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深度的自主探究中认识社会

2017-11-30沈晓敏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日本探究农业

沈晓敏

日本中小学有一门叫“社会”的学科,诞生于1947年,当时它替代了战前具有军国主义和极端国家主义色彩的修身、历史和地理三学科,作为民主主义新教育的象征而成为中小学课程中的核心学科。社会科早期以美国社会科为样板,经过战后70多年的演变,逐渐形成了日本特色。最初社会科从小学一年级至高中都以综合性内容为主,后来初中和高中的社会科逐渐分化,初中社会科分为历史、地理和公民三个领域,但三领域之间仍保持某些联系。此外,1989年小学一二年级的社会科与理科合并成生活科。

小学社会科的学习内容以由近及远的方式编排。学生在一二年级认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周围社会,三四年级以区域社会为认识对象,了解本地区的产业和消费生活,以及为保障人们健康安全与舒适的生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还要认识本地区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变化以及为本地区开发做出贡献的先辈的功绩,五年级认识日本国土的面貌和自然环境特点及其与国民生活的关系,了解日本各种产业的状况与国民的关系,六年级要对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先辈的业绩和优秀的文化遗产产生学习兴趣,并了解日常生活中政治的作用,日本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除此之外,各个年段还要逐步加深学习运用地图、年表和其他各种资料观察和调查社会现象、表达调查结果和自己思想的方法。

日本大约每十年修订一次课程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社会科课程在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和变革,形成了注重社会性视角和方法、内容高度综合、教學方法强调自主探究和问题解决的特色。

一、社会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

日本现行课程是根据2008年颁布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课程标准)设计的。2017年3月日本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预定于2020年度开始实施。新课程在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构成上与现行课程没有什么差别,主要是明确了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强调有助于培养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根据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16年12月公布的《关于学习指导要领修订的审议报告》,社会科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同所有学科一样从三个方面来界定。

(1)知识和技能方面:理解社会现象的知识与对社会现象进行调查和总结的技能。

(2)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方面:考察社会现象的含义、意义、特点及相互关系的能力,把握社会问题并构想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说明考察结果和构想的能力,以及以这些能力为基础的议论能力。

(3)向学力与丰富人性:自主开展学习的态度,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考察与深度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觉悟和人性关怀等。

除了明确上述核心素养和能力,社会科还要培养“社会性视角和思维”,这是日本社会科数十年来一直非常强调的,其中突出的是地理的视角和思维、历史的视角和思维。2017年3月的审议报告对社会科特有的视角和思维方法也做了清晰解释:

“社会性视角和思维”是指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考察社会现象的含义、意义、特点及相互联系,把握社会问题并构想问题解决方法时所运用的视角和方法。在小学社会科,“社会性视角和思维”具体指从方位和空间分布、时间经过、事物间和人与人间的相互关系等角度对社会现象加以把握、比较、分类和综合,并将社会现象与当地的人们、与国民的生活建立联系。这种视角和方法不仅是形成思考力和判断力、促进深度学习所必需的,更是获得有活力的知识所不可欠缺的,而且能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就是说,它们与整个素质和能力的形成相联系。

从培养上述核心素养和能力、社会性视角和思维这两个目标出发,审议报告提出了社会科教学的改进方向:充实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过程大致包含问题把握、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三个阶段,具体有激发动机、收集信息、调查、构想、总结和反思等活动。

上述关于核心素养和能力、社会性视角和思维的内涵虽然是2016年提出的,但是日本社会科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体现了这种追求。那么,这些素养、能力以及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又是怎样通过课堂教学变成现实的呢?下文主要以日本小学社会教科书为分析材料,回答这一问题。

二、社会科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

1.呈现情境真实的探究范例

日本小学社会教科书的每个单元呈现的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情境的学生探究过程,学生需掌握的知识概念和技能,作为探究社会的媒介、工具及结果被有机地嵌入到探究过程。以光村图书版小学《社会》(305)为例,该套教科书在第一册(3-4年级上)的社会科入门教育部分用7页篇幅图文并茂地讲解了社会科的学习过程:

【观察】细致观察社会现象和事物之后,提出自己的疑问;

