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

2017-11-21昊,郑

关键词:中西消费农民

吴 昊,郑 丹

(1.湖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2.华中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3.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0)

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区域差异研究

吴 昊1,2,郑 丹3

(1.湖北师范大学 政法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0;2.华中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3.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生物工程系,湖北 武汉 430070)

消费正在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运用统计年鉴的数据,经过处理后进行定量研究,分析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地域差异,并以此作为切入点理解农村和农民。研究发现东中西三地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总量及各项在绝对金额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出由西到东依次递增的趋势;东中西三地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各小项在构成上大部分项目都没有表现为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在生存性消费的各项构成上,表现为相同;东中西三地农民在生存性消费构成上表现出由西到东依次降低,而发展性消费构成上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三地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都未表现出消费主义的倾向。

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区域差异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农业人口共有7.1288亿人,占我国人口的53.41%。[1]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占到我国面积的大部分。庞大的农民规模,广阔的农村地区,如何更清晰地认识农村及生活其中的农民对国家更好地理解和治理乡村具有重要的作用。

消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西方社会已经从传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到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我们的社会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在这样一个消费社会,消费不仅仅局限在个体层面的心理学和群体层面的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也介入其中,形成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式。包括消费行为、消费文化和消费生产三种最主要的研究框架和范式。[2]消费体现了消费人群的观念、生活方式、认知、文化、行为倾向和消费本身的趋势等丰富的内涵。因此,将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作为我们的切入点来认识农村、认识农民的一个侧面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消费方式是消费研究的焦点之一,因为消费方式集中反映了生活方式的内涵,以消费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已具有了普遍性意义。[3]从全球化理论视角出发,以消费为主导的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生活模式,并且也将成为中国人生活的选择。然而,由于中国还处于欠发达的状态,故而人民的实际需要与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产品之间将存在很大差距。[4]消费方式的内涵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商品化程度、消费观念及消费能力五个方面。[5]消费结构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地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消费结构集中体现了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认知。微观的个案和宏观的群体都能通过消费结构去展现背后蕴含的社会内涵。

此外,关于消费我们还应该关注消费主义社会思潮。消费主义指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资产阶级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主义文化以对物品的绝对占有和追求享乐主义为特征。它是一种有关消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把消费当作唯一目的,为消费而消费。消费主义文化是资本主义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影响深远的经济与社会文化现象。消费主义是一种后现代的思想,关注的是享乐,体现的是一种庸俗的消费观。

我国城乡二元分割的固化社会结构,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代之以二者在收入上的巨大差异。城乡之间的消费能力是不平衡的,城乡之间生活方式、资源禀赋、消费需求的不同,使得城乡之间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商品化程度和消费观念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可概括为消费分层。[6]我国不仅仅存在着城乡差异,还存在着地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也存在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中、西不同地区之间的农民们又有着怎样的差异呢?不管是生活方式、观念认识还是行为倾向,消费及其内部结构之间的异同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东、中、西三地区农民们的不同内涵。本文的研究思路也正是通过考察不同地域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异同来发现农民们的差异性的、丰富的内涵,进而更为深刻地理解农村和农民。

二、样本和数据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中的数据,在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后纳入到数据分析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7]笔者使用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9.0中文版。

(一)样本

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都是经过处理的,并不是原始数据,因此难以纳入到spss分析软件中。对此,笔者将全国31个不同的省市(除台湾地区)各地区作为个案纳入spss软件中作为个案,将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作为各自的变量数据。这样我们的抽样框就是这31个案例,我们的抽样调查是总体调查,抽取全部的31个案例。案例情况如下:个案31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每个个案的变量包括总生活消费支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交通和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共9项。

对31个案例进行地域分类主要是按照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中的标准。在年鉴中,有两种分类方式:

1.三个经济地带: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12个省市地区;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市地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0个省市地区。

2.四大经济区域: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3省单独归为东北地区,其余不变。

两种不同的地域分类方式,我们选取了第一种三个经济地带的分类方法。一方面这比较符合我们一般习惯,东、中、西三部分;另一方面分为四个区域的话,东北地区的个案太少,仅有3个。

