提出的各项实施建议,既规范了教学活动中教师资历、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选择,又系统了教学时间、地点、类型、学生准备、安全条件等教学保障。

实施建议的提出原则,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实施建议的提出,需在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基础下,清晰课程标准各层级目标之间相互关系,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紧紧围绕教学实施问题的解决、教学执行力的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开展。其次,实施建议的提出,既要明确教育教学发展的延续性特质,主动借鉴普通院校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成熟经验;又要充分考虑应用型大学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的区别与联系,密切关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中的适应性与可操作性。再次,高校培养人才是为社会服务的,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实施建议的提出,既要充分考虑课程标准在使用过程中的现实可操作性,又要兼顾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前瞻性。

综上所述,应用型大学课程标准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教”与“学”检测标准,是学校、学生、国家与社会对“教”与“学”检测、评价、审核与评估的主要依据。因此,在课程标准的修订与使用过程中,要做好对标准文本的解读,界定好相关标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防止理解的片面性与空泛化,避免使应用型课程建设流于形式,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质高量。

[1]雍照章.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的结构要素研究——兼谈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编制技术[J].中国职业教育,2017(8):57~61.

[2]陆学莉.应用型高校课程标准的建设与实践—以合肥师范学院课程标准建设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6(1):72~7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文系2016—2017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应用型大学建设中课程标准建设研究”(编号:2016GJJG148)。

王瑞云(1978-),女,汉族,河北涞源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大纲应用型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博物馆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浅谈如何进行初中数学总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