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赣南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2017-11-27博,杨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赣南体育项目民俗

张 博,杨 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赣南民俗体育文化研究

张 博,杨 嘉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从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研究赣南民俗及其体育文化的形态和发展路径。结论认为:在对民俗体育文化及其载体扬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时代化、时尚化、艺术化的整合、创新,使其真正走向普通群众、常规健身、日常娱乐的舞台,以群众化实现普及化,以常态性创造发展的坚实基础。

赣南;民俗体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

赣南地区作为中国三大客家聚居地之一,其地方的文化丰润既有中原文化的传统色彩,又不乏与当地居民交往过程中发生的鲜明的变异,其文化形式可以说真是丰富多彩,就好比像中华民族的一个“万花筒”。尤其是赣南地区的民俗体育文化,由于其“吸收了各地的民风、民俗”,更是形成了“复杂性、多样性”、“多元共生”的“极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体育文化”[1]。赣南地区各种的民俗体育及其文化载体,既丰富了群众的日常健身、娱乐与文化生活,也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文化、民俗文化与地方人文。

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赣南民俗体育文化类型

客家人的迁徙、不同地域群众之间的融合与自我保护的需要,打造了多样性与自我优化的赣南民俗体育文化。

1.1 生产型民俗体育文化

客家的迁徙就是为了创造安居乐业的空间,创造和推广生产型的民俗体育文化,是文化与健身层面结合的自给自足。表现为把各种生产过程中的技能动作,按照某种时间规律、地点规律,创编为对生产具有直接服务作用的生产型民俗体育。常见的如舞春牛、扁担顶力、禾秆拔河、春摇、骑竹马等,通过把农业生产的工具转化体育器材,把农业生产的技能动作转化为体育技能,既体现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创新精神,也体现了其文化创新和生活提炼能力。

1.2 娱乐型民俗体育文化

在农业生产的休整周期内,原创和运用具有“祈福、驱邪、歌功颂德、喜庆娱乐等丰富内涵”,和“吉庆和娱乐的功能”娱乐体育项目[2],有助于激发群众的娱乐创新、娱乐创新的精神。结合赣南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史,以及赣南群众民俗体育活动的实践,常见的项目有:九狮拜象、竹蒿火龙、罗汉舞、板凳龙、龙舟竞渡、划旱船,以及如上刀山、飞刀圈、过火练、舞香火龙、甩碗等民间特技性体育项目等,在吸引更多群众分角色参与的基础上,去提升赣南地区群众的凝聚力。

1.3 自强型民俗体育文化

从客家形成和迁徙的历史分析,躲避战乱以及古代官场变迁所带来各种负面影响是其根本成因之一。原创和学习各种传统武术,成为赣南民俗体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南拳流派拳种、梅花剑法等为代表的宗族性军事民俗体育项目诞生,且不同的宗族和地区之间有着各种教派的区别。这些传统武术项目,既传承了中华民族珍贵的传统文化,更在客家人的创新下具有地方特色,成为赣南地区珍贵的民俗体育项目和文化载体之一[3]。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赣南民俗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

赣南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内容之一,根据赣南群众甚至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需要,结合时代实际做出各种提升是民族体育及其文化发展的根本路径。

2.1 扬弃性发展

赣南民俗体育及其文化作为民俗内容的一种,立足时代要求对其“俗”进行扬弃,是传承精髓、丰富内容的基本举措之一。操作较多的方式有:一是陋习仪式的扬弃。以带有歧视性、封建性甚至仇视性的仪式为代表,如性别歧视、经济收入歧视、姓氏仇视等情况,被赋予以道具、服装或某种旗帜的方式等。作为法治中国下的民俗体育,应该以法律的平等、民主,呈现出新中国文化的富强、民主、自由,让每个运动者、欣赏者与体验者等,从各自的层次享受到民俗体育及其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二是危险器材及其制作材料的扬弃。主要是那些外部造型具有伤害性的装饰、材料的扬弃,例如锋利的外表金属装饰等,在新材料与新制作工艺的支持下,可以呈现更加安全、轻便与牢固的器材,既能减少民俗运动者的体能负担,也避免各种可能意外的伤害等。

扬弃是在保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所做出的删减性或弱化性的微调。让广大群众既能直接运用自己耳濡目染的技能开展运动或娱乐,也能逐渐地降低各种消极或负面因素的影响,打造一个纯洁度不断提升的民俗体育及其文化内涵。