此外,必须说明的是我们的个案数是31个,已经符合了一般统计学意义要求的个案数目,是大样本,是具有统计学分析的价值和统计学意义的。综上,我们就确定了我们的样本和变量。

表1 样本说明

表2 变量说明

(二)数据处理

在确定了样本和变量后,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处理。首先,对于日常生活消费来说共有8项分类,我们可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生存性消费支出和发展性消费支出。消费相关的理论告诉我们,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是具有不同的含义的,人们对其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也从侧面给出了证明,人们最基本的需求是生存相关的需求,当其满足之后才考虑发展性的需要。故我们增加了两个新变量:

1.生存性消费支出=食品支出+衣着支出+居住支出(新变量1)

2.发展性消费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交通及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新变量2)

原本还有享乐性消费,但由于在统计年鉴数据中没有给出,故忽略。

此外我们还应看到,由于各地经济水平并不相同,换言之,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亦不相同,那如何才能把它们放到统一水平去比较呢?我们用新变量消费构成来解决这一问题。

3.某项消费支出构成=该项消费支出/生活消费支出(新变量3~12)

三、结果和分析

(一)统计分析方法及假设

本文研究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地域差异,那么其自变量为不同的地区,分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三类,分别赋值1、2、3。自变量为定类变量。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及各个小项的消费的值均为金额,因变量为定距变量。根据统计原理对于定类变量——定距变量的研究多采用方差分析,包括均值比较、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具体的统计分析方法。[8]

根据统计原理我们做出如下假设:

原假设H0:东中西三地区之间农民日常生活消费情况相同,不存在显著差异。

研究假设H1:东中西三地区之间农民日常生活消费情况不相同,存在显著差异。

(二)均值比较

1.农民总日常生活消费均值比较:

表3 总的生活消费均值比较

从上表看出,不同地域之间的农民生活消费存在差异。其中东部地区最高均值为5407元/人,中部地区次之为3749元/人,西部地区最低为3063元/人,呈现出由西到东以此递增的趋势。三地区中,中部地区的标准差最小,西部次之,东部最高。这说明东部地区内部生活消费离散程度较大,西部次之,中部最为集中。

东中西三大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存在差异。由西到东经济逐渐发达,不仅仅表现在城市上,也体现在农村中。农民的生活消费因此表现出差异。我国的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是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这造成了差异。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及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制约,经济发展滞后于中部和东部。东部地区内部不同省份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如北京、上海等作为我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都有国家的专门的支持,和先发历史积累的优势,与其它省份相比势必存在内部的较大差异。

2.各项生活消费均值比较:

表4 各项生活消费均值比较

各项生活消费的均值保持着和总体生活消费相同的趋势,即存在差异,从西到东依次递增。而其各项消费的的离散程度衣着支出、交通及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医疗保健支出四项呈现出西部最小、中部居中、东部最大的趋势。其余六项包括生存性消费项和发展性消费项都和总体保持一致,中部最为集中,西部次之,东部离散程度最高。

3.各项生活消费构成均值比较:

表5 各项生活消费构成均值比较

各项生活消费构成的均值其中属于生存性消费支出的食品、衣着、居住三项构成的均值呈现出西部最高,中部和东部较低的趋势。其离散趋势则是西部高,东部居中,中部较为集中。五项属于发展性消费构成的均值呈现出西部和中部较低,而东部较高的趋势。其离散趋势除其他项外,仍是西部最高,中部和东部较为集中。总体的生存性消费构成由西到东依次降低,发展性消费构成则反之依次增加。两者的离散程度均为西部最高、东部次之、中部最为集中。

上述分别从总体生活消费、各项生活消费、各项消费构成三方面进行了均值比较,得出结果,东中西三地区在总体、分项和分项构成上都存在这差异。这种差异是否是可以认为是真正存在的呢,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单因素ANOVA分析进行F检验。

(三)单因素方差分析(F检验)

1.农民总日常生活消费差异检验

表6 总的生活消费方差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到,F=7.717,而P<0.01,在规定置信度下,其值落在拒绝域内,拒绝原假设H0而接受研究假设H1。故我们得出东中西三地区之间农民生活消费存在显著差异。