【交流】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疑问,产生集体共同的疑问;

【假设】对共同的疑问进行假设;

【验证】展开各种调查,验证自己的假设,并再次与同学交流彼此的调查结果和认识,相互比较想法;

【发表】反思、修正、归纳自己的想法,运用地图、图表等清晰地表达。

进入正式学习后,每个单元都设有“学习方法”栏目,呈现书中主人公的调查过程、方法和调查结果,对观察、访谈、讨论、资料整理和归纳等都做了细致说明,全套教材的学习方法由易到难,螺旋上升,为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了切切实实的指导。

东京书籍版小学《社会》(611))则将学习过程概括为:确立学习问题——调查——总结与应用。尽管两套教材归纳的步骤和表述方式有所不同,但是两者的学习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2. 细致的方法指导

对于如何调查、验证、交流和表达,教科书图文并茂地给出了具体而易模仿的步骤和方法。例如,关于“调查验证”,光村图书版从看看、问问、查阅资料、尝试做做四个方面解释具体方法,且每一步都提示了注意事项。

看看:要做到细致入微地看;用摄像机或相机拍下来,反复看;把重要的现象记录在笔记上。看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到危险的地方去。endprint

问问:可以采访家人、邻里和社区里的人;可以使用电话、信件和传真询问。问的时候要注意不给对方添麻烦,先考虑好问什么事,怎么问。

查阅资料:可以到市图书室、社区图书馆、政府机关、资料馆等地方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要注意借回的东西好好保存,按时归还。拍照的时候,要事先询问能不能拍照。

尝试做做:尝试自己亲手操作,比如探究过去的人怎么生活时,尝试用以前的煤炉做做饭,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但是要注意做之前向老师确认怎么做,注意安全。

最后,课本讲解了做探究笔记的方法(见图1)。笔记内容由七个部分构成:我的问题、我的假设、我的验证方法、我的调查结果、同伴的想法、我的想法、我的新问题。课本鼓励学生做一本独一无二的记录自己探究足迹的个性化笔记。

做一本“我”独有的“探秘·发现·研究”笔记,留下“我”的学习足迹

5.在讨论中,朋友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想法时,记录下来。

6.将讨论后的想法、发现、新问题等记录下来。]

上述探究笔记中的每个部分在后续各单元中将结合学习主题以范例的形式加以呈现。例如,围绕一家超市为什么吸引顾客时,教科书呈现了学生的几种假设,然后各小组围绕一个假设展开调查。调查之前要制订调查计划,教科书呈现了一个调查计划的范例,列出了要调查的问题、调查内容、调查方法、注意事项等。调查之后,教科书又会呈现学生的调查报告,内含调查所获、同学的观点、产生的新问题。同时,教科书会呈现学生去超市调查时的发现、与店员和客人的对话、同学间的对话、感想等具体活动。

三、图表的应用

日本社会科非常重视学生识读和运用地图、年表、图片、统计图、结构关系图等图表的技能。这些图表既是认识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学生表达自己探究结果的工具。这其中,地图和年表是社会科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影响着从空间位置和时间发展角度考察社会的“社会性视角和思维”的形成。因此,在日本,识读和使用地图和年表的技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有计划、系统地培养。

(1)地图

地图是认识社会不可或缺的工具,学会用地图发现、解释和表达事物的规律和特征,是日本学生在社会科学习中要养成的基本技能。日本小学社会科的第一单元就是教学生一边考察自己所在社区,一边绘制地图。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张只印有社区内道路、河流、轨道、车站的“白地图”,学生们分组考察社区,将所见之物用协商决定的图例记录在“白地图”上。然后,根据制作好的地图,分析区内商店、住宅区、工厂、农田、古迹的分布特点(见图2)。地图在后面每个单元里都会出现多次,用于说明事物的位置、分布、来源。学生的调查报告也时常用地图来说明。而地图的样式也极其生动富有创意。比如,有关消防的单元有“学校周围的消防设施分布图”,有关交通安全的单元有“交通事故多发点图”,有关社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单元有“古迹古物分布图”。社会事物的空间位置、数量和关系通过地图一目了然。这一点充分体现了社会科所追求的“社会性视角和思维”,即从事物的方位和空间分布去考察社会事物的特性。

