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党建书籍装帧设计问“道”

2017-11-21

关键词:书籍装帧触觉书籍

吴 剑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新时期党建书籍装帧设计问“道”

吴 剑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党建书籍作为传播党的方针、政策等的传播媒介,担负着历史性的重任。在新时期党建书籍的设计也应该与时俱进,把党建所涉及的内容传播的更广、更深。党建书籍装帧设计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材料、工艺是书籍的物质基础,在《考工记》中有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的观点。由此说明在进行党建书籍设计时必须重视材料和印刷工艺,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读者喜欢和满意的党建书籍。

党建;书籍设计;材料;工艺

从人类文明起源开始,书籍就以特有的形态出现在人们生产、生活的各方面。书籍是集文字、图片、材料、工艺等多种元素的信息载体,材料是基础,工艺是保障。十八上确立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形势下提升了党建的重要地位。而党建书籍作为重要的党建信息传播的载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党建书籍肩负着传播、储存党的思想文化与方针政策的特殊使命,书籍从外到内都是给读者一种严肃、朴实的感觉,现如今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建书籍代表的是党的形象,我们党又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以前那种过于严肃、朴实的党建书籍已经不能够满足现如今读者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当然每一种书籍它的本身应该散发着自己的独特的魅力,要不然也必将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但作为党建书籍它又不能把严肃、朴实的特性丢弃,那么我们怎样设计出既满足读者感官与审美需要又不失严肃、朴实的党建书籍来,这个难题就摆在了研究人员的面前。

《周礼·冬宫考工记》简称《考工记》,它是我国最早的手工艺设计著作,根据史料记载出现在春秋末年,收录在《十三经》的《周礼》中。虽然历史久远,但是书中有许多观念一直沿用至今,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设计师们。书中最著名的一句工艺法则是这样说的:“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句话是说要顺应气候,要好的地理条件,要好的材料,要工艺水平高超,四者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好的作品。上面一句话主要告诉我们,所有物质为基础的设计作品,都离不开材料、工艺。

党建书籍是给积极向上读者阅读的,读者在阅读的过程是感觉和心灵交汇的过程,材料和工艺、书籍外观、书籍内容等,都是捕捉读者心灵的给力点。怎么样才能设计制作出好的党建书籍呢?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考虑视觉效果的同时,拿出他的手去抚摸他设计的作品,用心去感受这本书到底带给了什么给我们?

作为影响党建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的材料和工艺,在对他们的选用上应该慎重对待。因为材料和工艺的选用必将影响党建书籍的内在“气质”和“五感”感受,同时党建书籍的独特气质也需要材料来进行体现,那么党建书籍材料和工艺的巧妙运用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

党建书籍的阅读对象,都十分注重内外兼修,注重内在和外在的统一。因此,党建书籍需要内在的“气质”和“五感”相结合,只有把“气质”和“五感”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释放美的分子。作为书籍主要物质载体的材料和工艺,只有把它们运用的得当,进而再和“气质”完美结合,从而才能最大程度发挥美的效能来设计并制作出精美的党建书籍。

在社会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刺激了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艺,这为党建书籍装帧设计在形态的创造实现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优良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并不一定能带来优秀的党建书籍装帧设计作品,一本好的党建书籍是通过恰当运用材料与工艺,来提升党建书籍独有的艺术魅力,满足读者五感与与时俱进的审美需求。所以如何更好的运用材料与工艺为党建书籍装帧设计服务,成为党建书籍装帧设计研究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当然这也需要研究人员在设计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

一、材、艺之“道”

中国有句俗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党建书籍装帧设计也不例外,只有把“道”把握住了也就把控住了党建书籍的“命脉”。那党建书籍装帧设计之“道”又是什么呢?物质决定意识,材料和工艺作为党建书籍的物质基础,它们是重要的要素,在党建书籍设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会影响到设计师对党建书籍创造的效果。因此,党建书籍设计之“道”应该是以材料和工艺所展开的创意、审美等,那么怎么样去有效地运用好材料和工艺则是党建书籍设计的“重中之重”。

党建书籍应该是为读者服务的,因此,需思考党建书籍的材料和工艺会对读者产生怎样的感官影响。这也是材料和工艺之“道”的其一。其次,党建书籍的美观也是衡量书籍好和差十分重要的标准,而材料和工艺本身就有自己“独特的美”,那么怎么借力打力去展示或遮掩它们美和丑成为了材料和工艺之“道”的其二。接下来从对读者感观的影响、审美角度来围绕材料和工艺探寻党建书籍的“问道之旅”。

二、材、艺对读者的影响

党建书籍他由于是政治学习工具,它与普通书籍不同,可能读者有一定的指向性。我们作为在中国共产党多年培养下的成长的设计师,应该要想办法要吸引更多的读者,把党的先进思想、方针、政策传递给更多人。

党建书籍对于读者来言是一个能产生心灵沟通的朋友,它让读者的感觉器官感受着各种各样的感觉,让读者和党的思想、方针政策产生各种情感交流,把灵魂读者带入其中。因为材料和工艺与内容结合可将党的精神、力感与意境完美地表达出来。这就需要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党建书籍对读者带来的感受,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读者购买。

