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你的考场作文增点动人颜色

2017-11-21黄会才

关键词:萧萧春耕考场

黄会才

【摘要】 在记叙文写作中,景物描写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翻看初中语文课本,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小说、散文、童话、寓言共23篇,其中有景物描写就有18篇。

【关键词】 考场作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139-01

下面,一组景物描写佳句均选自于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

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緊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孙犁《芦花荡》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吴岗《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的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冰心《谈生命》

这些景物描写异彩纷呈,有散笔点缀的,有大块渲染的,也有完全以写景为主体的。其作用也各不相同,有渲染气氛的,有烘托人物的,有寄托情感的,有推动情节发展的,还有隐喻人生哲理的。不管哪一种都是“浓妆淡抹总相宜”,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学生的习作中,景物描写运用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以下是一个中等水平的毕业班习作的抽样:

天空突然暗了下来,风吹起了一片片黄叶,我抬起头望那片阴暗的天空。

夏日灿烂的阳光走了,他也走了。

一抹绯红的日光,渐渐从山顶升起,公鸡又叫了,鸟儿又唱了。

那是快要入秋的一个夜晚,讨厌的黄蝉,依然在长叫,像是死前的痛苦呻吟。

经调查了解,该班大部分学生知道景物描写的作用,只是考场中有意识地去用的人并不多,能将景物描写充分发挥作用的更是少见。

从以上抽样来看,景物描写较为贴切,作用也较为明显。但写作方法单一,视觉描写且强于听觉、嗅觉等;作用单一,都是为了烘托人物心理;选择的景物单一,阳光和天空等常见景物出现得频率比较高。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单一”的问题呢?

要让内容呈现多样化,得充分调动学生感官,除了视觉、听觉,还可以调动嗅觉、触觉、味觉,甚至是通感。可以选择的景物也不仅仅只有日光、月光、夜晚什么的。

原文:冬天的早晨,天还没有亮,走在路上,让人不由得害怕。

改文:冬天的早晨,寒风凛冽,树枝在风中颤抖,呜咽,黑暗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笼住了街道。

作者将触觉、视觉、听觉融为一体,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笼”字的灵感来自于“烟笼寒水月笼沙”,比原文中的“让人不由得害怕”给读者带来的体验更真切。

原文:月色如水,失败的我在街头徘徊,我内心无比悲哀。

改文:月亮从沉默的尽头悄悄升起。风呼啸着穿过我,我像是一只箫,心上布满空洞,和着风的节奏发出悲鸣,“萧萧——瑟瑟——萧萧瑟瑟”。

原文中“月色如水”运用不贴切,与主人公的的心境不和谐,并不能起到烘托心情的作用。改句除了将各种感官调动起来外,““萧萧——瑟瑟——萧萧瑟瑟”更是神来之笔。其灵感来自于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冀教版)中的“滔天的暴雨滂滂沛沛扑来,强劲的电琵琶忐忐忑忑忐忐忑忑”,将表达心理的词语化为拟声词,新奇且形象,强化了声音给主人公带来的感受。

为了解决手法单一的问题,修辞手法的运用必不可少。说到修辞手法,学生并非不愿用,翻开习作,开头和结尾比比皆是排比句,比喻句,不乏穿靴带帽,似是而非的句子。如何才能使修辞手法运用得体,我们不能只训练模仿力,更要训练观察力和想象力。但事实上,许多人本末倒置,以至于修辞运用得滥俗。

例文:二月杏花红,杏花在她们发间含苞;三月桃花粉,桃花在她们的耳上吐香;四月李花白,李花在她们腕间绽放。乡里人在姥姥和契姨婆做银饰的时候,忍不住夸赞:“你们姐俩有这样的好手艺,必定能嫁好人家。”

原文是写姥姥和契姨婆如何辛苦地设计图样,如何辛苦地加工饰品,又是如何得到他人夸赞。语句很长,但有些干涩,不能生动展现苗家女儿的风采。改文用了一组简短的排比,苗家风情如这三种花一样按时间顺序渐欲迷人眼。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的作用最常见的就是烘托人物心理。

在初中的教材里,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将景物描写的所有作用发挥得淋离尽致。随着杜小康的旅程,作者笔下展现了朦胧灰色的树烟、炊烟、热气,青森森的芦荡,黑色的天、河水、风、雨,最后是色泽明亮的天空、月亮、鸭群。这四种色彩大幅渲染,如同舞台的四块背景,不仅处处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一步步将故事推向高潮,让人物完成了心灵的蜕变。可以说达到了美化人物形象、优化文章结构、深化文章主题的最大效应。

有一篇名为《春耕》的习作,描述了外婆在晨光熹微的清晨、阴晴不定的响午、落霞满天的傍晚三次春耕的画面,这三次景物描写分别暗喻了外婆人生的三个阶段:娇憨的少女时代,艰难的中年时代和平静的晚年时代。三次景物的变化使春耕这一事件有了层次感,帮衬春耕这一件事,写尽了一个人的一生。和《孤独之旅》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你的考场作文现在还像一位蓬头垢面的姑娘,那么模仿美文巧写景物吧,它可以使文章面貌生动。如果你还想文章变得明眸皓齿,那么培养观察力和联想力吧,这两种能力可以让景物描写发挥它最大的效力。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冀教版)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编著,河北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萧萧春耕考场
春耕正当时
The Swimming Pig
废园
伴着花香闹春耕
育苗繁忙助春耕
Artist Focuses on Beautyof Jiangnan
期末小考场
竹子萧萧
泰山天下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