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对比分析①

2017-11-21蒋刚健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免疫吸附螺旋体梅毒

蒋刚健

(漯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对比分析①

蒋刚健

(漯河市中心医院检验科,河南 漯河 462000)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于梅毒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在本院2013-02~2016-04收治的梅毒疑似患者及梅毒高危患者中选取1635例,分别对其进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中选择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作为确诊标准,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ELISA法对于梅毒抗体的检测灵敏度、漏诊率均明显优于TRUST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于TRUST阳性标本,ELISA法光密度值>1.0者占整体80%以上(25/30);对于TRUST阴性标本,ELISA法光密度值<1.0者占整体80%以上(21/22);ELISA法中滴度同患者病程并无明显相关性,而TRUST法滴度则岁病程逐渐变化。结论: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诊断和治疗不同需要而定,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可用于梅毒筛查和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法可应用于临床疗效评估及病情进展判断,以加强梅毒感染判断的准确性 ,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梅毒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法

梅毒是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其致病菌为苍白螺旋体,可通过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其作出准确的定性判断。调查指出,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逐年增加趋势,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卫生,如何有效筛查梅毒患者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1]。目前临床存在多种梅毒检测方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梅毒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较佳,但无法提示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oluidine Red Unheated Serum Reagin Test,TRUST)则可有效反应患者病程变化,但无法解决假阳性高问题[2]。本次研究以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635例梅毒疑似或高危患者为观察样本,分别对其进行ELISA及TRUST检验,对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以期为临床提供更为准确、经济的梅毒筛查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3-02~2016-04收治的梅毒疑似患者及梅毒高危患者中选取1635例,男947例,女688例,年龄34~67岁,平均(44.9±8.3)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试剂与仪器

①基本仪器:PW-960洗板机与微量加样器(由深圳汇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ST-360酶标仪(由上海天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仪器均经校准,且性能良好。②主要试剂:TRUST试剂盒(由上海荣盛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提供)、ELISA试剂盒(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TPPA试剂盒(由日本FU-JIKEBIO公司提供)。

1.3 方法

在清晨抽取患者5mL静脉血样,静置5min后进行血清分离,患者均分别接受TRUST法及ELISA法梅毒抗体检测,其中将一项阳性视为初筛阳性,对于初筛阳性患者进行再次复查,并以TPPA法检测结果作为评估标准。在本次研究中,ELISA法及TRUST法均按照试剂盒相关操作规程实施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18.0,计数资料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形式,并接受t检验,计量资料则表示为百分比形式,并对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本次研究中,1635例患者共计52例初筛阳性(4例TRUST阳性,22例ELISA阳性,26例双阳性),阳性率为3.06%,49例样本均经由TPPA复查确诊为梅毒抗体阳性。在样本复查中,ELISA共计检出48例阳性,TRUST共计检出30例阳性,TPPA共计确认49例阳性。以TPPA检测结果作为评估标准,两种检测方法对于梅毒抗体的诊断价值对比见表1,由表中数据可知,ELISA法对于梅毒抗体的检测灵敏度、漏诊率均明显优于TRUST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LISA与TRUST对于梅毒抗体 的诊断价值对比结果

2.2 光密度值分布

见表2。由表中数据可知,对于TRUST阳性标本,ELISA法光密度值>1.0者占整体80%以上(25/30);对于TRUST阴性标本,ELISA法光密度值<1.0者占整体80%以上(21/22),由表中数据可知,ELISA法中滴度同患者病程并无明显相关性,而TRUST法滴度则岁病程逐渐变化。

表2 52例初筛梅毒患者ELISA光密度值分布

3 讨论

梅毒是一种常见慢性性传播疾病,主要为梅毒螺旋体感染所致一系列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可造成机体多系统、多脏器功能受损,造成患者出现功能障碍等多种症状,严重时可危及其生命安全[3]。相关资料显示,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等。特别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居民生活观念的转变,梅毒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4]。调查指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梅毒发病率已达到2.32%,严重威胁公共健康。因此,加强梅毒筛查与检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临床公认梅毒血清学试验是最为有效的梅毒检测方法,其中以TPPA较为常用。TPPA主要通过对Nichols株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原进行提取,包被以红色明胶颗粒,对梅毒病原抗体进行检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佳[5]。尽管TPPA在梅毒检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由于试剂盒成本较高,无法作为常规筛查项目全面普及。因此,寻找一种更为简便、经济、有效的梅毒筛查及检测方法十分重要。

