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接受论影响下的儿童绘本翻译

2017-11-26李金彩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期待视野

李金彩

摘 要: 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开始大规模地引进外国文学的优秀作品,既丰富了国人的文化生活,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食粮。然而,作为特殊群体的儿童,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绘本翻译一直是翻译领域的一个弱项。绘本翻译的一大特点是译者与读者属于不同的群体,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读者为中心,以儿童的语言特色为标准,充分考虑儿童的教育背景、认知能力和语言接受力。作者以具体译本为例,从接受论期待视野的角度分析儿童文学的语言特色和绘本翻译。

关键词: 接受论 期待视野 绘本翻译

引言

兒童绘本翻译与其他领域的翻译相比较而言一直处于翻译理论与实践失衡的状态。儿童文学与成人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接受论将读者放在核心位置上,这就意味着读者的期待视野将成为翻译过程中重点考量的因素。

一、接受论与期待视野

接受论,又被称为接受美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正式提出,主要阐释作者、作品及读者之间的关系,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接受与理解。1967年,Hans Robert Jauss在主题报告Literature History as a Challenge to Literature Theory中正式提出接受论。在报告中,该理论被阐述成一种文学理论,强调文学创造过程中读者的重要性。从此之后,对于作品来说,读者与作者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文学创作过程中读者的重要意义。接受论源于俄罗斯的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的结构主义、文学社会理论、诠释学、现象学等流派。文学接受以文学文本为媒介,以读者为主体,以把握文本深层意义为目标的积极参与性阅读和再创造的活动,使读者在经验审美的基础上对文学创造的价值、属性进行主动选择,进而接纳或扬弃的过程。

期待视野是接受论的重要概念之一。Jauss认为,任何读者在阅读之前都不是一张白纸,而是经验是非常丰富的。这些经验与期待就被称为期待视野。一般情况下,期待视野会被阐释为读者在阅读之前对文本产生的一种潜在期待。这种潜在期待是建在作者已有的经验、知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提前预设。现在人们普遍接受两种期待理论:一是建立在美学经验基础上的狭义文学期待理论,二是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广义生活期待理论。

二、儿童绘本文学的特点

每一种文学都有特点,儿童绘本文学也不例外,笔者将从内容和语言两个方面阐述。

首先,在内容层面上儿童绘本文学的特色非常显著:1.儿童文学应该是以讲故事作为主要的内容,作为儿童文学的主要目标读者,儿童最关心的是这是不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否有趣。无论主人公是不是人类都没有关系,因为动物主人公也说着人类的语言,具备人类的思维特性。2.儿童绘本文学应该是充满想象的。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在文学作品中,哪怕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情也可能发生,一切皆有可能。想象给人们带来全新的事物,带来希望。对于孩子们来说,缺乏基本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这个世界。儿童绘本文学就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灵感、想象力的有效渠道。3.儿童绘本文学应该帮助孩子们确立是非观念。在童年时代,孩子们关于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基本观点来自于父母和老师,读书是另外一个主要途径,如果说儿童作品一味关注是否搞笑,而失去了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的话,就失去了儿童作品的灵魂。

从语言上说,儿童词汇的特点就是简短,生动,易于理解。因此,儿童绘本文学的特点应该是生动的,通俗易懂的,比如象声词就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翻译儿童文学作品在选词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儿童语言的特征:译者应选择通俗易懂的词汇而不应该使用正式用语。再者,用语应该生动形象,词语与作品形象之间的亲密关系使得儿童的想象更加充分,能更好地理解作品。

从句法角度看,短句应该是儿童文学优先考虑的句子形式。句子短小、简单,从句的结构应该非常易懂。只有这样的句子儿童才能读懂,而且短句子更会达到生动可爱的效果。此外,儿童文学的句子还应该注意押韵,节奏感,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

总之,儿童文学的语言特征应该是生动有趣的。儿童缺乏生活经验,认知能力不成熟,不具备大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只有简单有趣的作品才能吸引他们,抽象复杂的作品无法靠近孩子们。

三、期待视野对儿童绘本翻译的影响

翻译过程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三个重要核心元素,儿童文学翻译由于目标读者的特殊性显得更加复杂。在作者、译者和读者间存在巨大的年龄差,儿童读者的教育背景、经历和认知能力都加大了儿童文学翻译的难度。由此可见,期待视野在儿童文学的翻译过程中确实有所体现。作者的生活经历、情感及价值观而形成的期待视野会影响其作品的表达;译者,作为原作的读者,译作的作者,不仅要尊重、理解原作作者的期待视野、意图及写作目的,还要兼顾读者的期待视野,从而更好地处理原作。译者的期待视野将影响翻译过程,如何理解原作,如何破译原作,如何翻译新作,都将受到影响。儿童绘本翻译,不外乎两类读者:译者和儿童。在接受论中,读者由于赋予作品生命而被赋予了核心地位。读者的认可决定了作品的成功。因此,翻译文学作品时,要合理均衡此三种期待视野,尤其是对儿童文学翻译,特殊的读者群体决定了期待视野在此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四、实例论证

1.语言通俗易懂。

原文:“At-at-at, at the risk of repeating myself,” said the goose, “ I suggest that you come on out. Its wonderful out here.”

译文:“我豁出去—豁出去—豁出去再说一遍,”那母鹅说,“我劝你出来。外面棒极了。”

原文中“at the risk”是冒险的意思。根据儿童的期待视野,译者将这个短语译成了“豁出去”,使得这个短语通俗易懂,儿童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原文。endprint

2.语言简单。

原文:At two weeks of age, he was moved outdoors.

译文:长到两个礼拜时,他又给转移到了户外。

短语“at ... of age”是一个常用的介词短语,通常情况下被译成“在……年龄”。译者将这个短语译成了“长到”。用一个动态次取代了静态次,语言更加简单生动,从而使儿童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3.语言押韵,富有节奏感与韵律。

原文:

Through three cheese trees

Three free fleas flew.

While these fleas flew,

Freezy breeze blew.

Freezy breeze made

These three trees freeze.

Freezy trees made

These trees cheese freeze.

Thats what made these

three fleas sneeze.

译文:

三只跳蚤自由地飞,

飞过三棵奶酪树。

跳蚤飞,

凉风吹。

刺骨的风儿吹呀吹,

树儿冻得颤巍巍。

树上的奶酪结冰啦。

以至于,

三只自由的跳蚤打喷嚏。

在忠实于原文内容的基础上,译者的译文也体现了原文中出现的音律节奏,尤其是“跳蚤飞,凉风吹。刺骨的风儿吹呀吹,树儿冻得颤巍巍。”将原文中的韵脚巧妙地移植到了译文中。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符合儿童读者的期待视野。

结语

由于受其特殊读者的影响,儿童绘本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更加难出好作品。译者在接受论期待视野的影响下,充分考虑到儿童读者的需求,从语言、句式、话语风格等方面满足小读者的期待视野,充分考虑儿童读者的教育背景、认知水平,出现了不少好译作。

参考文献:

[1]Jauss, H. R. Toward an Aesthetic of Reception [M].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esoda Press,1989.

[2]苏斯博士.穿袜子的狐狸[M].北京:中國出版集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9.

[3]E.B.怀特.夏洛的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期待视野
论尧斯的“期待视野”
从接受理论看中国高校简介英译
探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策略
“期待视野”下的小学生“赏读”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