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校本化评价体系培养“慧美”学子

2017-11-30杨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子学业素养

杨敏

2016年12月,武汉市江汉区“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本色教育研究”立项为“十三五”湖北省规划办重点课题,在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惠君的带领下,全区局属小学根据总课题要求,制订子课题研究方案,分别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育质量评价等层面开展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课题样本校已经成果初显:武汉市江汉区华苑小学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点融入“慧美”的学校育人目标之中,通过实施教育质量校本化评价,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明晰的指向;武汉市江汉区唐家墩小学通过改革原有的点状式德育课程布局,重新构建适合学生素养和能力发展的“五星”特色校本课程系统,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本期,让我们走进江汉区,去体悟他们的教研一体化工作。

我们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融入学业质量评价,科学分析影响学业质量的相关因素,将学业质量评价与非学业质量评价融合,构建学校教育质量校本化评价体系——“慧美”学子评价体系,以此促进学校课程体系的科学建构、教师教学方法的变革、学生主动学习的效度提升。

一、明晰“慧美”学子培养目标,科学构建融合课程体系

思考基于融合教育理念下的核心素养的校本化表达,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点融入“慧美”學子“会生活、有责任、善学习、敢创新”四项细化目标的培养中,赋予“慧美”学子更具时代生命力、持续发展力的内涵。

培育“慧美”学子,必将依托学校课程,让核心素养的培养承载于教育教学各项活动实施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我们重新审视学校课程体系,根据“顺应自然、多元文化,自主选择”的原则,结合学校课程开设要求和学校课程实施现状,拓宽课程平台,构建“融合”课程体系,即基础类、拓展类、专长类三类课程,其中基础类课程为国家和地方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各学科学习,获得学科基本知识与技能、学习方法,提高学科核心素养。

遵循“统整与跨界”的课程设计思路,建构和开发学校“七彩叶”特色课程,即拓展类和专长类课程,这些课程依靠和融合学科课程,由教师自主开发,成为选修课程、社团课程,通过走班制、社团活动等形式开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适性成长。

二、对影响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明晰评价指标

核心素养不应该只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性的框架,而要根据学生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把核心素养细化为不同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1.对提升教育质量相关因素的研究

“融合”课程体系的实施,让培养“慧美”学子的教育目标在课程实施中有了清晰路径。“善学习”与“敢创新”重在培育学科素养,“会生活”重在培育生存素养,“有责任”重在培育精神素养,这些素养将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必备的能力和品格。通过学业质量评价监测、学生实践运用、审美情趣、身心阳光、情感态度、人际交往等内容的评价,展现教育质量效度。学业质量评价是教育质量的直观表现,学生实践运用评价是教育质量的个体外延,学生人际交往评价是学校“融合”教育中隐性课程教育质量的外显,而情感态度评价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阳光展现。这些提升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都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方向的正向前行。

2.建立“慧美”学子评价指标

依据提升教育质量的相关因素,我们建立学业质量评价和非学业质量评价有机融合的教育质量校本化评价体系——“慧美”学子评价体系,通过4个评价目标,3大核心素养领域,6个一级指标,21个二级指标,在融合课程体系实施中进行评价,促进学生会生活、有责任、善学习、敢创新,顺利适应社会生活,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三、科学实施“慧美”学子评价体系

1.建立三级学业质量评价监测

⑴ 落实学校融合课程计划。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听好两课:推门课、约课。推门课铺开听,随时听;跟踪课关注新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师。通过行政约课和备课组组际间约课,为听课教师呈现可以学习的教学研究微经验,形成“好课”大家学,“好经验”推广用的氛围,备课组内外教师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⑵监控学生学业质量,科学提供评价指导。

科学提供数据。充分利用我区自主研发的EQA学业质量监测系统,规范每次单元测试、期末考试测试过程,备课组教师统一评分标准,集体流水阅卷,规范录入学生得分情况,为EQA提供可信的学生测试成绩。充分利用学校自主研发的《电子质量跟踪册》成绩录入系统,录入班级典型学生、班级、年级数据,为备课组教师提供可供比较的单项指标数据、年级综合指标数据。

校级评价,重抓归因分析。结合每月各学科单元测试、汉字书写、运算、英语书写与识记单项测试等,了解不同年级学科,学生学习方式、思维品质、运用实践等方面的分析与评价。通过班级、年级《学业质量诊断报告书》进行教师与学生双向分析项目,通过整体与个体的纵横跟踪,比较班级之间的优劣势。使用EQA学业质量监测对学校、年级、班级进行横向比较,注重各学科年级的均衡发展,针对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进行跟踪监测。

