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河北省海域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效益分析

2017-11-27王钟强孙桂清赵振良周军

河北渔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跟踪调查效果评估

王钟强+孙桂清+赵振良+周军

摘 要:采用定时、定点现场调查监测与社会调查相结合方法,对2016年河北省放流的中国对虾进行了三个航次的跟踪调查和社会调查,根据捕获的中国对虾数量及其生物学测定结果,结合对丰南、秦皇岛、黄骅海域渔船实际捕获中国对虾数量调查结果,进行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与效益分析,2016年中国对虾产量为2 517 t,其中放流中国对虾产量2 391 t、产值4.598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5,回捕率4.5%。2016年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初步显现,捕捞渔民收入增加,促进了渔区社会稳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关键词:中国对虾;增殖放流;跟踪调查;效果评估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海洋开发活动如港口建设、石油开发、工业建设等活动日益频繁,加上农业面源污染日益增加,致使近岸海域环境污染,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加上捕捞强度的增加,使得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出现逐年衰退趋势,严重制约了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修复及保护渔业资源,促进渔民增产增收,中央及地方启动了海洋重要经济品种的增殖放流活动,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在增殖放流资金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增殖放流工作在我国沿海各省市蓬勃开展起来。2016年河北省海域放流各类渔业苗种205 259.7万尾,其中中国对虾177 160.9万尾,占放流总数的86.31%,河北省海洋与水产科学研究院承担了2016年度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海洋生态环境调查与效果评估任务,通过对河北海域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跟踪调查,查清中国对虾放流后种群的活动、存活及分布情况,结合对渔船实际渔获量调查,對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实际效果和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放流概况

1.1.1 放流数量组成 2016年河北省在沿海海域共放流各类水产苗种205 259.7万尾,其中中国对虾177 160.9万尾,占放流总数的86.31%,是最主要的放流品种(见表1)。

1.1.2 中国对虾苗种来源 2016年放流中国对虾苗种主要来自5个单位,其中河北省农业厅省财政项目18 127.8万尾,占全省中国对虾放流总数的10.23%;唐山市农牧局涉海工程生态补偿项目63 300万尾,占35.73%;沧州市海洋局蓬莱19-3生态补偿项目45 929.4万尾,占25.93%;黄骅市水产局涉海工程生态补偿项目31 399.1万尾,占17.72%;黄骅港水产局涉海工程生态补偿项目18 404.6万尾,占10.39%。见表2。

1.1.3 中国对虾放流区域分布 各海域中国对虾放流数量为:沧州海域102 483.1万尾,占全省中国对虾放流数量的57.85%,唐山海域69 052.8万尾,占39.98%,秦皇岛海域5 625万尾,占3.18%。

1.1.4 放流地点和时间 放流地点主要分布在沧州和唐山沿海的河口附近海域,如南排河、黄骅港、岐口、涧河、黑沿子、嘴东、高尚堡、西河及北港等地,秦皇岛海域放流地点为新开口海域。放流苗种规格为体长大于1 cm。放流时间5月7日—6月28日。

1.2 跟踪调查

1.2.1 调查内容 跟踪调查内容包括放流中国对虾的数量、移动方向、分布及其生物学测定。

1.2.2 调查方法 第一次调查于6月上旬进行,采用16.17 kW渔船带阿氏拖网(密眼网),下网10 min,船速2.0节。在渔获物中挑选中国对虾幼虾并计数;第二次和第三次调查分别于8月初和8月中旬进行,采用110 kW渔船,单拖网作业,网口高度1.5 m、宽度21 m、周长524目,网目70 mm,囊网网目20 mm。每站下网20~30 min,船速2.5~3.0节。填写拖网卡片,分析渔获物组成,统计中国对虾尾数及重量。

1.2.3 调查站位

1.2.3.1 第一次跟踪调查站位 在黄骅放流区进行,共设阿氏拖网站位22个,手推网站位10个。在现场调查时,因阿氏拖网深水和浅水均可兼顾,且效果较好,故10个手推网站位也均采用了阿氏拖网。

