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2017-12-01梁珊珊刘丽容张新婓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洼田乙组甲组

梁珊珊,刘丽容,张新婓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07)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

梁珊珊,刘丽容,张新婓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广东 广州 510507)

目的:探讨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7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34例患者,乙组中有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甲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对乙组患者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更低,其生活质量的评分和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吞咽功能训练;舌针;脑卒中;吞咽障碍

脑卒中是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该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症状主要为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临床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一旦并发吞咽障碍,就会增加其发生吸入性肺炎的风险,严重者甚至会因窒息而死亡[1]。过去,临床上常单独采用咽功能训练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一般。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期间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7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中有34例患者,乙组中有40例患者。在甲组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为37~72岁,平均(61.4±8.5)岁。在乙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62.1±8.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本研究中74例患者的纳入标准是:1)其病情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及《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中规定的脑卒中的诊断标准。2)存在吞咽障碍。3)意识清楚。4)自愿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1)临床资料不全。2)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3)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1.3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纠正电解质紊乱、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改善微循环、降低颅内压及溶栓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甲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1)冰刺激训练。用棉签蘸取冰水后,对患者的舌后根、软腭及咽后壁进行刺激,诱使其做吞咽动作,每次刺激3~5秒,5~10次/d。2)舌肌训练。⑴指导患者进行舌往返绕唇、舌双向绕唇及抗阻伸舌与收舌训练,同时指导其用舌头做反复挤压吸嘴运动,每次训练10~15 min,3~5次/d。⑵将舌肌康复器置入患者的口中,让其将舌的一侧放入训练器的浅凹内,指导其用舌头向上或向下做翻转运动,每次训练5~10 min,3次/d。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连续为甲组患者治疗3周。对乙组患者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进行治疗。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对该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同上,用舌针疗法对其进行治疗的方法是:选取患者的舌尖部(心穴)、舌面正中线向后1寸且向右0.4寸处(脾穴)、舌面正中线向后1.6寸且向右0.4寸处(肾穴)作为主穴,取其聚泉穴、金津穴及玉液穴作为辅穴。用1寸或1.5寸的毫针快速对其上述穴位进行斜向针刺,每次留针0.5~1.5 min,2次/d,连续治疗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5],用此试验的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此试验结果将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分为5个级别。1级(1分):一次性饮完水,未发生呛咳。Ⅱ级(2分):分两次饮完水,未发生呛咳。Ⅲ级(3分):一次性饮完水,但发生呛咳。Ⅳ级(4分):分两次饮完水,且发生呛咳。V级(5分):分数次饮完水,且发生多次呛咳。患者的得分越低,表示其吞咽功能越好。2)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此量表的分值为0~1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好。

1.5 疗效评定标准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级别。显效:经治疗,患者吞咽障碍的症状基本消失,对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下降>2级。有效:经治疗,患者吞咽障碍的症状有所改善,对其进行洼田饮水试验的结果为下降1~2级。无效:经治疗,患者吞咽障碍的症状未改善或在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治疗的总有效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及生活质量的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乙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低于甲组患者,其生活质量的评分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的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乙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有报道指出,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障碍的几率为25%~55%[6]。临床研究表明,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能将其麻痹的口咽神经唤醒,恢复其吞咽动作的协调性[7]。中医认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病机是风、火、痰、瘀阻滞经络,经气不通,气血不畅,上扰神明,进而闭塞咽关舌窍。舌针疗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中医针刺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舌体疾病及吞咽障碍。用此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能提高其口咽神经的兴奋性,恢复其舌咽部肌群的运动功能[8]。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联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与舌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地改善该病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1]Y Tang,Q Shen,Y Wang.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radiation-in duced dysphagia and trismus[J].Strahlentherapie und On kologie:Organ der Deutschen R,2011,187(1):39-44.

[2]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Rahayu Mustaffa,Kamal,Elizabeth.Dysphagia training for speech-language pathologists: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eech-language pa thology,2012,14(6):569-576.

[5]董巍,方剑乔,陈丽芳,等.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5):337-339.

[6]张翠梅,曾进胜.急性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评估与神经可塑性[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2004,12(4):27.

[7]贾海燕.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2,29(2):119-122.

[8]盛明贺,王晓玉.低频电脉冲改善脑血管病吞咽障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5,22(5):521.

R743.3

B

2095-7629-(2017)8-0040-02

猜你喜欢

洼田乙组甲组
早期应用洼田实验对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观察
洼田饮水试验在老年呼吸疾病患者中筛查应用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急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
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