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趁生成之机,释心灵之疑,塑鲜活课堂

2017-11-21朱金文

朱金文

【摘要】 教师如果能抓住因机缘巧合而发生的课堂生成,并有意识的加以利用和拓展,将对教育教学产生莫大的帮助——对此笔者颇有体会!

【关键词】 思品课堂 生成 教育机会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059-02

(一)

“生成”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经过化学反应而形成”“性质、组成、结构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将其借用于课堂教学,“性质”与原来不同,便是创新,如课堂上出现了一些课前完全没有意料到的思维火花;“组成、结构”与原来不同,是指重组、重构,如课前准备好的知识序列发生些微的改变,课前设想好的切入点出现灵活的调整。创新产生突破,重组产生新鲜。突破因其偶发而难得,新鲜则极易产生吸引,都会使人专注而印象深刻,因而更能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因此,生成是教育良机!教师如果能抓住因机缘巧合而发生的课堂生成,并有意识的加以利用和拓展,将对教育教学产生莫大的帮助——对此我颇有体会!

我所带的初二某班,男生居多,并且调皮好动,思维也很活跃,这就导致在讨论或回答问题时总是七嘴八舌、天马行空,让课堂稍显嘈杂。任课老师们对此又爱又恨,即喜欢他们的思维活跃又担心难于控制。在这个班上课,预先设计的教学思路经常会被学生的七嘴八舌打乱,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

我在上八年级上册第四课第一节《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星期二第六节,我在上完前一个班的课、看学生做完眼保健操后,在四分钟内立刻从五楼快步下到一楼,确保预备铃响起时走进了该班的课室。但抬头一看,怎么只有几个人?一问才知道,上一节课是信息课(在四楼),学生还没回来。我只好一边做上课准备,一边等学生们回来。

正式的上课铃声已经响过,课件、多媒体也已就绪,而学生却还没到齐,不时有人边喊报告边走进来。

不能再等了!于是我喊“上课”,随着班长的“起立”声,同学们歪歪扭扭地站起,嘈杂无序地喊着“老师好”,而沈某——学习懒散成绩不佳而刚刚又迟到,却坐着不动。我本已晴转多云的情绪更加阴沉,不过一转念,还是压抑着心中的不快,开始讲课。

刚开始还算顺利,但当讲到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民主平等”时,不少同学却表示异议,好几个同学坚持说不平等,其他同学也随声附和。

对此我还是耐心地解释。但在我解释之时,“不平等”的声音仍是不绝于耳。看来不解决这个问题这节课是上不下去了,于是我把书一放,说:“好,今天我就和你们辨一辨,怎么就不平等啦?”

陈某站起来说:“老师办公室有空调,教室却没有,这就是不平等!”我说:“这里大家要明确一点:学校是政府出资办的,具体的办学标准和办学条件也是政府确定的,跟老师其实没多大关系。再说了,老师们也希望教室能安装空调,那样上课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正当大家各自点头时,李某却说:“那为什么老师都带手机,却不准学生带手机?”我说:“首先,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权利!就像法律规定只有年满十八周岁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达到法定年龄才能结婚一样,有许多事情只有当你达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做,这是社会约定,并不是不平等。其次,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也是为了大家能集中精力学习,不要分心,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如果要联系家长,学校电话随便打,哪里要带手机!”

陈某又说:“XX老师一生气就训我们,哪里有平等?”我回答道:“我这里说的老师指的是一个群体,大家不能因为个别老师而否定全部的老师吧。你们所说的只是个别现象,我们班大多数老师还是平易近人的——尤其是班主任,你们说是不是?”

不少同学纷纷点头了,我则趁热打铁,进一步说:“你都说了XX老师一生气就训你们,可你们想过没有——老师为什么生氣呢?”我停顿了一下,继续说:“比如今天,我也很生气:老师刚刚上完一节课,没有歇一下就从五楼下到一楼,只是为了不迟到。可是你们呢?打了上课铃还拖拖拉拉;进了教室还吵吵嚷嚷,半天安静不下来;起立歪歪扭扭,甚至有人坐着不动……”

沈某知道我说的是他,但还是蛮不在乎的说:“我从四楼下来,很累啊。”

听了这句话,我压抑了半天的情绪终于爆发了:“你坐着上课,下四层楼就喊累?那老师刚站着上完一节课,从五楼下到一楼,还要再站一节课,难道老师不累?老师是希望能准时赶到教室不迟到——准时、不迟到是对他人的尊重!”