三、材、艺对感觉系统的影响

人类的感觉系统是由眼、皮肤(手)、鼻、耳、口所组成,党建书籍会使其对应产生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合称为“五觉”,这些是人类认识书籍乃至其它物质的重要途径。吕敬人先生对五觉统一的价值标准是这样认为的:“一本理想的书应是体现和谐对比之美……对比则是创造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五感之阅读的舞台……随着眼视、手触、心读、领受信息内涵,品味个中意韵,书可以成为打动心灵的生命体。”①

当我们拿起书籍时,书与读者发生了交流,书的材质肌理,手感,轻重,工艺等,把读者的视觉,触觉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都将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我们阅读时的感受,同时也调整着我们对书的整体印象。由于“五觉”会受到经验的影响,它们之间都是需要相互转化的。例如,书中的是文字描述革命先烈被进行严刑拷问时,给读者自然就带出一种火辣疼痛的感觉。它是一个由经验引起的关联反应,到最后都归于“心觉”,也是所谓“心统五觉”。 由此得出情感交流成为党建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视的原因。

由于读者是感觉系统主体而党建书籍的对象又是读者,材料和工艺决定党建书籍形态,同时决定读者会产生怎样的感觉。因此,材料和工艺的运用要符合读者的感觉系统的要求,在党建书籍设计中已成了重要的方法,这也是“以人为本”更高水准的解读。

四、触觉设计与材、艺

触觉在人们认识书籍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它在“五觉”中是仅次于视觉。触觉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感觉,可以称为是意识的门户,它是一种复合的感觉。当皮肤受到刺激后传入神经传至大脑皮层的触觉皮质感受区,通过神经中枢的分析综合后产生触觉。也就是刺激或轻轻接触皮肤触觉分析器后所引起的肤觉。触觉是人类通过接触来认识物质世界的主要媒介。触觉可直接认识物质世界,人手是最直接和用的最多的感受触觉器官。作为劳动的器官它十分的灵活,作为认识的器官用它可以感触世界。

手在接触书籍时,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手感”,这也是我们所说的触觉。读者认识书籍从某个角度上说是从手开始的,触觉是读者用手来认识物质世界的主要途径之一,作为运动的肢体它十分灵活,同时作为认知世界的器官它可以感触世界。

(一) 触觉对读者的影响

由于党建书籍材料可以根据表面特性对读者的手产生刺激,带来读者舒适感和厌恶等感受。当接触到如铜版纸、皮革等表面时,会产生细滑、平整等让人舒适感官感受。当人们接触到如水彩纸、麻布时,会产生粗糙等令人不快的官能感受,这种感受影响人的审美心理,表现为厌恶感。

了解读者对不同材料产生的舒适与厌恶感的反应,不仅能很好把握党建书籍在设计时的形态,也能购给读者带来新鲜、情趣的感受,并且还能够提升党建书籍的功能性,使读者在阅读时更为舒适,进而让读者更轻松学习党的知识。

(二) 材、艺产生触觉设计

在现代党建书籍设计中,要运用各种材料和工艺,来把不同质地、质感的材料进行组合,以此来丰富党建书籍形态,给读者带来更多的舒适感受。这也是好的党建书籍是要靠视觉来传达内容的原因。

“五觉”本身是要通过彼此之间畅通的联系和转化来实现的。触觉一样的需要依靠视觉作为前提。党建书籍的触感本身是通过材料自有的质感和设计师有目的地对材料进行工艺处理所产生的,使材料具有了自身没有的特征。吕敬人先生的党建书籍代表作品之一《马克思手稿影真》,就是用牛皮、纸张、木材等材料加上雕刻等工艺制作出来的。在封面和封套上运用木材和皮革作为材料,这样可以把书籍的珍贵与历史等感觉体现出来。并配以最合适的雕刻工艺,雕刻出文字和图像。封套用皮绳穿合起来,既整体又朴实,同时又起到了保护书籍的作用,进而更加体现出书籍的珍贵。里面的纸张上用传统的凸版印刷,制造出纸面起伏不平的效果。整本书强调工艺技术和材料的完美结合,相互凸显、相互映衬,给读者带《马克思手稿影真》来了触觉奢华享受的同时,又使书籍内容与形态和谐统一。

五、视觉设计与材、艺

人的视觉器官眼睛是捕捉外界信息能力最强的器官,人们通过它对外界进行了解,当视觉器官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之后产生各种感觉意识。

(一) 视觉的特性

视觉有两个特性,一是视觉的经验性,视觉的产生是由眼睛直接和触觉间接共同获得的,也可以说通过触摸材质的质感而产生一种视觉上的感觉。二是视觉的距离性,由于透视关系所以看见的事物近大远小,综上所述材料与视觉距离和质感有密切的关系。

(二) 材、艺产生视觉设计

“德国最美的书”《AIR/LUFT》封面是采用了三维成像的立体光栅板材,根据角度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此书一个角度看,标题为“AIR”,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则是“LUFT”,组合起来便是书的名字“AIR/LUFT”。