现场调查时,向海一侧第二排站位即2号站—21号站中仅有3个站位有极少对虾分布,分析向海第一排站位因水深较大,幼虾分布的可能性极小,故而取消该5个站位的调查,因此实际站位27个。见图1。

1.2.3.2 第二次跟踪调查站位 共设站位32个,其中曹妃甸以西至黄骅港19个,以东至山海关13个。其中18号和21号站位因拖到地笼网使网具破损严重,为无效站位;1号、3号、5号和6号站位因地笼网及扇贝养殖区等因素未进行拖网调查。故实际调查站位26个。见图2。

1.2.3.3 第三次跟踪调查站位 共设站位29个,因A1、A2、B1、C1和G1有地笼网,D1、F1站位于扇贝养殖区,实际完成调查22个站位。见图3。

2 调查结果

2.1 中国对虾数量

2.1.1 第一次调查 有效调查站位27个,捕获到幼虾的站位18个,出现频率为66.7%;共捕获中国对虾幼虾142尾,每小时捕获总尾数为858 ind./h,站位平均为31.8 ind./h。其中超过100 ind./h的站位有18站、推6站和推7站,为高数量分区,捕获数量分别为108、156和144 ind./h。

2.1.2 第二次调查 有效站位26个,捕获到中国对虾的站位23个,出现频率88.5%。实际捕获中国对虾1 020尾,每小时的总渔获量为3 197尾,全海域站位平均123 ind./h。全海域实际捕获中国对虾总重量19.674 kg,每小时的总渔获重量为64.097 kg,站位平均2.465 kg/h。

2.1.3 第三次调查 实际捕获中国对虾333尾,渔获总重量9 326 g。22个实际调查站位中,20个站位有中国对虾分布,站位出现频率为90.9%。总渔获数量为1 124 ind./网,站位平均51.1 ind./(网·h);每小时的总渔获重量为31.345 kg/(网·h),站位平均1.425 kg/(网·h)。endprint

2.2 中国对虾分布

第一次调查:放流幼虾分布在张巨河至徐家堡之间的4 m以内海域。南排河口以北分布较少,以南海域为主要分布区。近岸10个推网站位,北部只有推1站捕获到1尾幼虾,推2至推5站均未捕获,南部推6至推10站,均有幼虾分布,其中推6站最多,为156 ind./h,其次是推7站,为144 ind./h。在1.2 m至4 m水深范围内,15站至22站均有分布,其中18站最多,为108 ind./h。见图4。

第二次跟踪调查:放流对虾主要分布在8~20 m等深线之间,高密度分布区均在曹妃甸以西海域,位于丰南与天津海域交界处的19号站密度最高,为717 ind./(网·h),生物量11.55 kg/(网·h),其次为位于沧州海域的24站、32站和30站,密度分别为357、324和309 ind./(网·h),生物量分别为7.05、6.9和6.66 kg/(网·h)。曹妃甸以东主要分布在大清河至滦河口海域,高数量分布区位于京唐港以东的9号站,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15 ind./(网·h)和2.75 kg/(网·h)。见图5和图6。

第三次跟踪调查:放流对虾分布范围较广,22个实际调查站位中,20个站位有分布,站位出现频率90.9%。站位平均生物密度51.1 ind./(网·h),平均生物量1.425 kg/(网·h)。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滦河口以西10~20 m等深线海域,其中5个站位为密集分布区,生物密度在100~183 ind./(网·h),均在渤海湾内,见图7和图8。

2.3 中国对虾生物学测定结果

2.3.1 第一次跟踪调查中国对虾生物學测定 对获取的142尾中国对虾全部取样,进行体长、体重测定。结果为:体长组成范围25~95 mm,平均体长44.5 mm,各体长组所占比例见图9。体重组成在0.13~10.04 g之间,平均体重为1.16 g。各体重组所占比例见图10。

2.3.2 第二次跟踪调查中国对虾生物学测定 对捕获的1 020尾中国对虾随机取样638尾进行生物学测定,结果为:体长范围在70~146 mm之间,平均体长118 mm。各体长组所占比例见图11。体重范围在5~38 g之间,平均体重20.6 g。各体重组所占比例见图12。