TRUST是一种梅毒血清学试验,主要用于抗心磷脂抗体检测,但由于TRUST无法解决假阴性及假阳性较高的问题,其临床应用局限性较大。ELISA法主要是利用双抗原夹心法对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G、IgM抗体进行检测,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梅毒筛查和检测方法。在本次研究中,ELISA法对于梅毒患者的检测敏感率及漏诊率均明显优于TRUST法(P<0.05),提示在梅毒筛查及检测方面ELISA法具有更为显著的优势,同贾丽[6]等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同ELISA相比,TPPA法可有效检出潜伏梅毒病毒,从而对妊娠梅毒和胎传梅毒进行有效控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梅毒患者在治疗后其梅毒螺旋体抗原水平显著下降,尽管仍存在一定IgG抗体,但其水平不随患者病情进展出现变化,因此在TPPA试验中式中呈阴性。因此TPPA试验无法应用于大批量、自动化检测,且对于再感染、复发等评估效果较差。在梅毒筛查方面,使用ELISA法取代TPPA法可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提高筛查效率。

临床研究指出,人体在感染梅毒螺旋体后,会产生特异性抗体、抗心磷脂非特异性抗体,其中梅毒特异性抗体具有出现早、存在时间长的特点,因此可作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的重要依据,如TPPA法、ELISA法均以梅毒特异性抗体作为检测对象。尽管上述两种检测方法具有敏感性高,准确性佳的特点,但由于梅毒特异性抗体同患者病情进展变化相关性不显著,因此采用ELISA法、TPPA法对梅毒患者进行病情评估时往往无法得到可靠结论。TRUST法主要以心磷脂类作为检测用抗原,陈述文[7]等研究指出,在采用TRUST法对梅毒感染者进行诊断时,初期梅毒病灶滴度较低,二期梅毒者滴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三期患者则逐渐降低;周亮等研究认为,采用ELISA法作为梅毒患者初筛方法,采用TRUST作为病情评估方法,可有效提高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效果。在本次研究中,ELISA法中滴度同患者病程并无明显相关性,而TRUST法滴度则岁病程逐渐变化,同相关报道中的结论基本一致,提示TRUST法可应用于梅毒患者病情进展及疗效评估中[8]。

综上所述,梅毒检测方法的选择应根据诊断和治疗不同需要而定,其中ELISA法可用于梅毒筛查和检测,TRUST法可应用于临床疗效评估及病情进展判断,以加强梅毒感染判断的准确性 ,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1]谢桂容,杨林. 甲苯胺红血清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妊娠期女性梅毒筛查中的应用对比[J]. 中国性科学,2015,24(10):55-57

[2]郭家权,洪敏,林永前.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的比较[J]. 广东医学,2014, 35(5):738-740

[3]谢海莉,赵进,李伟,等.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3, 27(1):49-51

[4]夏浩海,钱小莲. 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梅毒诊断中的应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5(8):1141-1142

[5]邵先兵,张燕,张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及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检验效能评价[J]. 中国性科学,2015,24(5):49-52

[6]贾丽. 梅毒螺旋体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J]. 中国医药导报,2011,8(29):91-92

[7]陈述文,梁连辉,蔡常辉. 四种方法检测早期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临床应用评价[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 33(21):2633-2634

[8]傅琳玲,丁琦,方晶,等. 不同感染状态下梅毒患者血清白介素2、10和12检测结果分析[J]. 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 41(6):351-353

蒋刚健(1984~)男,河南漯河人,本科,中级主管技师。

R446.6

B

1008-0104(2017)05-0170-02

2017-04-17)

猜你喜欢

免疫吸附螺旋体梅毒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本刊常用的不需要标注中文的缩略语(二)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水产品中的氟苯尼考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进展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梅毒螺旋体四种膜蛋白克隆重组表达和ELISA法建立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