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2017-11-28过倩窈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过倩窈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重要意义,并探究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践策略,对于实现语文教育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意义;实践

国学经典,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门。诵读国学经典对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完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可以有效地丰富人的知识,滋润人的心灵,同时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优秀的道德情操。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导孩子诵读经典,能够促进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孩子的道德情操,提升孩子的文化素养,开展诵读经典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促进。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能够有效丰富学生的识字量,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作为教师是要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诵读,能够积极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这些经典都是非常优秀的,是文质兼美的,这些经典韵律齐整,平仄有序,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通过诵读经典,能够很好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即使在当时,学生对这些经典内容不甚了解,但随着年龄增长,随着诵读经典活动的不断深入,他们对经典的理解也会不断地加深,经典中的优秀品德和精神,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诵读经典活动,学生能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产生对阅读的兴趣,其领域能力可以得到提升,随着学生诵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会感受到阅读中的快乐。同时,学生也会自然轻松的认识很多汉字,学生的识字量,领悟能力会得到提升,学生的人生品味和格调也能够在诵读实践中得到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互联网时代,很多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的“流行文化”充斥在社会的角角落落中,这些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这些糟粕文化对小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在一些不良文化的影响下,很多小学生难以抵御其诱惑,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学生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浮躁、自私、任性、粗暴等不良品质。通过诵读经典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真正接收到优秀的文化,通过这种优秀文化的熏陶,学生可以修身养性,学生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懂得做人的道理,学到很多古人的智慧,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远大的理想抱负,培养健康发展的人才都是一种促进。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展诵读经典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个人品质,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创新教育形式,能够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使师生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这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与效果,对于促进学生的完善发展都是一种促进。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要能够在语文教育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使学生能够在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诵读过程中,不断汲取精华,提升品质和认识,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国学经典诵读的重要性,能够积极行动起来,使诵读经典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形成一种教学常态,真正使学生能够在经典中吸收营养,受到教化,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二、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1.营造良好的经典诵读环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能够积极营造诵读经典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弘扬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提升学生诵读经典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国学诵读氛围,教师可以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设置“国学知识园地”,在教师墙面上,张贴了经典名言,还可以设计古典诗词、《弟子规》、《三字经》、古代名人的小故事等宣传图片,在教室内单独开辟一片地方,放置这些经典宣传册子图片,这样,就可以营造出浓烈的国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了解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

2.做好学生的经典诵读的指导工作

在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育中,要保障诵读的效果,教师必须要做好经典诵读的指导工作。具体而言,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诵读实践:第一,反复读。所谓的通读,就是指导学生进行通篇阅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反复地读相同的内容,每周都要反复地读相同的内容,通过反复通读的方式是学生能够学会读经典国学。

第二,精读。在反复读的基础上,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让学生能够抓住一本国学经典,反复读,并结合相关注释,进行释义。

通过反复读和精读,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效果。在精读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经典语言的意思,并能够对相关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体会,通过精读,使学生能够深入把握某一本国学经典的精髓。

第三,快乐诵读。如何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快乐,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认为诵读过程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学生才会有强烈的诵读兴趣,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得到提升,这种活动学生也才能坚持下去,因此,加强快乐诵读指导是非常重要的。快乐诵读,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入一定的肢体动作,比如,让学生能够像古人一样,摇头晃脑的读,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完全放松身心,或者可以让学生击桌打拍,根据一定的诵读节奏进行诵读,这种方式也能够使学生感到非常有趣,通过快乐诵读要能够使学生爱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同时使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中,真正地读出健康,读出智慧。

3.教师要做好诵读示范工作

在小学生的心中,老师都是自己的偶像,小学生尤其喜欢模仿老师言行举止,因此,作为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小学生的这种特点,做好国学经典的诵读示范工作,通过这种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的诵读国学经典的行为。另外,国学经典是以古文形式呈现的,在诵读过程中,需要读准音,断好句,还需要能够读出感情,读出一定的境界,而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能力水平有限,如果教师不做好示范诵读工作,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开口,更无法实现诵读的效果。因此,教师的在组织每一次诵读国学经典的活动中,都需要做好示范工作,要能够先了解好文本内容,意义,要能够读出经典作品的韵味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引导学生的诵读经典活动。

4.适当利用游戏法调动学生诵读兴趣

对小学生而言,游戏法是最能激发他们积极学习的一种方法,小学生都喜欢游戏,都喜欢参与游戏。因此,在小学语文国学经典诵读实践中,教师可以适当利用游戏方法调动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实践活动开展一段时间之后,教师可以针对诵读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这种游戏的开展,需要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對人物形象进行有效的把握,适合情节性强的诵读内容。通过这种角色扮演游戏,可以促使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深入的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诵读积分游戏,比赛那些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所获得的积分多,并给予优胜者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诵读经典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诵读经典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升学生的修养和文化品位都是极大的促进。作为小学教师要重视组织学生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促进语文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连生,黄国栋.小学生如何进行国学经典诵读[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15年10期

[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2015年23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教学实践
国学经典诵读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小学生国学经典美文诵读策略研究
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指导小学国学经典诵读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