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小学采用“中式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2017-11-27张俊勇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中式英国教学方法

张俊勇

2015年8月英国BBC播出的专题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教育》,不仅揭示了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而且引发了中英两国关于教育教学方式的大讨论。2016年7月,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宣布要在全英格兰8000所小学推行“中式数学教学方法”,未来4年内投入4100万英镑用于相关培训和教科书的购买,为这项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在全国建立35所专业教学中心搭建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机构和数学专家共同构成的伙伴关系网络,作为普及“中式教育”的平台。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是传统教育、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典范,以至于英国成为除美国之外的第二大留学目的国,近年来留学生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当英国把学习的目光投向中国时,其背后所蕴含的问题值得思考。

一、 英国采用“中式教学方法”的背景

2000年以来,英国政府就针对本国小学生数学成绩平平采取措施。2008年达到政府期望标准的学生为79%,大大低于85%的目标比例。2010年,保守党重新上台后,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力度。由于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事关整个国家未来的国民素质和整体竞争力,成为政府进行改革的重中之重。修订和颁布国家课程大纲,强化外部评估对教育质量的提升,加大对学校的问责力度,提升对学生所能达到水平的期望,从与世界各国的对比中寻找差距并弥补其中的不足。由经济合作组织所发起并由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十五岁学生所参加的PISA比赛就成为影响英国政府教育政策的重要标尺。2009年和2012年,在英国、中国、新加坡等7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生所参加的PISA比赛中,代表中国的上海学生连续两届排名第一,而英国学生则排名26,居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即使在2015年的比赛中,英国学生的成绩依然不佳,数学成绩略高于平均分,不但比不上一些亚洲国家,还不如加拿大、瑞典、德国、芬兰、澳大利亚等众多发达国家。PISA对欧洲教育政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几乎所有欧洲国家都将其作为政策决策的重要依据。英国学生在数学竞赛中的连续落后最终让英国教育部萌发了改革的念头。

除了在PISA比赛中表现欠佳,多项指标也印证了英国小学数学的整体水平是落后的。英国的义务教育阶段是5-16周岁,这期间学生都要学习数学。早在2009年,英国议会就对小学数学表示过严重关切,发现有1/5的小学毕业生不能掌握基本的运算,学生成绩分化极为严重。过了义务教育这一阶段,英国只有1/5的学生会选择学习数学这一科目,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中居于末位。日本大约85%的学生会学习到相当于英国A Level(高中与大学预科)水平。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及韩国等地区和国家,数学仍是16-19岁学生的必修课内容。自主选择数学学生人数低,实质上也是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信心,以至于产生畏惧心理的结果。英国学生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数学上所花费的时间也不高,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英国教育部门综合考虑多项因素,认为以中国上海为代表的远东学生在数学上取得的成绩与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因此决定对数学进行大刀阔斧式的改革。

英国决定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首先在48所小学进行了试点,结果表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增加,信心增加,参与感明显增强,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克服了对学数学的畏惧心理。“中英数学教师交换项目”作为中英高级人文交流机制的一部分,英方借助这一机制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自2014年起,连续三年选派本国教师到中国进行实地考察和交流,同时也邀请中国教师到英方学校任教和授课,所需费用完全由英国政府负担。双方互派教师已经完成了三批。同时也是基于在英国成功的试点,才决定采用“中式教学方法”的。英国政府委托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对“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进行了第三方跟踪评估,通过收集证据,分析教学录像,得出的结论是这种交流对于参与教改学校的小学数学有很大的提高。国家数学教学杰出中心对教师采用中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培训,以帮助解决教师对教学方式转变的适应。

英國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曾遭遇一定的阻力,概括起来就是,对形成政府决策的PISA指标表示质疑,认为不应该用存在瑕疵和争议的指标来左右教育政策,因为PISA的技术指标恰恰考察了亚洲学生所擅长的东西;也有观点提出政府花费这么大努力,把中式教学方法拔高为“精通式”数学模式,对精通提出了质疑,认为算术并不代表数学,数学包含了除算术以外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也有观点对中式教学方法提出了强烈反对,认为根本就不应该引进这种“考试工厂”式的教学方法,这样会使学生的创造性受到遏制。不管各方的意见如何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如何,占据主流的一直是政府推动这一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政府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打造世界级的卓越教育。

二、 关于英国采取中式教学的思考

1. 要明确区分英国的教育体系和制度

英国的学校有公立与私立之分,公立学校由国家出资,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对学校进行管理和干预,这与对私立学校的管理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公立教育强调最基本的社会公平和教育公平,在教育质量、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等多个方面与私立学校存在较大差距。私立学校能充分发挥学生们的潜质,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多方面的培养和锻炼。政府要进行改革的领域也是在公立学校,近年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由教育产生的社会不公越来越严重,社会流动性差。私立学校所培养出的社会精英阶层把持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例如,英国国会上下议院有三分之一议员毕业于私立学校,政府高级官员中绝大多数毕业于私立学校,伦敦奥运会后惊人发现,几乎一半的获奖运动员是由私立学校培养出来,而私立学校所接纳的学生人数只占同龄学生人数的7%。因此,所谓的英国小学数学成绩不佳被单指接受普遍性教育的公立学校学生,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排名前3的大学数学系有2个依然在英国。从大的背景看,英国采取中式教学方法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促进教育结果的公平,各种统计指标也印证着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学业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政府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来缩小普通教育与精英教育之间的差别,尽力来实现这种公平。endprint

