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资本视域中的残疾青少年教育研究

2017-11-30樊王妮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资本教育环境特殊教育

樊王妮

摘 要 残疾青少年在社会化关键时期,因其自身特殊情况,大多数人无法正常接受普通教育内容,这对其日后发展带来很大制约。因此,发展特殊教育事业尤显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水平的提高和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普及,特殊教育事业发展面临较好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残疾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

关键词 特殊教育;残疾青少年;教育环境;文化资本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18-0079-03

A Study on Education of Disabled Teenagers from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apital//FAN Wangni

Abstract The key period of adolescents with disabilities in society, because of its own special circumstances,most people cannot accept

the normal general education content, which have a great effect on

the da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aints.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ith the level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improve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concept of People-oriented,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s

facing a good opportunity, which helps young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o better integrate into society and realize self value.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disabled youth; education environ-ment; cultural capital

1 前言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青少年是引领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育公平问题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加之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残疾青少年的发展引起社会关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与普通教育相比,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青少年阶段作为接受教育和个体社会化的黄金时期,对残疾青少年教育的缺失是否会影响其健康成长,使其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遭遇被边缘化的危机?笔者在以往的生活实践中接触到一些残疾青少年群体,收集到一些资料,改变了认为残疾青少年缺乏自我发展能力的观点,这也进一步引发了笔者对残疾青少年教育的思考。

20世纪70年代,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哲学家)首次提出“文化资本”理论。所谓“文化资本”,是指“个体对一定类型或一定数量的文化资源的排他性占有,如文化背景、知识、教养及技能等方面”。同经济资本一样,文化资本也具有积累性、扩张性和排他性等性质。个体行动者在社会化过程中,有意识或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学校、社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环境因素经过长期积累和承继,将其内化为自身的组成部分,并进而影响自己的發展和社会地位的获得,形成“场域—惯习—资本”的模式,实质反映的是社会结构相互联结、相互影响的关系。文化资本系统本质是权利、地位和文化知识等因素在积累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布迪厄认为,在当代社会中,学校教育分配的文化资本,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所有场域,是阶级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

2 研究内容

个案资料介绍 东东(化名),199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独生子,约15个月时,因不明病因以及诊治不及时,导致双眼眼球被摘除,成为全盲儿童,其他一切皆正常。回忆在伊春市的生活,东东母亲说在东东丧失视力之后,为使其健康成长,平时注意培养东东独立自主的性格;在父母正确的教育理念下,东东童年生活开心快乐,敢于挑战新事物,未觉得和正常同龄群体有差异。

1999年,东东八岁时,全家搬迁至山东省威海市,东东开始接受特殊义务教育。东东求知欲强,态度认真,勤于思考,对待学习及班级工作,敢于负责,曾担任班长和学习委员,多次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部”等荣誉称号;对待生活,乐观开朗、兴趣广泛,喜欢音乐和盲人体育活动等。

2008年,东东完成了义务教育课程,考入某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盲人按摩专业,高中教育阶段的学习进一步增强了他独立生活的能力。2012年,东东考入南京某医科大学,学习盲人按摩专业,2014年6月毕业,在山东某盲人按摩诊所工作。对于未来,东东希望自己开一所盲人按摩店。

研究假设 家庭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所构成的教育环境,可能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学前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文化资本不仅包括家长的文化水平,更重要的是涉及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等因素。本文个案中,东东父母均为中学毕业,未专门学习盲人知识,拥有的文化资本较少,平时均需工作,没有时间与精力和东东一起学习。谈到童年生活时,其母亲回忆说东东幼年调皮多动,喜欢玩炮竹,有朋友劝说应禁止东东接触危险玩具,避免造成更严重的伤残。她则认为东东已经丧失视力,应给予他自由成长的空间,使其获得快乐的同时,也锻炼他独立生活的能力。东东幼年所处环境,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较少,有利于其健康成长。endprint

這印证了教育方式和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文化资本的重要组成因素,在行动者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虽然东东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其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加之东东童年所处的场域环境,因此在失去视力之后,东东凭借听觉、触觉、感觉等初步形成自我发展的良好能力,未觉得丧失视力对其生活带来很大困难。

义务特殊教育环境 东东八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特殊义务阶段的课程内容和普通中小学基本相同,同时也具有特殊之处,如多采用小班授课方式、开设盲文课程等。东东认为基础教育课程对其学习文化知识、分析社会事件、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接受高等教育、掌握专业技能奠定良好基础。

