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标准”坐姿背后的虚假

2017-11-27于水英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坐姿状态标准

于水英

周末与同学小聚,有人对几天前外出培训时见到的一幕生发感慨:真不愧为名校,他们的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习课上,没有一位学生转头,也没有一位学生说话。那样的管理,你不服不行。

我完全相信那位同学所描述的景象的真实性,可对于他所称道的所谓“管理”实在不敢苟同。

首先,我并不认同“标准”坐姿和不交头接耳等同于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我看来,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指那种身心投入、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而当一个人处于这种状态时,就必然伴随着一些附属动作,摇头晃脑,念念有词,甚至手舞足蹈,而一旦遇到疑惑,还会请教同学,当然也就少不了讲解和互相讨论。这又怎么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坐姿,或者是不发出一点声响呢?

重要的是,精神高度集中的学习状态,其动力支撑是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而事实是,孩子刚进入幼儿园,就已经对那个被人称之为“学”的场所望而生畏了,这样一路走来,及至高考结束,用“吼楼”和“撕书”来表明自己与学习的决裂,似乎已是必然,对学习拥有深厚兴趣的学生更是有如凤毛麟角。

其次,那所谓的管理,最后竟然定位于“坐姿”和“安静”,实在是有些荒诞不经。“标准”坐姿和寂静无声的背后,是对学生行为的控制,是强化训练和严密监督,是无谓的资源耗费和对人心智的漠视,是表面上的整齐划一和场面的“宏大”,是对个性张扬和自主发展的戕害。这样的教育必定是肤浅而短暂的,也不可能得到广泛认同。

这种流于表面且安于表面的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人的高度关注和深刻理解,早已淡忘了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个性丰富的人,同时掩盖了我们对教育这门人类历史上最尖端科学的无知,将教育恣意演绎为现代化的规模生产。当我们看到学生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面不发出一点声音时,难道眼前就不曾浮现出整整齐齐摆放在工厂仓库或是机器旁的原料或产品吗?

面对人的工作,一旦出现了对人的忽视,那么由此而来的结果就必然是滑稽可笑且发人深思的。不仅所谓的学习习惯形成会中途夭折,没有让学生受益终生,并且,他们往往人前一套,人后则是另一套,成为表里不一、善于投機钻营的伪君子;或者不闻不问,安于现状,失去自我,这显然都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因此,所谓的“标准”坐姿,所谓的悄然无声,既不是学生应当出现的理想状态,也不是值得羡慕的管理境界,既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管理,也远离了教育的价值,实在应当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坐姿状态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坐姿好习惯
坐姿矫正器
智珠二则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懒散坐姿”最伤身
坐姿调整T恤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