2. 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会产生较大的差异

英国大学对小学数学成绩的跟踪研究也支撑了这种观点:远东学生在数学上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方式。中国式教学方法与英式教学方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此。中式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也就是说教师决定着整个教学流程,教师事先对课程进行了大量的计划和筹备,然后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点、分析解题思路、布置复习题目来加以巩固。教师力求讲解得详尽、透彻,系统地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英式教学方法则对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持否定态度,认为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从本质上会枯燥,缺乏兴趣和想象力。孰优孰劣还不能一概而论,但英国目前改革的动向就是要扭转以学生中心的做法。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在2017年世界教育论坛上直言,英国教育界奉行的轻知识重技能的做法是有害的,尤其是对那些弱势群体家庭的子女更为有害,并强调,“教师引导”的教学要优于“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这种做法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在于缩小不同家庭背景子女在学业上表现出来的差异。

采用中国式教学方法,一般课堂50分钟,有35分钟以教师讲授为主,其余时间进行互动、答疑、复习巩固等。英国学校的课堂时间一般为70分钟,大部分时间花费在针对个别学生或小组上,由此导致时间有效利用率不高。

英国与我国在教学组织、师资管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尤为突出的是英国小学没有专任的数学教师,除了大纲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每天发学习单张给学生,很少或几乎没有作业,更不用说一课一练。英国小学规模小,一般来说平均每所公立小学250名学生,每个年级学生人数也就几十个,况且还有少量比例的教师并没有QTS教师资格证。中国的教学组织体现出较强的学习效应、外溢效应,这也是英国所无法比拟的。

3. 在数学上表现出来的差异也是制度和文化的体现

中国的数学教学体现出很强的统一性: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评价标准。而英国则在教学组织上首先承认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课堂围圈而坐,然后对学生进行能力分组,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一组学习,认为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是对学生的期望在发生作用,中国学生受到的期望是有必要学好数学,这种期望来自家长、来自教师,也来自于社会制度和文化;英国学生受到的期望比较低,是一种凭个人兴趣学习的放任方式,因此部分学生能学得很好,部分学生也会学得很差。英国外来移民子女的成绩中,亚裔学生成绩即使是在一般的普通公立学校也会表现突出,这也正说明家庭和社会环境期望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英国教育部国务大臣尼克·吉布曾经到几百所中小学调研,发现很少有学生能背出乘法表。英国有关部门在对学生GCSE数学试卷的分析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学生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很大程度出在运算上,十位数以上的乘法计算错误率很高,流利计算能力的缺乏成为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障碍。有鉴于此,英国教育部门针对小学数学做出两条规定:一是提出乘法口诀表是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是学生日后进行复杂运算的基础,要求所有小学生必须掌握12×12乘法表,并把其作为小学结业专项考试内容,将于2018-2019学年开始正式实施;二是在数学考试中不再允许学生携带计算器。

4. 围绕两种教学方法的争论

针对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英国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的“中式数学教学方法”能否在未来的PISA比赛中带来佳绩还有待观察,是否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也要等待时日。纵观英国国内的争论,一种反对观点认为在英国小学不应该采取这种“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对此,OECD认为英国的数学教育忽视基础知识,过分强调实际应用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死记硬背”,英国数学教育大量使用应用题,即简单的数学运算被植入应用题中,学生所做的是重复的简单运算。相比之下,上海学校所采用的方法更为严格、专注且能保持一致性,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并提高技能。英國方法被称为“一英里的广度,一英尺的深度”,学生似乎掌握面广,但缺乏严格的训练,技能并不扎实。一种反对观点认为,中式教学方法是“考试工厂”式教学方法,扼杀了创造性。对此英国教育部就持反对意见,提出在中式教育中,教材本身并没有带来束缚,反而成为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同时中国的数学课堂有明显的互动性,学生参与感很强。当把英国教育部对小学数学的改革放在时代大背景下考察时,实质上也是想促进教育公平。

不管是中国还是东亚,其在PISA上表现出的好成绩是花费更多时间所取得的结果,这既有学生所花费的时间,也有教师、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所花时间和精力。我国学生能够在经合组织国家组织的比赛中领先,背后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完成课后作业,参加辅导班等因素。有统计表明,亚洲是全球课外辅导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因此,不能忽视我国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换来了“优异”的考试成绩,但我们付出了牺牲身心健康的代价。英国过分强调个性而忽视基础需求,我国则要解决如何重视学生个性的问题。改革单一的评价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标准很有必要,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今已经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创新性、创造性在推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能否把人的潜能持续地挖掘释放出来恐怕是世界各国都要严肃思考和对待的问题。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灌输式”、“大班化”已经适应不了个性化需要。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以及批判思考能力方面存在欠缺,也需要向英国学习。英国学习中式教学方法是向重学科基础知识的一种回归,我国需要改革的是尊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让学习者有选择、有兴趣、有探究精神,只有真正能够让学习者发自内心地对学科产生热爱才有可能把人的学习潜力真正发掘出来。应该说,两个国家的教育制度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且双方又都愿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教育日趋国际化的背景下,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无疑会推动双方共同的提高。

[责任编辑:白文军]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式英国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