由于视觉对材质质感有经验性、预测性、间接性等所以视觉也会有一定的虚假性,当我们在进行党建书籍设计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它的这些特点,运用各种装饰工艺,在纸张上印制出各种不同效果,用几乎以假乱真的视觉质感达和触觉质感形成错觉,为读者创造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同时也拓宽了现代党建书籍设计时的施展空间。

六、听觉、嗅觉、味觉设计与材、艺

我们在翻动书页的时候,相邻的两页纸,会因为在翻书时,纸张与空气产生磨擦而发出声音。于是进行党建书籍设计时,可利用不同的工艺和材料来满足读者对听觉的需求,这也是电子书不能完全取代纸质书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为了满足部分市场的需求,也还是出现了一种声音书籍。其实,它就是用播放器播放光碟里的朗读声音。一般是和书籍一起销售或直接把存储声音的存储器包装成书籍销售,这可以说的上是书籍的另外一种新形式。

“书香气”在日常中可能作为形容词居多,但气味只有通过嗅觉才能感触到。实际上书籍本身是可以产生气味的,书籍的气味主要来自油墨的气味和书籍材料的气味。如今在党建书籍设计中通过先进材料和工艺,使嗅觉的需要得以满足。它所采用的方法就是把不同味型的香料,加入到要用的油墨中,然后再采用丝网印刷工艺印到书籍上,印刷出来的书籍就带有跟内容有关系所需的味道了,并且可以长时间保留香味。在《一杯安慰》中文版书中,把咖啡香型油墨印刷成了书中的文字,通过嗅觉的感受来体会书中营造的温馨舒适气氛,因而被大家称为“心灵鸡汤”。在党建书籍设计中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把血腥、炮火、历史等味道进行表现。

“联觉”产生味觉,味觉的获得不一定要有味蕾与对象直接接触,我们可以通过其它的知觉体验来间接体会。在对党建书籍设计时,可以利用味觉的特性,在材料和工艺上采用色彩暗示和形态模拟来引导味觉。根据色彩味觉用红色代表甜味;白色代表咸味;黑色代表苦味;绿色代表酸味;红色代表辣味等。给党建书籍内容营造合适情调,来诱发对味觉的“品尝”。

七、党建书籍的设计实践

本节笔者通过自己的党建书籍设计的实践作品,用自己的设计感悟更加直观的分析、讲述党建书籍材料和工艺之“道”。

《党史》如下图,整套书是由红色《党史》和绿色《党史》两本书籍组成。封套采用竹制的茶盘,把简策装的元素运用到封套上,并运用激光雕刻出“党史”二字作为书名。里面两本书籍都采用了线装工艺,在书的下面用金黄色的丝帛作底,更加突显出书籍的高贵典雅的气质。在两本书籍中间放置了几个茶杯,更加提升出历史性与文化性,同时也使读者仿佛嗅到书籍里飘出的阵阵《党史》的清香。整套书在材料运用上十分讲究,在材料和工艺的运用上都紧跟书籍内涵,因材施艺,既把书籍内在气质和书籍内容和谐统一又衬托出了材料和工艺之美,达到进一步提升党建书籍美的目的。

如下图,《广西少数民族党建》这本书是反映广西少数民族党建的书籍。由于视觉有一定的经验性,于是封面蓝色部分采用了有纹路的压纹纸,在上面印刷出蜡染图案来模拟蜡染效果。在里面采用的是经折装的装帧工艺,用麻布作为内页通过丝网印刷工艺把内容印刷在上面,带给了读者视觉冲击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了触觉上的愉悦的体验。在设计的时候先根据书籍内容少数民族的特点,运用适合的材料,能模拟表现出蜡染效果的压纹纸来替代麻布,再把它麻布封面结合,再根据材料运用对应的工艺,在麻布上的最理想印刷工艺就是丝网印刷。最后党建书籍通过材料和工艺把书籍的素雅之美展露出来,起到了1+1>2的完美效果。

通过上面的二个作品实例可以看出,在党建书籍设计里面是离不开材料和工艺之“道”,所以必须要掌握好材料和工艺之“道”,这样在设计的时候才能运筹帷幄。

注释:

①吕敬人.书艺问道[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6年:6.

[1]戴吾三.考工记图说[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17.

[2]赵 媛.强调印刷工艺体现完整书籍装帧设计[J].艺术与设计,2007(8).

[3]庄景雄.印前.输出.印刷[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3.

[4]周以成,鞠铁瑜.印刷宝典[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5]陈 瑜.现代书籍设计新趋势[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2).

[6]吕敬人.敬人书籍设计[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7]邓中和.书籍装帧创意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8]吴 剑.书籍设计中材料和工艺“问道”的思考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4(6).

(责任编辑:胡光波)

J511

A

2096-3130(2017)05-0035-04

10.3969/j.issn.2096-3130.2017.05.009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党建书籍材料与工艺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运用研究》,项目编号16Q164

2017—05—18

吴剑,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书籍装帧触觉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
书籍装帧、画册、产品包装(设计)
唤起人工触觉 实现“意念控制”的假肢
汉字字体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
张道一 书籍装帧设计作品
曹文轩主编的书籍
食的触觉
书籍
王华清、冯莎书籍装帧设计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