(2)年表

年表是记录历史的一种工具,它按照时间顺序(时间单位不一定是年)对事件进行先后排列。年表的初级形式是时间表,展示各项活动、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日本学生在二年级生活科中就开始通过制作个人成长手册来学习制作简易的个人年表。三年级探究过去的生活时,学生会选取某些生活用品,如灯具,探究它的发展演变历程,然后制作成一张年表,年表上有各个时期的灯具图和文字说明,展现从两百年前到现在灯具的变化,并说明自己从各个时代灯具中的发现(参见图3)。在五年级有关农业的单元,教科书会呈现一户农家一年的农活时间表,在介绍某个人物时,会呈现该人物的年表。教科书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学习制作年表或时间表,同时通过年表和时间表,引导学生从时间的角度考察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理解事物变化的前因后果,发展学生的历史视角和历史思維。

(3)统计图

统计图是探究社会时被广泛运用的工具。如火灾数量的变化、用水量的变化、水稻产量的变化、水产品进口量的变化、去不同商店购物的次数、公共设施的利用人数等,都可以用形式多样、生动形象的统计图来反映。教科书对于统计图的识读方法也会用通俗易懂的话进行解释。运用各种图表分析事物间的关系、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并运用图表解释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基本素养。

可以看到,日本从小学起就开始对儿童进行社会科学的启蒙教育。尽管不是所有儿童将来都成为社会科学研究者,但是掌握社会科学的基本方法,可以帮助一个公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洞察事物的真相,预测社会的变化,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理性抉择,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每个公民通过理性地参与公共生活、公共决策来推进社会的进步。

四、社会探究案例:日本的农业

小学社会科到五年级要从国家层面让学生认识农业(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例)、水产业、工业(主要以汽车工业为例)和信息业(主要以电视等新闻媒体为例)等产业与生活的关系。农业被安排在第一位,并以水稻生产为重点,让学生理解粮食生产支撑着国民的生活,了解日本主要粮食产地的分布和土地利用特点,粮食生产者克服各种农业生产问题的努力和智慧。一些教师也不回避日本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以东京书籍版《新社会》(611)为例,五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是学习日本国土的基本状况,以及日本各地不同自然环境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该单元通过展现一群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既反映日本农业的基本特点,也引导学生对日本农业展开自主探究。课本上呈现的学习活动案例多来源于参与编写的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

导入:学生们调查、交流日常吃的食物是从哪里来的,然后聚焦稻米,看地图了解日本国内水稻产地的分布。学生们对水稻生产提出了各种疑问。其中一个叫小文的学生选择了庄内平原作为探究对象。课本随后展示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endprint

(1)探究庄内平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小文和同学们通过观察庄内平原的航拍照,感受和认识辽阔的庄内平原的地形特点。小文收集并整理了有关庄内平原的资料,围绕稻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大米产量占农产品产量的比例、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等,将庄内平原的情况和日本全国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学生从这些资料中认识到庄内平原是日本一个很重要的农业区,然后确立了共同的学习课题:在盛产大米的庄内平原,人们是怎样种出好吃的大米提供给消费者的?

(2)探究庄内平原为什么成为大米盛产区,也就是探究成为大米盛产区的自然条件。学生探究了庄内平原的水、土、风等自然特点,理解了水稻生产的自然条件,由此明白庄内平原能够盛产大米的原因。

(3)对一个水稻专业户展开调查,了解他怎样种出优质水稻。小文写信给酒田市的大米种植专业户冈部君,向他请教种植大米的方法和过程。学生知道了种水稻包含耕地、施肥、平整水田、插秧、检测生长情况、洒农药、割稻、脱谷等农活。除了农活,冈部君还要花很多钱用于购买种子、农药和肥料,还要购买和修理农机,租用设施设备等。这些内容让学生们注意到农业生产的成本、农民的收支问题。