2.各项生活消费支出差异检验

表7 各项生活消费方差分析

从表7中,我们知道P食品支出﹤0.01、P居住支出﹤0.05、P家庭设备用品支出﹤0.05、P交通及通讯支出﹤0.01、P文教娱乐支出﹤0.01、P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0.01、P生存性消费﹤0.01、P发展性消费﹤0.01,其值均落在拒绝域上,拒绝原假设而接受研究假设。P衣着支出﹥0.05、P医疗保健支出﹥0.05其值落在接受域上,接受原假设。应此,我们得出东中西三地农户在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用品支出、交通及通讯支出、文教娱乐支出、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六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衣着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两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两项均存在显著差异。

3.各项生活消费支出构成差异检验

表8 各项生活消费构成方差分析

由上表可知,食品支出构成、衣着支出构成、居住支出构成、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构成、医疗保健支出构成五项的P值均大于0.05,其值落在接受域上,接受原假设。交通及通讯支出构成、文教娱乐支出构成、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构成三项的P值均小于0.05,落在拒绝域,拒绝原假设,接受研究假设。故食品支出构成、衣着支出构成、居住支出构成、家庭设设备用品支出构成、医疗保健支出构成三地不存在显著差异,其构成比例相似。交通及通讯支出构成、文教娱乐支出构成、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构成三地存在显著差异。

四、小结

消费已经成为农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的部分,不同地区的农民具有不同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东中西三地农民日常生活消费的总量及各项在绝对金额上存在显著差异,且呈现出由西到东依次递增的趋势。绝对金额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和现金流量的大小,说明东中西三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了城市,也清晰地体现在了农村。

第二,东中西三地农民日常生活消费各小项在构成上大部分项目都没有表现为显著的差异性。尤其是在生存性消费的各项构成上,表现为相同。发展性消费的各项构成,除交通及通信支持构成和文教娱乐支出构成两项表现出显著差异外,也都表现为相同。日常生活消费构成能更多地反映农民的生活状况、社会认知、文化认同等社会方面的因素。这说明了东中西三地的农民在社会属性及现代化程度上是相同的,并未有明显差异。而交通通信和文教娱乐两方面构成的显著差异这可以看作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农民习得的一种现代化趋势上的进步。

第三,东中西三地农民在生存性消费构成上表现出由西到东依次降低,而发展性消费构成上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经济水平较低,反映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他们不得不花费更多比例的钱来满足生存性的需要,在满足了生存性消费的基础上才考虑发展性的需求的满足。西部地区的农民面临的是生存的问题,而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民这面临发展的问题。

第四,三地农民的日常生活消费都未表现出消费主义的倾向。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来支撑这种消费;另一方面,农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仍然根深蒂固。本研究还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一是农民消费问题的复杂性,使得我们的各项变量和指标并不完善。二是认识农村、农民的复杂性,消费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还需要从更多的视角和侧面去考察、研究。三是地域只是影响农民消费差异的一个因素,其解释力较小,并且地域东、中、西三分的划分方法还存在着不尽科学的地方。故,本文仅仅是个粗浅的尝试吧。

[1]中国统计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2]王 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J].社会学研究,2001(1).

[3][5]刘 程,邓 蕾,黄春桥.农民进城务工经历对其家庭生活消费方式的影响——来自湖北、四川、江西三省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4(7).

[4]唐魁玉.“生活方式: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研讨会综述[J].社会学研究,2003(5).

[6]李培林,张 翼.消费分层:启动经济的一个重要视点[J].中国社会科学,2000(1).

[7]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8]卢淑华.社会统计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

(责任编辑:胡乔)

F014.5

A

2096-3130(2017)05-0069-06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5.0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府治理中的‘试点制’研究”(15YJC810024);民政部2016年度全国农村基层治理创新理论研究课题“快速城镇化中转型社区的'发展陷阱'与治理创新”。

2017—03—21

吴昊,男,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讲师,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郑丹,女,四川剑阁人,湖北生物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学生。

猜你喜欢

中西消费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饸饹面“贷”富农民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味其道”与“理其道”(一)——中西诗与思比较谈片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