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趣成就教育

2017-11-30程丽芬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办学实验活动

程丽芬

“兴趣教育”指教师针对教育对象和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激活教育对象的内动力,使其在情感愉悦中接受教育、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思想。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美国教育家杜威早就对兴趣教育做过研究,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下简称“鲁巷教育集团”)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历经30余年的实践,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先行:为兴趣教育奠基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这句话形象地反映出鲁巷教育集团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集团的兴趣教育理念始于原鲁巷实验小学的兴趣教育实验。20世纪90年代,鲁巷实验小学开始开展兴趣教育实验研究,历经“兴趣教学—兴趣教育—兴趣文化—兴趣理论”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基于兴趣,发展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这种理念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德育养成、实践活动体现出来。

1.兴趣课堂,激趣乐学

鲁巷实验小学坚持“激发兴趣,发展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活跃学生的思,发展学生的智,培养学生的能,逐步形成了融“知识—兴趣—发展”为一体的“四要素三拓展”教学模式。“四要素”指课堂教学由“生趣、导学、悟法、巧评”四个基本要素构成;“三拓展”指依据学科内容的纵横拓展,依据学情的立体拓展,依据学生个性的家校拓展。学校还基于对兴趣教学策略的研究,进一步厘清了“四要素”的关系,形成了“四步双元”兴趣课堂流程。“四步”指导入生趣、研学探趣、悟法升趣、巧评固趣四个课堂环节;“双元”指每个课堂环节中都包含着“学习”与“兴趣”两个基本元素。

这样的课堂把“学”和“趣”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既不降低学的要求,又注重趣在学的过程中的促进作用,较好地唤醒了学生成长的自觉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2.兴趣德育,以趣怡情

鲁巷实验小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生趣—怡趣—趋趣—扬趣”兴趣德育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兴趣德育特色品牌活动课程。其中,“彩色旅程”系列课程包括周一红色驿站、周二蓝色快车、周三金色港湾、周四橙色频道、周五绿色家园等内容;“缤纷节日”系列课程包括一月科技节、二月民俗节、三月环保节、四月体育节、五月文学节、六月艺术节、七月安全节、八月旅游节、九月感恩节、十月游戏节、十一月读书节、十二月吉尼斯等内容;“主题教育”系列课程具体包括“爱、善、责、志”等内容。

丰富的课程让学生沐浴着德育的阳光,健康、快乐地成长。

3.兴趣活动,引趣生情

兴趣活动是开发教育智慧,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鲁巷实验小学在体育、美术、科技以及课外活动中充分融入“兴趣教育”思想,使其成为具体的教育策略、过程和目标。

体育学科坚持开展小型体育比赛。学校每学期举行小足球比赛,并将其作为重点体育项目进行推广。这项活动让很多学生爱上了足球。学校还利用体育大课间时间着力推进小型体育活动,如鼓励学生跳绳、踢毽子等。这些活动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人人有事做,个个爱运动”变为现实。

美术活动方面,学校组建了陶艺、书法、绘画等社团,并安排专职教师、利用专门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的陶艺、书法、绘画作品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美术大赛金(银)奖。

科技活动中,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师生自制的多种教具在课堂上得到应用;学生在国家科技探究大赛、航模、车模、建模、无线电测向等比赛中均获得好成绩。

课外阅读活动中,学校提倡家长放下手机,每天陪孩子开展30分钟“阅读联盟”活动。在校内,教师组织开展读书擂台赛、“班级小书虫”评选、名著专题阅读、手抄报评奖、诗歌朗诵会等活动,以检查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巩固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此外,学校还通过“校园读书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传授阅读方法。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让他们的人文素养日渐丰厚。

二、引领:启集团办学之幕

三十多年的探索,三十多年的积淀,让鲁巷实验小学的办学思想越来越清晰,办学成果越来越彰显。为了让这种思想和成果惠及更多师生,2016年,鲁巷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成立。集团现由鲁巷实验小学、鲁巷实验小学建和分校、鲁巷实验小学一分校、鲁巷实验小学二分校组成。鲁巷教育集团确立了“基于兴趣,发展兴趣,为学生持续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和“理念共享,文化共融,制度共建,活动共谋,品牌共创”的办学策略,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制度、行为规范。

1.共享兴趣教育理念

鲁巷教育集团明确提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兴趣教育的核心是“以趣育趣,成就幸福人生”。理念的明确,让管、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让管理者、教师、学生有了追求的目标。

2.共融特色校园文化

鲁巷教育集团要求分校在“兴趣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围绕课程、课堂、教师、学生四个要素,开展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构建具有实效的管理文化、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科研文化、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堂文化、有效实效的德育文化、百花竞艳的活动文化、“各美其美,美美共享”的评价文化。这样的要求,既有利于各校在保留原有办学成果的基础上逐步融入集团办学思想之中,又有利于集团不断吸收分校的优秀办学思想和成果,不断丰富“兴趣教育”理念。

3.共谋集团提升之策

鲁巷教育集团开通了“兴趣教育”网络交流平台,鼓励大家群策群力,集智共进,做好集团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集团还要求分校通過平台及时展示优秀的办学成果、宣传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以促进集团内学校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使学校共同提升和发展。

三、融和:走特色发展之路endprint

集团办学既不能“一言堂”,也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大家在一个共同目标的引领下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一个个小特色汇集成集团办学的大特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鲁巷教育集团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

1.“四步双元”展风采

作为总校,鲁巷实验小学一直致力于“激趣乐学”高效课堂策略的研究,并形成了“四步双元”课堂教学流程。围绕这种流程,学校坚持每周一次教学研讨,每学期一次“兴趣杯”课内比赛。在活动的促进下,全校教师在共同成长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风格。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成为集团办学的支撑力量,为集团学校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土壤。

2.“海量阅读”提能力

建和分校积极开展海量阅读教学实践。学校为低年段学生配备了《成语儿歌100首》《歇后语儿歌100首》《谚语儿歌100首》《俗语儿歌100首》《三字经》《我爱读写绘》6本阅读教材,并通过评选每周“故事之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读、写、绘的过程中,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不断提升,阅读兴趣不断增强。

3.“童蒙乐学”益身心

一分校围绕“养正立人,全面发展”教育理念,构建出“童蒙乐学”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由预习导学、预习检测、疑难突破、知识检测、互动小结、巩固提升六个基本环节构成。学校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关注学生心理,从他们最本能的心理倾向出发,激发其学习兴趣。这种做法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的内动力,解决了部分学生不愿学、不想学的心理问题。

4.“尊重和美”扬个性

二分校在并入集团以前,已经建构起“尊重和美”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由三大支撑、四个环节、五项原则构成,简称“345”。其中,“3”指小组建设、导学案和激励评价,“4”指自主预习、交流释疑、巩固拓展、课堂检测,“5”指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过程方法、突出合作探究、突出面向全体、突出思维训练。并入集团以后,学校把“兴趣”的因素更充分地融入模式之中,要求教师在预习、交流、拓展、检测的过程中更好地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这样的融合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益。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鲁巷教育集团将在既有成就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数据、大视频、交互式应用等技术的应用,并通过云视讯直播系统的会议云、课堂云、研修云、课程云、作业云等在集团内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多校互动实时化和内部优质资源共享,以整体提高集团的管理效率,提升集团的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武汉市鲁巷實验小学教育集团)

责任编辑 姜楚华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实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做个怪怪长实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