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教材:写作教学的根基

2017-11-30李爱梅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部编教材作文

李爱梅

部编教材七至九年级的写作专题与单元阅读既相互配合,为共同完成单元学习目标服务,又自成体系,构成完整的写作系统。这样的编排体系有利于学生“跟课文学写作”,而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对教材写作部分的内容构成和主要特点有清晰的认识。

一、写作部分的内容构成及特点

七至九年级六册教材共安排了36个训练点,每个训练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导写短文,主要对训练点作简明扼要的讲解。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导写短文先从学生的写作现象谈起,告诉学生写作就是用笔来说话,建议其放下畏难心理,然后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细节,引导他们自我测试,最后引导学生搜寻值得写进作文里的事。二是写作实践,具体包括三个“写作实践”,每一个都有写作“提示”。仍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三个实践活动分别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然,留心校园生活,回忆成长经历;“提示”则从方法及话题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展开,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除单元作文中涉及的内容以外,部编教材还注重在课文中渗透方法的指导,这也是写作部分的重要组成内容。七年级上册第3课《雨的四季》在“阅读提示”中提醒学生,“这段文字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描写雨后的世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课后“思考探究”第四题告诉学生,“诗人把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这些练习题既是写作思维的训练,更是写作方法的指导。

把这三方面的内容综合起来观察,我们会发现,部编教材在写作教学编排方面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写作专题序列化。教材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学生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及游记、书信、小传等方面的能力。其中,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等),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如“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等)。八、九年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体写作,如“怎样写消息”“撰写演讲稿”“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论证要合理”等;二是改编式写作,主要是学习仿写、改写、扩写、缩写;三是作文程式学习,包括“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有创意地表达”等内容。这个序列按照作文成文的一般顺序来安排,符合作文学习的基本规律。

2.写作指导生动化。以往的教材,写作指导基本是讲完道理就出题。部编教材的导写部分没有干巴巴的说教,每一篇的讲解都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并且穿插着有助于学生领悟写作要点的活动。

首先,每单元“写作实践”的第一个活动都是“实践小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以快速进入写作状态。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实践”第一题要求学生写一段文字,描述九月份的变化。目的是引导学生感受自然,带着审美的眼光去发现,而这正是为后续写“新的校园,新的环境”和“回忆成长经历中让你动情的一些事”作铺垫。

其次,实践题目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道实践题是引导学生关注新校园、新教师、新同学,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校园生活,摄取精彩瞬间,而这个设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完全贴近的。

另外,每个“写作实践”的指导,注重给学生“搭梯子”“垫底子”,而不作纯技法性的指导。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道写作实践题的提示3:“在结尾处表达一下自己的感受,比如你受到了怎样的触动,它在你的成长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迹等,可起到点题的作用。”这样的提示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乐于接受的语言不厌其烦地进行引导,却又不限制其思维,能为他们打开视野,找到写作的触发点。

3.写作教学文本化。随文学习为主又各有年级侧重是部编教材写作教学的原则。这里的“随文学习”指的是“跟课文学写作”。部编教材的单元作文指导,大部分是用课文为例子的。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写作主题是“写人要抓住特点”。在导写部分,编者先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引导学生理解写人要在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展开具体描写;接着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引导学生明确如何把人写活。第四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思路要清晰”。导写部分,编者分别用《再塑生命的人》《植树的牧羊人》《纪念白求恩》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做到思路清晰。其他单元的编排思路也是如此。从中不难看出,编者在设计写作指导部分时,是把写作教学文本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教材编写始终的。

从单篇写作训练来看,也体现了“读什么写什么”的思路。以七年級上册为例。《春》课后练习第3题:“你怎样理解这些比喻?你还能发挥想象,另写一些比喻句来描绘春天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后练习之一,是仿照课文第二段的句式“描写一处景物”。《植树的牧羊人》的“积累拓展”要求学生仿照课文,记录身边“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的默默的“种树”人。这些安排都清晰地体现出“跟课文学写作”的理念。

4.写作文体多元化。从整体来看,七年级主要训练学生记叙文写作的能力,八、九年级主要训练学生写说明文、消息、议论文的能力。从形式来看,部编本教材中安排的写作文体丰富多元,如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就分别设计了剧本、诗歌、寓言等文体的写作。这样安排,既体现出“跟课文学写作”的重要性,又丰富了写作体裁。

二、写作教学的几点建议

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特点,目的是运用这种特点为教学活动服务。结合试用阶段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部编教材指导学生写作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明确作文教学目标。从课标和部编教材写作编写理念来看,七至九年级作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也就是只要求学生达到“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从学生的学习目标来看,这个学段主要是培养学生指令性写作的能力,即看到题目后,能够确定立意、找到素材、连缀成文,并有修改作文的能力。明确基本任务后,我们才能确定方向,明确可为不可为之点,可教不可教之处。endprint

2.确立作文教学根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语言表達及写作技法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教师要充分发掘教材在写作方面的文本价值,引导学生借鉴、模仿和化用。写作教学的方式方法虽多,但立足教材教写作是最可为也最能为的地方。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坚定地确立作文教学的根基——跟课文学写作。

3.构建立体写作序列。在使用部编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要立足学情,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立体的写作序列。首先,确立整体框架。七年级以选材与基本技法为主,八年级以构思与提高技法为主,九年级以章法与视野拓展为主。其次,细化教学任务。将写作能力点细化到每学期、每单元、每一次作文训练中。最后,丰富写作形式。尝试勾连写作与阅读,将教材阅读与文本(非教材)阅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4.细化单元作文教学主题。部编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作文教学主题。这些主题基本体现了作文教学的阶梯性特点,但大部分主题偏大。实际教学时,教师将这些主题细化,并结合单元课文内容进行训练,才能收到好的训练效果。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作文教学主题是“学会记事”。本单元课文内容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反映母亲的高尚品质(第8课《〈世说新语〉两则》除外),但每篇文章表现的角度不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表现的是宽容、坚韧的母亲形象,莫怀戚的《散步》表现的是顺从、柔弱的老母亲形象……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提炼出主题——“不一样的母亲”,然后结合课文内容,从选材、细节、情感等方面,引导学生发现自己母亲的特点,书写出不一样的母亲。这样的训练能将单元人文主题、单元作文话题和学生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起来,收到化大为小、分点突破的教学效果。

5.提炼课文的写作微点。“微点作文”是一种作文教学方法,能使作文教学真正从细微处着手;“微点作文”更是一种作文教学思想,能引导作文教学走一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道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语言运用、句式选择、素材利用、写作方法等角度发现合适的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七年级上册第2课《济南的冬天》中描写雪景的经典段落(第四段)中有很多值得模仿的地方,如总分总式构段思路、移步换景式写景角度、多样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色彩的点缀等。色彩的点缀常常被教师忽略。事实上,这一段对色彩的运用很巧妙。“青黑”“白花”“银边”“白”“暗黄”“微黄”“粉色”,短短的一段就有六种色彩镶嵌其间,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同时,多样的色彩让纯色的雪显得多变、多样而多情,达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教师可以据此提炼出微点“色彩点缀”,然后引导学生以“春天的色彩”为话题写一个景物片段;片段至少要由三个分句组成,每个分句中至少包含一个表示色彩的词。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对“色彩点缀”的作用就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于漪老师说:作文教学要真正做到“取法乎上”。在部编教材中,“法”就在课文里。教师用好教材中的写作资源,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明确的训练,写作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作者单位:监利县教学研究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部编教材作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例谈部编高中教材基于价值观立意的确定方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浅谈部编历史教科书中插图的选取和使用
大还是小?
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中的国家认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