使用校级《电子质量跟踪诊断系统》对教师中的突出问题进行归因溯源,比差距、比进步。教师从命题意图、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作业设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科学诊断教与学的问题。多角度评价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比差异,比发展。特别关注学困生、特质学生的学业成绩跟踪情况。

备课组评价,诊断改进。有效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也是提升学生学业质量的主要途径。结合《市学业质量检测评价标准》细化《“慧美”学子评价体系》中21项二级指标,承载于课堂教学之中。备课组开展“相约慧美课堂——基于融合理念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学科教学目标校本化表达”研究活动,将“慧美”学子养成要求融入课堂教学目标,为“融智共进”课堂文化注入鲜活动力,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养成未来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endprint

备课组开展“微格”教研,通过“双引导”策略即“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学科思维形成过程”的研究,根据不同学科、年段、不同课型或不同内容板块,有效实施引导方法,促进教学目标达成。通过课堂观察评价活动,對不同学科、不同年段教学目标达成情况实施“双引导”策略诊断性评价,帮助教师明白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智慧地将培育学科素养、生存素养与精神素养融入教学目标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自主获得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让核心素养形成内化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师自我评价,“七彩叶”作业分层给力。关注教师课后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关注作业质量监控:针对学困生、潜力生、特殊体质生、特长生等,关注其日常学习质量检测,针对学生课堂学习内容、生活习惯,每课有分层作业,每单元有“自主作业超市”设计,让学困生会做作业,中等生喜欢做作业,优等生从作业中拓展视野,提高作业效度,提高教师教学效度。开展了“七彩慧美作业”活动,一年级《童画美》作业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美文与古诗,数学课上学到的符号、图形知识用画画的形式展现,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二年级语文《随文写话》;三年级学生的《PHONICS单词积累》口袋卡;四年级《绘本故事DIY秀》,学生将语文阅读课文内容改编成绘本故事;五年级的《悦读英语》小报;六年级数学单元整理《我的创意实践》,利用音乐课上学到的乐理知识,续编乐曲、根据乐曲填歌词,自编创意校园歌;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全过程,体会学习学科知识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的学习历程,品味学科之美,提高学习兴趣。通过有效预设作业,敦促教师课前关注学情、细化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自主运用学习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各自最近发展区内适性发展。

2.培养“慧美”学子,注重非智力因素

在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品质、兴趣爱好、身心状况等因素都将影响学生学业质量,所以,关注非智力因素对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学习素养的提升。学习品质指向学习素养,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及行为特质,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未来发展所必备的个性特征和品格。学校质量管理中心研发《AQA学业质量评价足迹册》,侧重从学习品质中的七个核心要素——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意志力、学习策略、学习能力、学习投入、学习效果方面进行跟踪分析与评价。每月进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学业质量跟踪,师生均对学习品质中的七要素进行双向分析,学生通过本月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基本知识技能、学习方法的掌握进行自主分析,明确努力方向。教师根据学生本月学习综合状态,科学诊断教与学的方法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身心阳光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成长中心研发《七彩叶儿初长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评价手册》,评价手册侧重对学生基本情况、行为规范、社会生活、人际交往、情感态度、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评价与跟踪。通过学校“周明一理、月养一习”德育活动,“诵习练”“劳动最美”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让学生自评活动参与经历、心理状态,写下活动感想;家长评价孩子的点滴变化;教师评价学生的进步与不足。通过这种方式,搭建家校共育桥梁,线上网络平台沟通反馈,线下家长、学生、教师亲切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广泛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成长宽度。“七彩叶”特色课程,融合学科课程,通过阅读、辩论、英语、体育、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各类拓展实践活动,开设器乐、舞蹈、戏曲、合唱、工艺、环保、种植等“七彩叶”社团活动、社区志愿者实践活动,为学生搭建培育核心素养的舞台。制订《“七彩”少年评比细则》,开展“七彩”少年月月评活动,让责任、爱心、健康、勤学、坚毅、创新、环保等个性少年,悬挂在明星墙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拓展活动、专长培养活动,让榜样更加自信前行,让榜样鼓励大家继续努力。

培养“慧美”学子,实施教育质量校本化评价体系,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明晰的指向,将培养核心素养发展点落到融合课程体系实施的各个环节,既关注学生发展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发展的状态,更关注学校给予学生身体成长、智慧成长和精神成长的过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校融合教育的内涵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江汉区华苑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子学业素养
艰苦的学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杏林组曲·学子赋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今朝学子喜登攀
悠悠学子心,浓浓附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