2.2 整合性发展

以赣南民俗体育项目为基本或主体,与各种体育项目、艺术项目之间进行整合,是催生或创生民俗体育生命的有益尝试或探索之一[4]。结合当前体育项目整合的各种实践,整合路径有三种:一是民俗体育项目之间的整合。既有赣南地区的民俗体育项目之间的整合,也有与其他地区民俗项目的整合,意在吸取各种优秀元素以提升民俗体育项目的文化品味,例如把赣南秧歌与东北秧歌整合起来,使其以更加丰富与多样性的技能,以切实满足和支持群众的日常健身需要。二是民俗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项目之间的整合。实践中,以抽取现代体育项目中的某些或某个技能,以及把某种器材作为民俗体育的道具等,使其能以更多的时代性吸引更多群众的学习和参与。例如在甩碗的活动中,可以借鉴现代棒球、羽毛球、冰壶等项目的技能,使其能具有表演性、观赏性与竞技刺激性。三是民俗体育项目与舞蹈艺术之间的整合。根据某个民俗体育项目自身的特点,可以有针对性的借用某个舞种的技能元素,使项目程序、项目技能更加美观、丰满与流畅。例如把舞狮舞龙、舞香火龙、罗汉舞等项目,与现代舞、民族舞甚至健美舞结合起来,在减少各种器材和程序束缚的情况下,向更广大的普通群众推广以追求日常健身的运用等。

2.3 创新性发展

对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创新是保持其生命力的根本方式之一。切合实际的实施方式有三种:一是技能创新。以民俗体育项目技能动作的幅度、技巧、程序编排创新为主,使其以简捷、明快、易学、美观的形式,满足群众健身、健美与健心的运动需求。例如根据梅花剑法创新梅花剑舞,使群众能像开展太极剑舞一样去开展健身活动。二是活动规则创新。以组织相关比赛活动竞技裁判规则和技能动作规则创新为主,使其能以竞技项目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尤其针对那些纯表演性的项目,按照某种方式归纳和提炼出相关的共性,以便于不同村庄或单位群众开展竞技比赛活动等,如创新扁担顶力比赛规则,为不同年龄、身高、体重的群众创设统一的标准,以便于组织民俗体育的群众比赛活动等。三是道具制作创新。以制作的工艺创新、新材料运用为主,使其能以更加完美、多层次的造型,更加鲜明的活动主题,去支持广大群众民俗活动等,例如舞狮舞龙的龙和狮道具制作的创新等。

3 结语

赣南地区不仅人文荟萃,其文化底蕴也较为的丰厚,更极为具有浓厚的客家文化风情。赣南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客家人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既是广大群众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娱乐与日常活动的高度总结和提炼,也是地方群众精神追求、文化创造的载体之一。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赣南民俗体育文化要想得到更长足的发展与传承,其需要在充分、深入与系统挖掘和整合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做出不断的创新和丰富发展,才能为提升地方文化品味与群众活动做出贡献。

[1] 王俊奇.江西客家民俗体育历史源流及其文化特征[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1):62-65.

[2] 谭东辉,刘志民.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及其价值的研究——上犹县营前镇"九狮拜象"田野调查[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0-72.

[3] 王娜.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赣南客家民俗体育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4] 张博.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赣南客家民俗体育文化研究[J].青春岁月,2016(17):213.

Study on Folk Sport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South of Jiangxi

Zhang Bo,Yang Jia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to study the form and path of folk custom and its sport culture in south of Jiangxi. Conclusions: based on the sublation of folk sports culture and its carrier,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taken collated with time, fashion and art, to make it popular and becoming part of daily entertainment and bodybuilding, to make it popular by getting more people involved, and to create its solid foundation by regular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 South of Jiangxi; folk sports cultur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2015年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YG2015126);2016年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6133)

张博(1981-),男,河南桐柏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江西理工大学体育系,江西 赣州 341000 Sport Department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341000, Jiangxi, China.

G852.9

A

1005-0256(2017)05-0019-2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10

猜你喜欢

赣南体育项目民俗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陈毅诗记赣南游击战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民俗中的“牛”
中小学校开展民俗体育项目面临的问题与策略研究
Review on Processability Theory in China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国画作品《四季》
成语魔方
漫画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