在638尾样品中,雌性363尾,雄性275尾,雌雄比例为1.32∶1,雌性对虾体长范围为:73~146 mm,平均为121.5 mm;体重范围:5~38 g,平均体重22.7 g。雄性对虾体长范围为70~133 mm,平均为113.5 mm;体重范围:6~28 g,平均体重17.9 g。雌性对虾样品的体长、体重结构组成见图13、图14。

2.3.3 第三次跟踪调查中国对虾生物学测定 随机取样278尾中国对虾进行生物学测定,结果为体长范围82~157 mm,平均体长129.8 mm。体重范围在8~46 g之间。各体长、体重组所占比例见图15、图16。

测定样品中,雌性153尾,雄性125尾,雌雄比例为1.22∶1。雌性对虾体长范围90~157 mm,平均为134.7 mm;体重范围13~46 g,平均体重32.5 g。雄性对虾体长范围为:82~140 mm,平均为123.7 mm;体重范围:8~34 g,平均体重24.2 g。

2.4 社会调查结果

2.4.1 对虾生产概况 2016年8月20日-11月7日,在对虾开捕后,对丰南、滦南、乐亭、黄骅等港口每日出动捕虾渔船数量、日产量、最高产量、最低产量、总产量、价格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共调查渔船6 200余艘·次,其中黑沿子渔港高产船最多,最高单产900 kg/(艘·次)、最低10 kg。涧河和黑沿子等地对虾捕获数量见表3。

4.2 对虾生产特点 2016年的对虾生产三大特点,一是捕后产量下降明显,开捕第一天船日产量较高,黑沿子港最高单产900 kg,最低100 kg左右。但第二天大幅下降,最高单产只有500 kg左右。到8月25日,最高单产仅有250 kg,渤海湾对虾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第二是中后期捕捞船减少,9月初以后,受产量的影响,对虾专捕船逐渐减少,当产量不足50 kg时,意味着赔本;第三是地笼网增加,导致对虾捕捞的渔民不敢或不愿去有地笼网分布的海域作业,从而影响中国对虾的捕捞生产。

3 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采用面积法[1]估算增殖放流对虾的资源量,公式为:

式中:A为海区面积,km2;Y为海区每小时拖网平均生物量,kg/(网·h);α为每小时网具取样面积;km2/(网·h);B为资源量,kg;E为逃逸率。

按以上公式对2016年对虾捕获量进行评估,第二次跟踪调查站位对虾平均渔获量为2.465 kg/(网·h),拖网取样面积为0.12 km2/(网·h),对虾底拖网逃逸率取值0.6。调查海域面积12 000 km2,评估调查海域中国对虾资源量约616.3 t。由于评估面积远远小于实际生产作业海域,对虾评估资源量远远小于实际生产量,根据2016年河北渔业年鉴数据显示,中国对虾实际生产量为2 517 t。根据采样情况分析,自然虾按5%估算,放流虾的产量约为2 391 t,平均价格为100元/kg,放流中国对虾产值为2.39亿元。

2016年河北省共放流中国对虾177 160.9万尾,苗种规格1.0 cm以上、价格80元/万尾,苗种费总计1 417万元,管理费按200万元计,捕捞成本约14 000万元,对虾生产成本总计为15 617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1.5;捕获的对虾按平均每尾30 g计,回捕率为4.5%。

4 结论

2016年河北省共放流中国对虾177 160.9万尾,中国对虾实际生产量2 517 t,产值为2.517亿元。投入产出比为1∶1.5,回捕率为4.5%。中国对虾增殖放流增加了海域中国对虾繁殖群体数量,保护了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在增强全民自觉保护资源意识的同时,强化了政府保护资源环境的工作职能,增加了渔民收入,促进了渔区社会稳定和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水产研究所.中国对虾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技术规程:DB13/T 1412-2011[S].石家庄: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跟踪调查效果评估
浅谈我院高职毕业生进行顶岗实习的几点思考
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成果评估
2016年船舶重工类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研究
人力资源培训效果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短期海外游学项目实施效果调查和建议
企业培训效果评估策略探讨
浅谈不可移动石质文物表面污染物的清洗
2013年秦皇岛海域牙鲆增殖放流跟踪调查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