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照常升起》

2017-12-01袁凯泰王健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姜文

袁凯泰 王健

摘 要:《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是姜文导演于2007年拍摄的一部充满魔幻现代色彩的电影作品。电影名字取自《旧约》里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样升起。”[1]这部影片主要分为四个故事,在本论文中逐个通过声音、颜色、光影、对话、画面等视听方面的知识来进行解读这部电影。

关键词:《太阳照常升起》 视听语言 姜文

一、画面中的太阳

在《太阳照常升起》里,引起人们普遍费解的莫过于其四段落的块状叙事以及时间年份的跳跃与回溯。影片字幕打出了和这两个明确的时间标点,同时又将四个片段冠之以“春夏秋冬”和“东南西北”这两个时空全值,企图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横纵双向经纬,走向一种无极。又虚又实、亦真亦幻,仿佛一边在暗示特定的社会背景,一边又在抽空现实的意味而走向寓言,这种虚实之间的张力在整部影片中牢牢胶着。[2]电影的开头运用了一组推镜头来展现火车轨道,随着镜头的推移,鲜花铺满整个轨道,显得那么的不真实,艳丽的过分,看过整部影片之后,才懂得姜文的用意,太阳的照常升起,不正如轨道旁的鲜花一样开的如此般绚烂迷人。紧接着轨道的尽头是一个孩子,给了孩子一个面部的特写镜头,更好的体现了孩子的纯真,充满着朝气,正如那太阳一般。太阳的照常升起,新生命的降生。

(一) 一九七六 春 南部

地点云南某村落,疯妈和儿子(小队长)的故事。镜头切入电影第一个故事,镜头开始运用了一组特写镜头拍摄疯妈的裸露的双脚出现在观众面前,为后面的故事拉开帷幕,接着跟镜头交代了所处环境,同时裸露的脚又恰好隐喻了性的暗示,表明电影所体现的压抑性欲的时代。在这个故事中,颜色运用可谓之极致。每个镜头的衔接也都流畅自然,充满了大量的对话镜头,在疯妈与儿子交代他父亲的故事中,两人对话的场景处理的非常微妙,运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把两人对话时丰富的面部表情很好的表现了出来。

(二)一九七六 夏 东部

地点东部某大学唐老师林医生唐老师的故事,本段中视听方面精彩主要在于画面以及对话,画面中的构图以及光影处理的特别完整。本段中充满了大量的对话,一梁老师和林医生的对话,运用独特的光影和特写镜头的运用,使人产生一种微妙的隐晦之情,可以看出林医生对梁老师的感情。接着梁老师与唐老师的对话,两人面部深情在光线的衬托下变得更有一份韵味。随后梁老师,唐老师,吴主任三人一开始的对话场面,呈现倒三角构图,体现出梁老师的内心描写,表面虽然充满了镇定,但是依旧掩盖不住内心的不安 ,随后吴主任道出事情原委后,画面稍作缓和。变为正三角构图。在结尾处随着本段故事开头曲《美丽的梭罗河》和一个缓慢的纵摇镜头交代了梁医生的上吊场景,可谓处理的十分巧妙。

(三) 一九七六 秋 南部

地点又回到了云南村落人物分别是唐老师、唐嫂、小队长。同样的音乐转场,唐老师被下放,小队长去找母亲,两条线平行蒙太奇同时进行,这段故事中主要讲述了唐老师带孩子玩耍、小队长与唐嫂偷情,之后的“天鹅绒”导致小队长被杀的事情。本段故事中视听主要体现在声音,不仅仅有《狩猎进行曲》这样带动整个故事的主旋律。而且穿插其中的枪声,孩子们的欢呼声交相呼应。使整个故事变得生动有趣。在树林中《狩猎进行曲》配合号角声,将影片推到了一个高潮,给沉重的故事多了一丝调侃的意味。后面小队长和唐老师的对话场景以及最后的回头拔枪,枪响,转场一气呵成。

(四)一九五八 冬 西部

地点西部沙漠年轻时的疯妈与唐嫂相遇。故事的开头两个女子骑着骆驼在沙漠中,唐妻一直在与年轻时的疯妈对话,疯妈从头到尾一句话没说,疯妈去找他的“李不空”,唐嫂去寻唐老师。一路上,年轻的唐嫂说着她和唐老师的风流趣事……直到分叉路口,唐嫂所要去的 “尽头”到了,两人分别。然后开始一段平行蒙太奇的描述。之后年轻的疯妈来到了苏联政府的接待处,领取丈夫李不空的 “遗物”。而故事的另一头是唐老师唐嫂相遇,在所谓的“尽头”唐老师拔枪冲天开枪。这段故事中将声音、画面各个方面都做到了极致,一开始运用的鸟瞰镜头将沙漠的两人更好的体现其孤独,凄凉。两人却又是鲜明的对比。从两人服饰颜色可以看出,年轻的疯妈代表了伤感的一面,而唐妻则充满了期待,心中满是希望。“尽头”与“非尽头”也同时说明了两人的内心。在这一段中,平行蒙太奇的运用推动了整部片子的发展,同时丰富了剧情。最后人们的欢呼与年轻的疯妈形成强烈的对比。

二、声与画的升起

(一)声音

姜文在这部电影中声音的运用可谓是恰到好处,在这部电影配乐中,姜文选择了日本的一位配乐大师-久石让。平时所熟悉的《天空之城》其中的配乐就是出自他的作品,宫崎骏中有不少作品都是他的配乐。北野武也非常喜欢他的风格,在《菊次郎的夏天中》像大家熟悉的《母亲》和《summer》。当然,《太阳照常升起》中还有一些经典苏联民谣像是在第四段中一群人狂欢运用了《黑眼睛的姑娘》,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度,却在姜文导演影片中体现出各自特色同时也不会显得个别突兀。

(二)画面

该影片中画面的表现如同声音一般,让观众观影之后久久不能忘却,从画面的色彩到构图再到最后的光影中,颜色的“艳丽”,构图的“独特”,光影的“奇特”。看似十分“不讲究”的画面。姜文电影的镜头有明显的一贯性,特点鲜明,即便是使用不同的摄影师,他也会根据自身的偏好选择镜头的拍摄、排列以及连接,比如对于蒙太奇的运用,蒙太奇是镜头语法中最典型的理论,这是电影文本研究的重中之重,也是理解一部电影的最基本的立足点。[3]

三、声与画的升华

声音与画面的完美结合,让整部片子进行了一次“太阳”的完美升华。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是的,压抑的年代过去了,太阳照样升起,太阳照姜文的模样升起。但曾经的太阳却一去不复返地湮没了,曾经的纯真爱情,曾经的理想与激情,曾经萌动的青春岁月,都伴随着新的冉冉升起的太阳而彻底湮没了。但是,声与画的太阳照常升起。

參考文献

[1] 陈玲.环形叙事电影美学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5

[2] 方卓君.张扬与极致——解读《太阳照常升起》中姜文的“作者印记”[J]. 电影文学. 2009(22)

[3] 郭强.姜文电影的美学追求[D]. 广西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姜文
和身高较劲的姜文
课间小游戏
从小说影视化浅析文学语言与视听语言的异同
简析电影《红气球》的艺术化分析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硬汉姜文宠子有一套
姜文的傲娇慢生活,幸福就在“一步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