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17-11-29曾永生

西部论丛 2017年8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曾永生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是小学教学的基础学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關键词:小学数学 心理健康 渗透策略

作为数学的基础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条件。根据数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的培养,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文中进一步探讨了如何利用数学课堂上的有限资源渗透健康的心理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数学兴趣是指学生寻求理解数学的心理倾向。表现为数学学习中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情绪。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创造一种快乐和紧张的心态,让大脑处于活跃状态。这种状态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的最佳时期,它能够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动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有效措施。在当今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发展智力的关键,在智力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垂直与平行》时,当进行到“点到直线的距离”时,学生理解“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所做的垂线段最短”有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我问学生:为什么我们从西小院到校门口总喜欢穿过地书园,而不去转到西楼门呢?理由很简单,就是我们都在走最近的路,当我们把西小院看成校门口所在直线外一点时,穿过地书园的这条线段是最短的。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学生的思绪立刻豁然开朗,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加深,同时也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二、增加学生的活动经验,注重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心理健康教育特别关注情境体验和参与活动,特别是数学的研究,教师应积极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动手练习中理解抽象概念和公式原则等。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一改由几组计算题入手直接给出运算定律,随即开始各种强化练习的教学思路。在课始我设计了一道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即两块田地长和宽分别是12米、7米和8米、7米,让同学们求出两块地的总面积。我同时出示两块地的平面图,并有意把两块地并排挨在一起,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学生在积极思考和观察后得出:①12×7=84(平方米),8×7=56(平方米),84+56=140(平方米);②(12+8)×7=20×7=140(平方米),这两种方法。接着我又出示了一张卧室平面图,要把卧室的两面墙贴上壁纸,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壁纸?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的算法是:①4.2×2.5=10.5(平方米),5.8×2.5=14.5(平方米),10.5+14.5=25(平方米);②(4.2+5.8)×2.5=10×2.5=25(平方米)。紧接着我问学生对于这两道题有什么感觉?又让学生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起初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感觉并不同步,有的学生很快写出类似的算式,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看到学生的表现,我并没着急,也没有把定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慢慢找感觉,自主建立数学模型。一节课下来,虽然课上学生没有进行大量的简算练习,但是他们增加了运算定律形成的活动体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非常透彻,课后练习错误率非常低。学生再也不是为了做简便计算的试题而学习运算定律,遇到解决问题时也不用教师提醒就能很自然地先想是不是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他们的学习动机更明确,学习主动性随之增强。

三、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

在学习过程中不可能都会一帆风顺。学生们能够享受顺境的同时,对逆境也要有强烈的心理适应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设置挫折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学习过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但在面对困难时,应该保持良好的态度,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开始为学生提供挫折教育。首先,设计学习障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刻意为学生设计一些障碍来“为难”学生,使学生陷入困境。可以有效地抑制学生过于争强好胜的心理,让他们体验失败的滋味,并告诉他们并非每个人在学习上都会成功,即使是伟大的科学家也经历过无数的科研失败。只有经历一次次地失败,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这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困难的情况下成长并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其次,敢于面对失败,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困惑和沮丧的感觉将成为他们进步的障碍,导致他们产生诸如郁闷、急躁、自暴自弃等不良情绪,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开始厌学等不良情绪。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南,教师应该适当地鼓励学生,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寻找解决方案的突破,表现出对他们的信任,并激励他们敢于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这样会培养学生不断探索,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积极情绪。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应积极响应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没有全面的剖析,也正是因为如此,更需要教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出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 郭占申.在小学数学阶段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策略[J].学周刊,2017,(08):191-192.

[2] 苏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6,(15):99-100.

[3] 谢青花.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会生积极心理之引导[J].学科探究·小学数学,2012(2):65.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心理健康小学数学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