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2017-11-21

实用老年医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丁苯线粒体缺血性

丁苯酞联合丹参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章耀华马志伟王海茹

丁苯酞软胶囊具有重构微循环、保护线粒体、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等功能,对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缩小梗死面积、缩小血栓,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目前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1-2]。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联合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1~12月收住的急性脑梗死病人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58~82岁,平均(70.80±7.65)岁,发病时间均在1周以内。其中合并高血压64例,合并糖尿病27例,冠心病16例,脑梗死病史14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经头颅CT或MRI证实。排除标准:(1)伴有意识障碍的病人;(2)有严重心、肝、肾疾病的病人;(3)对药物过敏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在入院当天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定量表进行评分。病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参酮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1次/d,丁苯酞软胶囊 0.2 g,3次/d,口服,疗程2周。药物治疗14 d后再次行NIHSS、BI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人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改善情况。治疗14 d后检测所有80例病人的肝、肾功能,并记录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NIHSS、BI评分比较 对所有80例病人在治疗前,治疗后14 d进行NIHSS、BI评分,结果显示,治疗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NIHSS评分、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NIHSS 、BI评分比较(,分,n=80)

2.2 不良反应 治疗14 d后80例病人无1例出现肝肾功能异常,证明丁苯酞治疗剂量安全可靠。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供血血管发生急性血流受阻导致相应供血区域发生缺血性损伤,神经功能缺失的一组临床疾病。在血管供血区中心,血流量最低,因此缺血性损伤最严重,将其称为梗死核心,而在该血管供血区的边缘,由于侧支循环的代偿,血流量尽管低于正常,但尚可以维持一定血流,脑血流量维持在10~20 ml/(100 g·min),此时可能发生神经细胞的电衰竭,但尚不会引起永久性细胞损伤。这种功能异常但尚未死亡的梗死周围脑组织通常被称为缺血半暗带,挽救缺血半暗带内的神经细胞已成为目前急性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目前公认的脑缺血对局部脑组织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5]:(1)神经细胞缺血,ATP合成减少,钾离子到达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后者会极大降低细胞膜控制离子跨膜转运的能力,导致线粒体功能衰竭;(2)缺氧导致氧自由基的生成,氧自由基可使细胞器内或细胞膜中的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且缺氧会使葡萄糖发生无氧代谢,从而导致乳酸堆积而引起酸中毒,进一步损伤细胞的代谢功能;(3)缺血缺氧会引起能量耗竭,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增加,谷氨酸进入细胞后,钙离子、钠离子会随之进入细胞内,然后大量氯离子和水分子流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毒性水肿,加速神经细胞的凋亡。

丁苯酞为国家一类新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针对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所发生的病理生理变化[6-8],发挥以下作用:(1)改善缺血区脑灌注,增加缺血区开放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缺血区脑血流量,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2)抑制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介导的病理生理过程;(3)抑制血小板聚集;(4)抗脑血管痉挛;(5)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花生四烯酸的含量,抑制自由基并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6)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及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复合酶Ⅳ活性,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梗死灶的形成,缩小梗死面积,尽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

本研究显示,丁苯酞治疗后病人NIHSS评分,BI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说明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有较好的治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 崔丽英,李舜伟,吕传真,等.恩必普软胶囊治疗中度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多中心开放临床研究[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5,2(3):112-114.

[2] Noor JI,Ueda Y,Ikeda T,et al.Edaravone inhibits lipid peroxidation in neonatal hypoxic—ischemic rats:an in vivo microdialysis study[J]. Neurosci Lett,2007,414(1):5-9.

[3] 夏磊, 牛兴荣, 贺亚东,等.恩必普治疗大面积脑梗死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3):46-47.

[4] 朱远群,谭双全,阮海林.恩必普联合波立维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观察[J]. 蛇志,2010,22(3):228-230.

[5] 汤秀敏,王冰.恩必普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2):58-59.

[6] 王永, 胡为民, 李光来.恩必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2(7):161-163.

[7]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1,24(1):93-97.

[8] 袁晓勇.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J]. 中国社区医师,2011,15(13):6-8.

210023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卫生所(章耀华,王海茹);214002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马志伟)

王海茹,Email:hairu960@126.com

R 743.33

B

10.3969/j.issn.1003-9198.2017.11.025

2017-08-14)

猜你喜欢

丁苯线粒体缺血性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一种过氧化物交联天然-丁苯绝缘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