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疏导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①

2017-11-21刘永明万鸿平潘洪娟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量表心理

刘永明,万鸿平,杨 昊,潘洪娟

(1.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00)

心理疏导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①

刘永明1,万鸿平1,杨 昊1,潘洪娟2

(1.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北 武汉 430000;2.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00)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疏导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我院2016-02~2017-01接收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性划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时加入心理疏导,比较分析两组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后的相关资料。结果:在治疗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临床服务质量提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心理疏导;神经内科;临床效果;影响分析

脑梗塞、脑出血、痴呆、癫痫等相关疾病均属于神经内科范畴,其中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为主,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神经内科疾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尤其是对于神经内科的老年患者,这些患者本身对于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各项重要组织器官功能出现下降,同时伴有多种高血压、糖尿病等相关基础疾病的存在,病情复杂多变,这些都使的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疼痛等症状的神经内科患者,在实际的临床护理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生理护理,还需要通过有效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开展心理护理[1]。本文结合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资料,就心理疏导对神经内科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分析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以我院2016-02~2017-01接收的90例神经内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性划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3.9±4.5)岁,在疾病类型方面,脑梗塞12例、脑出血15例、脑血栓10例、癫痫8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3~76岁、平均(64.1±4.4)岁,在疾病类型方面,脑梗塞11例、脑出血13例、脑血栓12例、癫痫9例。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在基础资料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能够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休息与体位、健康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安全护理、排泄护理、病房环境护理、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等,在护理期间记录好相关参数。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采用的是心理疏导,具体的护理措施如下:(1)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心理疏导前应对患者的病情发展、病程、治疗现状、个人性格特点、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基础疾病等相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有利于掌握每一位神经内科患者的个体特点,便于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2]。(2)全面掌握常用心理疏导方法以及护理要点,并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出相应的心理疏导计划方案,常用心理疏导方法有换位思考、一吐为快、接受帮助、降低生活标准、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注重做事的专一性等。掌握常用心理疏导方法的具体实施操作,进而便于为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比如根据患者治疗效果,及时告知患者治疗的成效,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建立自信。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负面情绪的原因,从有利于患者康复的角度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同时教会患者学会换位思考,根据前期对患者相关信息的掌握情况,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进行护理干预,从而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不让患者过多的心思放在疾病方面[3]。(3)临床护理中重视健康教育的全程化,在患者治疗护理期间帮助患者对疾病的病理病因、预防护理、治疗等进行了解,告知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等,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避免护理期间面对突然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出手足无措,对于常见不良反应的症状表现等都应告诉患者,这样患者能够根据自身感受及时和患者进行交流,这既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形成,还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治疗依从性,减少护理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4]。(4)重视患者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的运用,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过程中,仅仅依靠护理人员是不够的,因而需要和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帮助患者家属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护理方法技巧,然后由患者家属对患者开展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陪伴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依靠患者家属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够给患者带来安慰和希望,有助于患者孤独感的缓解,此外由患者家属联系患者的的亲戚朋友等,通过患者亲戚朋友的鼓励也能够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通过患者家属以及亲朋好友帮助患者消除存在的负面情绪[5]。(5)动态性的心理疏导,心理疏导过程不仅要做好全面性,同时还需要掌握动态性,在护理期间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存在着不稳定性,在临床治疗、护理、治疗效果、护理效果等不同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心理状态,而且这种心理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神经内科某一患者的死亡可能会突然让接受治疗的患者产生恐惧,造成较大的情绪波动,所以在护理期间,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尽可能避免让患者知道一些负面消息,根据不同治疗阶段以及治疗效果进行针对性的、动态性的心理疏导[6]。在所有患者护理完成后,进行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以及生活质量的评价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观察指标有以下几项:(1)护理完成后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2)临床护理满意度;(3)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

1.4 评价指标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价;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进行评价,其中总分超过29分,可能存在严重焦虑和抑郁;21~29分肯定有明显焦虑和抑郁;14~21分表示肯定有焦虑和抑郁;7~14分表示可能有焦虑抑郁;小于7分表示没有焦虑抑郁[7]。生活质量评分则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进行评价,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四个方面,均换算为百分制,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8];临床护理满意度则采用《神经内科专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调查后进行综合分析,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为10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整理完成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率(%)表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对应的采用卡方或者是t进行组间比较,检验标准为:当P<0.05时,组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护理完成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在护理完成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分)

2.2 临床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45例患者经过调查问卷表示满意的43例,所占比例为95.6%;表示一般的有2例,所占比例为4.4%;对照组45例患者经过调查问卷表示满意的37例,所占比例为82.2%;表示一般的有4例,所占比例为8.9%,表示不满意的有4例,所占比例为8.9%,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完成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见表2,根据表中的数据以及统计分析可知,在生活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疾病较为复杂,患者年龄较大,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临床护理中出现负面情绪的可能性较大。在现阶段临床护理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生理护理,同时还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在神经内科患者负面情绪护理中,心理疏导能够通过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进行心理的疏通和引导,使得患者尽可能的消除负面情绪,通过正确的引导,让患者在护理期间看到一些有利于疾病治疗和护理方面,消除负面情绪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影响[9]。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神经内科患者在护理中采用了心理疏导。通过前期对患者基础资料的完善可为后期患者的心理疏导奠定基础,通过掌握患者的兴趣爱好、负面情绪产生原因等都能够提高心理疏导的针对性;掌握全面的心理疏导方法能够在实际护理中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心理疏导方法,提高心理疏导效果[10]。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能够帮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当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某些反应时,患者已经见怪不怪,情绪也不会受到较大影响。借助于患者家属以及亲朋好友的关心爱护可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动态性的心理疏导可保证全程对患者的心理疏导,这些都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心理疏导,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临床服务质量提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1]王艳. 优质心理护理对神经内科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7,9(1):196

[2]赖宝瑜,梁国华. 神经内科营养神经药物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对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15,12(1):104-105

[3]李京凤. 浅析非语言沟通对临床神经内科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15,8(12):118-119

[4]张艳. 神经内科癫痫病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3(56):36

[5]吕小霞. PDCA管理对神经内科尿失禁患者留置导尿护理效果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25(87):349-350

[6]郭敏,黎东眉,彭欢欢,等.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及其治疗效果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6(3):44-46

[7]范汉成. 神经内科门诊心理障碍患者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4):179-180

[8]王彩红.心理疏导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12(06):1007-1009

[9]刘丽君.试论整体护理对预防神经内科昏迷患者鼻饲反流误吸的临床效果[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1(12):260

[10]马哲.神经内科癫痫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3(78):200

刘永明(1985~)男,山东济宁人,在读博士,主治医师。

潘洪娟(1985~)女,山东济南人,硕士,主治医师。E-mail:1091988896@qq.com。

R473

B

1008-0104(2017)05-0073-02

2017-04-06)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量表心理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