“平等意味着互相尊重!我尊重大家,可是你们呢?”停顿了一下,我继续说:“大家知道为什么课前要起立吗?目的之一就是对老师站着讲课表达一种尊重!可你们连区区十几秒都站不好,甚至个别人还不愿起立!”

说到这里,全班同学都沉默了,沈某也低下了头。停顿了一会,我就继续之前的内容。接下来的半节课大家出奇的认真,也特别的安静。临到下课,同学整齐地起立,大声说:“老师再见!”

虽然这节课一波三折,但我却借此机会解答了同学们心中长期萦绕的疑问,而我坦诚的话语也似乎对他们有所触动!我觉得这节课更有效、也更真实,真正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价值所在!

(二)

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情感投入和体验的过程。情感是沟通彼此的桥梁,是启开教育对象内心世界的阀门。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教育内容即使是正确的、科学的,也要经过主体的情感体验,才能得到内化。面对枯燥乏味的学习活动,假如学习者没有情感的投入,学习将很难有效,知识将很难内化于心。因此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陶行知先生说“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思想品德课尤其如此。但现在许多教师把“知”从整个学习过程中分离出来,赋予它过于功利性的目的!为了求得理想的成绩,许多老师对孩子的学习大包大揽,讲起课来细致入微,却忽视了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调动和引导,明显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endprint

课堂的意义绝不仅限于知识的单向传递,更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情感激发和心灵唤醒。当种种对话、讨论、活动触及真实的生活,生成的课堂就会上演一幕幕真实的情景剧。在情景剧中,身心有了互动,情感巧妙激发,思维出现碰撞,心灵深度唤醒,知识逐渐内化。

而课堂生成往往是学生对理论把握不准、理解不透而产生认知冲突的外在表现,因此思品教师要善于抓住并利用课堂生成的机会,突破学生的思维误区,厘清学生的理解错误,解答学生的内心疑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唯有如此才真正体现思品课的价值!

课堂生成因其所面对的对象和具体情境各不相同,因而具有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但综合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理解错误,而这种错误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此时就必须予以重视并加以校正才能真正促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达成教学目标——前文中学生认为平等就应该是没有差别、各方面完全一样就属于此;另一类是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独到见解和独特感受,教师如果能够重视并恰当运用,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拓展和补充;还有就是师生、生生间基于特定情境围绕某一问题的互动超出了预设甚至产生冲突,此时如果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教学,恰当处理则不仅保证教学顺利开展,而且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发挥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前文中有关平等与尊重的阐述即属此类。

但课堂生成具有偶发性,并且机会稍纵即逝,因而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发现、发挥与把控能力。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立场设计教学,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帮助学生成长。唯其如此,才会关注学生所想,愿意倾听学生困惑,才可能“发现”课堂生成;其次要求教师必须非常熟悉教材和学生:唯有对教材非常熟悉,才能敏锐地捕捉到教育机会,进而与相关知识联系,并做到拿捏准确;唯有熟悉学生,才可能走近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唯有对二者都非常熟悉,才能把握机会,找准联系点,借题发挥,深入拓展,同时又把控全局,收放自如,不致偏离教学目标。

遗憾的是,当下一些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习惯于这种随机生成的“课堂情景剧”,而陶醉在自我“编程演示剧”(渐次演示课前预设的教学环节)之中。無视真实的课堂而完全按照预设的那套来做,似乎也可以很热闹,但由于学生此时只是教师临聘的“现场观众”,他们所表现的只是教师希望他们展现的状态,并不是真实的自己;他们偶尔的本真出演因偏离了教师的预设,因而或者被有意忽视,或者被刻意压制。在此类“编程演示剧”中,多数学生只是做为一名“现场观众”,由于只是由外到内的单向灌输、缺乏心灵互动,效果差强人意。

预设与生成的矛盾不可避免,如何把握考验着教师的智慧。课堂是肥沃的土壤,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课堂生成正是生命活力的呈现!生成是刚刚破土而出的思维的嫩芽,它预示着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思维在激荡,心灵被唤醒,由被动灌输转入主动学习。每一位思品教师都应该高度重视课堂生成,增强对课堂生成的发现能力和把握能力,借助这难得的机遇,走进学生内心,解答他们内心的疑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鲜活有效的思品课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