行动者在习得家庭文化资本的基础上,进入学校接受系统教育。学校作为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负责传授文化知识,是个体获取文化资本的最重要场域。学校场域中的教学内容、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文化资本对个体影响重大。在与东东交往过程中,笔者发现其接受的教育中存在某些问题。如学生间残疾症状存在较大差异,东东为全盲少年,大多数同学为低视力少年,有的则是白化病少年,智力均正常。由于就读人数、教师资源和教学设备等因素制约,对这些症状不同的少年采用统一授课方式,可能限制其个体发展。同时,由于丧失视力,东东在一些同音字的辨别上存在错误,如将“考试”写成“考事”、“地方”写成“第方”等;在学习几何图形等抽象知识时,东东表示理解困难。

高等特殊教育环境 2008年,东东考入青岛某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盲人按摩专业。在青岛就学过程中,东东独立生活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7月,东东高中毕业,计划开盲人按摩店,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读大学会失去在实际工作中获得锻炼。东东父母则希望其继续接受教育。在与东东及其父母交流过程中,笔者对上大学的利弊做了辩证分析: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场域,所拥有的教学资源、所处教育场域有助于个体习得质量更高、更占优势的文化资本;上大学确实将给家庭带来压力,同时也将获得学习更高质量文化资本的机会。最终,东东于2012年考取南京某医科大学,继续学习盲人按摩专业,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化资本。

3 研究结论

从上文可以得知:由家庭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的教育环境,对于行动者文化资本的占有量具有重要影响。

1)家庭文化资本为个体一生发展奠定基础,对个体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2)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资本具有显著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同时可以弥补家庭文化资本可能存在的欠缺,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资本更彰显文化资本的象征性,在行动者获得其他资本过程中更具优越性,有助于个体素质的显著提高。

文化资本具有的传承性和积累性,使得各种因素在文化再生产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个体,继而决定着个体在整个社会场域的位置(如图1所示)。因此,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应该借助残疾青少年教育发展的契机,克服面临的困境,通过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青少年健康成长,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1)重视整体推进战略,促进特殊教育发展。在我国特殊教育系统中,学前教育缺乏组织,残疾儿童接受教育更多依赖其父母。特殊教育系统面临纵向断层危机,不利于整体提高残疾青少年的素质。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体现了对残疾人教育事业的重视,有利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同时,相关特殊教育者应该不断完善特殊教育系统,注重学前教育,加强义务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整体上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

2)加强特殊教育质量,有效帮助残疾青少年融入社会。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对残疾青少年传授的文化资本,未能使其很好地适应社会,面临融入社会的困境。为此,我国应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提高特殊教育质量,既注重教授满足残疾青少年生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应注重使其形成良好的惯习,促使其获得自我发展的能力。

3)加大对特殊教育事业支持,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变迁过程中,社会结构面临重组,经济、文化、生活等场域间的联系日趋多元化。在各种场域斗争过程中,残疾青少年更容易运用文化资本维护和改进其在场域中的位置。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系统的组成部分,受政府、学校、家庭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因此,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政府应在制度上保障残疾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支持特殊教育系统的发展,形成利于特殊教育发展的社会场域。

4 结语

布迪厄认为,在当代社会中,学校教育环境系统所分配的文化资本,“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所有场域,参与到社会运作的各个环节,是阶级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据”。同时,他还指出,在稳定的社会结构背后,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和潜在性,文化资本则是促进社会结构改变的重要因素,这对于重视学校教育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本文通过结合案例资料,运用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分析我国特殊教育对残疾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从而论证发展特殊教育有助于促进残疾青少年健康社会化的观点,旨在引起读者和有关部门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以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促进残疾青少年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邬争胜,王铁群.论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下的教育公平[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4):6-10.

[2]刘拥华.布迪厄的终生问题[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9.

[3]高政,邓莉.教育公平的文化视角[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4):8-14.

[4]刘姝君.对“5·12”汶川地震灾后残疾儿童教育的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0):111-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资本教育环境特殊教育
理性浸染:农村教育方向的回归
民族旅游村寨语言景观调查研究
“Economy”汉译名变迁的文化资本解读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文化资本视阈下英国绅士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