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大学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7-11-26李佳泽游衣明

文教资料 2017年21期
关键词:课堂互动实践性开放性

李佳泽+游衣明

摘 要: 中日两国大学在教学模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学分制、选课制、课堂参与、教学准备、第二课堂等方面,各有特点。中国大学应该发扬所长,并注重教学的开放性与实践性。

关键词: 中日大学 教学模式 课堂互动 实践性 开放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一分配”向“双向选择”转变,这对大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提出新的要求。通过查找资料与实地访学,笔者发现日本大学生在知识结构与能力水平方面有自己的长处,可以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提供某种借鉴。

一、学分制方面

日本大学改革引进了美国的“学分制”。在日本,多数高校都是综合性大学,因此学科比较齐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跨学科选择课程,并不受专业影响。但是,学校规定必修课只占总学分的50%,其他都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课程,专业课程中又分出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占专业课总学分的67%左右,尽管专业选修课划入选修课,但只有修满这些学分才有资格进入专业课学习。如日本的千叶大学全校开出的选修课达到1800多种,通过课程的排列组合,真正实现“一人一课表”的个性化培养。

我国实行学分制的历史并不太长,但有自己的经验。学分制受传统课程设置的影响比较大,保持了稳定性,但选修课的自由度比较小,如在技术类或工程类的行业性大学中,学生的总学分基本都是在160左右,因此,对应的课时量就要超过3200课时(16课时对应1学分),远远超过日本高校的2200学时与120学分。我国高校通过高密度的课表设置使“大学生时间不留空白”,但是大学生忙于应对“套餐式”的課程学习,没有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扩大知识面,使知识发展受限,如文理不通融、专业界限明显,造成大学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化,工作适应性差。

二、选课制方面

日本高校很少有教授独自开设一门课程,多由多位教师共同开设一门课程或同时开设同一门课程,但是,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侧重点不一,教材也是根据教师特长来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如千叶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就有10多种,有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色彩心理学,有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临床心理学,有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教育心理学,还有一些教授的授课重点是发展心理学,既各具特色又发挥了教师专长,同时凸显了学生的发展需要。但是在我国,大学课程基本都是统一教材和教学内容,甚至还有教学大纲对教师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方式等进行严格控制,“千课一面”现象十分突出,而教师的专长与学生的学习自由难以得到保障,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几乎雷同。

另外,日本高校的试听制给学生更多选择权。日本多数高校中每学年的最初3个星期是学生试听课程的时间,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试听,如果不满意就可以“用脚投票”,如果满意就可以继续修学分,这种试听制度不但体现了学术自由,还有效激发了教师追求“卓越教学”的积极性。中国大学很少有试听制度,大学教师的课程是学校安排的,注重系统性,选课学生基本以班级为单位固定下来,相对稳定性,但教师缺少竞争性,学生遇到自己不喜欢的教学方式只能“硬着头皮”学下去,影响教学效果。

三、课堂参与方面

日本高校的课堂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讨论与思考,而且鼓励甚至强制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会主导观点的形成,只对观点进行总结和指导,特别是在上课之前,都会给学生设置很多预习的问题,让学生个人或团队式研究,最后由学生自由报告研究成果,教师作为“平等的首席”参与其中,学生通过课堂发言与集体讨论提升研究能力与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很少进行批评或者做出正与误的判断,而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并找出确证,因此,通过这样训练,日本学生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我国高校已开启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有所成效。但“满堂灌”现象仍然存在,某些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在课堂中独立发过言或做过报告。

四、教学准备方面

从表面看,日本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少于中国学生,但是,日本教师往往要求学生提交论文或者在课堂发言,学生不得不在课外查找或搜集大量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外花的时间非常多。通过课外的充分准备,日本大学的课堂教学进程很快,教科书上的一些知识常被省略,而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或者最新科研成果,因此,日本学生的学习时间主要集中在课外。在日本大学中,图书馆常常被查找资料的学生挤得爆满,学校研究室机房利用率极高,甚至还有通宵达旦地进行学习讨论的团队。中国大学在参加课堂教学的时候基本上不需要预习或提交报告,除非一些理科生的习题练习,因此,中国学生在课外自由学习的时间少,其知识来源主要是课本与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我国大学值得研究的问题。

五、第二课堂方面

“学以致用”是日本大学生的核心学习观,他们认为,学习不是埋头死读书而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课外活动,不但可以结识更多校外朋友、获取更多信息,还可以促进自己的课内学习。日本大学中有很多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的各种各样的课外俱乐部,包括文学、科技创新、体育项目、各类娱乐、传统文化、国际交流等,这些社团都是由学生自己筹集经费并自主开展活动的,一般大学都有数百个课外俱乐部,所有成员都是自愿加入并在没有教师的直接干预下,通过同伴互助的方式自我探究感兴趣的课外知识,课外俱乐部既是学生的自由学习空间,又是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中国高校有很多课外社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但是,开展的活动比较少,主要原因是学生课业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课外活动,同时,活动经费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国高校正在采取措施,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外活动条件。

除了社团活动以外,日本大学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并支持大学生去知名的大公司实习或打工,以更真实地了解社会情况和社会所需。日本大学校友会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提供较多帮助,特别是每年都会有校友回校宣讲,吸引大学生去他们公司实习实践,让学生更真切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之中,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打下基础。中国大学生参加社会实习实践活动已经开展,各方面亦很重视,这是值得肯定的。

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实习实践与打工对培养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及提升知识的应用性是大有裨益的。特别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实践实习和打工可以帮助他们脱离从小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环境,学会与人共处,增强社会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中国大学和日本大学在课堂教学、课后学习、课外活动及实习实践等方面存在差别,各有特点。中国大学应该立足自我,借鉴他人,更注重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生活,使校内校外的教育形成互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吴守蓉,郭晓凤,白石则彦.日本东京大学通识教育路径探究——基于PDCA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78-82.

[2]史媛媛.日本大学教养教育改革中的课程和组织——中日比较的视角[J].外国教育研究,2015(03):75-85.

[3]张清海,马嘉,咸光珉.日本千叶大学绿地环境学科的教育模式与教学特色[J].风景园林,2016(04):102-109.

[4]陈瑞英.日本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新举措——以“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6(03):32-38.

课题来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日大学课堂形式比较研究——以南京农业大学与日本千叶大学等为例”(编号:201710307076)。

通讯作者:游衣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堂互动实践性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组织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四要点
简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的艺术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
寻求开放性道路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