(4)探究农户之间为种出更好的大米怎样开展合作。学生从冈部的信中了解到农户们的合作方式。如,少数有资质的农户申请使用直升机洒农药,负责为一个地区的农田洒农药;水稻生产不可缺少的水渠是靠农户们一起协商修建和管理的;冈部所在小组在农闲时会举办学习班,研究提高大米品质的方法;水稻收割后,大约在11月份,他们要去访问县内外的其他农户和农业实践基地,一起研究如何引进农业新技术。

(5)探究为庄内农业提供服务和支持的机构及相关人员。学生们从冈部那里了解到农协的作用:农协为农民采购农具和肥料,借给农民购买机器的资金,为农户提供生产和销售上的建议。还了解到水稻实验基地的专家为农民研发水稻新品种;水稻品种在不断改良;已有人开始利用卫星和搭载照相机的直升机来观察、研究大米的生长发育,等等。这些内容让学生关注到农业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问题。

(6)探究庄内的大米如何销售到全国,包括大米的储存方式、销售渠道、运输方式;学生认识到大米价格中包含了运输和销售费用。庄内平原的大米包含了很多人的智慧和辛勤劳动。

(7)思考日本水稻生产的未来。学生通过阅读大米生产量和消费量逐年减少的统计数据,了解到庄内平原不少农户已经弃种水稻,从事农业的人口正在日益减少。针对农业问题,学生为今后日本水稻生产如何更好地发展撰写提案。学生的提案有:增加大米的消费量,开发以大米为原料的食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加强沟通,如果大家都认识到水稻种植是一项很有意义、很有意思的事业,农业从业者也许会增加;开发农业观光;水稻种植是重要的日本文化,应该逐步增加生产量和消费量。另外,课文还展现了人们为寻找日本水稻业的出路而做出的努力,如在农业高中很多学生热心学习农业技术;有农户专门种植用于猪饲料的大米,开发了大米的多种用途;有农民用传统方法种出好吃的大米;有些地方的农户组织起来,每年开展2-3次生物调查,研究水田的环境;有人用大米制作面包,减少了小麦的进口量,受到好评。

实际上,在教学实践第一线,有些教师并不满足于教科书所呈现的日本粮食生产的状况,以及教科书上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他们认为,教科书选择的材料大都反映日本农业生产的正面形象,介绍的是只占日本农民总人口很小比例的专业农户,而且选的都是先进农民的代表,这些农民不能完整反映日本农业的真实状况。日本还有大量兼业农民和将要放弃农业劳动的农民,只有将他们也作为学习材料,才可让学生了解日本农业生产的真实状况和问题。这些教师会在课本之外补充自己开发的教学材料,引导学生围绕“日本的水稻生产该不该实行自由化”“日本应不应该进口外国大米”等问题展开辩论和探究。这些日本政治界、经济界、产业界都争论不休的难题,却让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思考。

为什么要让十来岁的孩子花费那么多精力去探究农业生产,思考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这对孩子的成长,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在一本研究“农业教学”的著作《学习农业,创造课堂》中,笔者找到了答案。这本书这样写道:“社会科的目的是培养能从民主与和平的角度正确认识现实和历史、能对自己在今后的世界中如何发挥作用更好判断的人。” (木村博一等,黎明书房,1996,P3) 农业尤其是以大米为主的粮食生产是保障日本拥有稳定的粮食供应的产业。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水稻产量的增减、农业政策的变化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大米问题又牵连国际关系问题。今天的孩子将在未来作为国家的主人担负社会责任,因此他们必须关心影响所有日本人吃饭问题的粮食生产,关心日本的农业发展,以及支撑农业发展的农民的生存状况,去了解粮食生产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如此学习和思考,才能在将来对日本的農业发展拥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促成更合理的农业政策和农业发展模式的产生。

农业学习这个案例综合反映了日本社会科所追求的核心素养和能力,以及实现这些素养和能力的方法。这种深度的探究学习虽然花费时间,但是只有这样的深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深刻理解社会现象和社会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高思考力、判断力和表达能力,才能培养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尊敬和人性关怀。我国的品德与社会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日本的社会科的性质、理念和目标有相似之处,但是在学习方法、学科专业的视角和思维上缺乏细致而有效的指导和研究,日本社会科的探究性学习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本探究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日本元旦是新年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黄金时代》日本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