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①

2017-11-21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骨伤独活汤加减

李 明

(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信阳 464100)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①

李 明

(信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科,河南 信阳 464100)

目的:从联合角度评价中医骨伤手法联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05~2016-04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单纯给予中医骨伤手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评价疼痛缓解情况、生存质量及总体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腰腿疼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有效率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中医骨伤疗法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提升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骨伤手法;独活寄生汤;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发病与腰椎间盘变形、纤维环破裂有密切的关系,好发于30~50岁中年人群,典型症状表现是腰腿疼痛、坐骨神经痛,甚者导致行走受限、下肢冰凉等症状,严重影响患的生活质量[1]。LIDP病情迁延,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80%~90%的患者经保守疗法可缓解[2]。中医骨伤手法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受到认可,《千金要方》也指出中药独活寄生汤对纠正关节疼痛、腰膝酸软有一定的疗效。鉴于此,本研究从联合用药角度评价传统的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①如何临床关于LIDP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②年龄18~65岁;③资料完整,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并发骨质疏松、椎间盘脱出、马尾神经受压迫以及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对研究药物过敏等病例。

1.2 一般资料

60例入选的LID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5岁,平均(38.3±3.1)岁;病程4个月~4年,平均(2.2±1.2)年;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2~64岁,平均(37.3±2.8)岁;病程6个月~3.8年,平均(2.4±0.9)年。两组基准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中医骨伤手法保守治疗,内容包括:(1)放松手法促进臀部、腰背部肌肉松弛。患者取俯卧姿势,医师立其侧于腰部涂抹适量的麻油后,采用掌推手法加速腰背部血液循环,再改为叠掌手法自腰部向臀部按摩,力度由轻到重,5~6次/日,10min/次;(2)复位手法松弛颈椎。患者俯卧,锁定脊柱后将双手大拇指沿着脊柱两侧间隙自上而下推动,5~6次/日,10min/次;(3)按摩穴位。取膀胱周围的肾俞穴、阿是穴。采取点按法按摩,患者感觉酸痛则止;四是按摩关节。针对患肢侧关节,让患者直腿抬高牵引下肢后按时按摩,1~2次/日,30min/次,持续一周。

实验组在以上基础上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参照《备急千金要方》之介绍,其组方:独活15g,桑寄生10g,秦艽、防风、当归、白芍、杜仲、牛膝、茯苓各10g,黄芪15g,桂枝5g,川芎、熟地各10g,甘草5g,夏枯草10g,牡蛎30g,廑虫、骨碎补、自然铜各10g,红花5g,桃仁、延胡索各10g,芍药(制)15g,干地黄12g。加减指征:气虚者加黄芪30g;寒邪重者加制附子、制川乌、制草乌各10g;湿邪重者加防己、附子各10g;便秘加大黄10g。以上药方水煎,取汁400mL,每日1剂,2次/日,分早晚服,7d为一疗程,连续2-4个疗程。

1.4 评价指标

1.4.1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腰腿疼痛缓解情况, 3分以下:微痛,尚可忍受;4~6分:疼痛明显,影响到睡眠,仍可忍受;7~10分:剧痛难忍,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1.4.2 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易量表(SF-36)评价治疗4个疗程后生活质量,该工具主要包括躯体功能、肢体疼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等。换算成0~100标准分,得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

1.4.3 总体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关于LIDP疗效评价标准,痊愈:X线检查显示椎体间隙恢复,直腿抬高超过70°,全部症状、体征基本消失;有效:X线检查椎体间隙接近恢复,无骨赘增生,检测腿反射较好,偶见腰部疼痛;无效:X线显示椎体间隙未见好转,主要指标未有改善迹象,或加重。

1.4.4 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腰部疼痛情况

两组治疗后腰部VAS评分均发生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过从前后评分差值比较来看,实验组下降幅度要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总体生存质量

研究组生理功能、社交功能、情感功能及总体评分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总体生存质量比较

2.3 总体疗效比较

见表3,研究组随访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据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3 2组临床疗效比较[n=30,(%)]

2.4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实验组1例骨质增生,2例间歇性跛行,1例皮疹;对照组2例骨质增生,2例间歇性跛行,1例后关节退变。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4%不良反应两组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实验组1例骨质增生,2例间歇性跛行,1例皮疹;对照组骨质增生、间歇性跛行和关节退变分别为2例、2例和1例。经统计学分析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中医关于LIDP的认识中医关于LIDP的认知及阐述历史久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为后世康复治疗提供了启迪和方法论。祖国医学一般将LIDP纳入“腰痛”、“痹症”范畴。对于其病机或发病机制,中医经典著作《内经》认为是“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而《素问·刺腰痛篇》云,“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举重伤腰,衡络绝,恶血归之”,更是明确地指出LIDP系外伤所致。综合众多中医理论,基本可认为LIDP是肾气不足或虚弱以致无法蓄养筋骨,亦或受体内风寒湿邪侵犯,或血瘀内阻,导致筋脉不顺,气血运行失调所引起[4]。因此,治则补肝肾以固本,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理气止痛,温阳散寒治其标。

3.2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中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对于LIDP临床疗效评价循中医对于LIDP病理机制的阐述,中医骨伤疗法实质就是舒经通络,畅通气血,达到治愈的目的。放松手法、复位手法旨在缓解椎间盘内部压力,松弛神经根,加速局部血液流动,从而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肌肉痉挛状态[5]。目前中医骨伤手法在骨科疾病中广泛应用,因其良好的缓解效果受到患者的青睐。独活寄生汤取自《备急千金方》,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独活寄生汤能改善血压循环,具有镇痛及抗炎功效。该方以独活为君,其具有祛湿止痛的功效;桑寄生活络通痹作用显著;佐药当归、川穹和白芍皆可养血活血,配以桂枝温通血脉,辅以甘草调和以上诸药,促使共奏益气血、通经络、除风湿、强筋骨,兼消瘀、散寒、止痛等之功。此外加减给药,又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有助于对症施效,提高治疗效果。

独活寄生汤加减结合骨伤手法可实现内外兼治疗,实现协同效果,加快局部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腰腿疼痛、生活质量及总体效果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P>0.05),说明独活寄生汤加减与中医骨伤手法结合能大大提高中医保守疗法治疗LIDP的效果,而且安全性好,适宜家庭直接操作,因此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张英杰,唐树杰.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 中医正骨,2013, 25(12):35-38

[2]龚晓丽,郭秀萍,周涤,等. 独活寄生汤口服及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J]. 中医学报,2016, 31(9): 1394-1397

[3]梁茂新,高天舒.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脏腑诸证考察与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5): 330-342

[4]傅秀珍,陈梦丽,陈少华,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1294例中医症候特征及护理探讨[J]. 广东医学,2013, 34(13): 2112-2114

[5]唐玉萍.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 21(32): 3598-3599

[6]姚坤. 中医针灸推拿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23(19):2120-2121

李明(1971~)男,河南信阳人,本科,主治医师。

R681.5+3

B

1008-0104(2017)05-0089-02

2017-04-18)

猜你喜欢

骨伤独活汤加减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独活寄生汤与针灸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观察
中医适宜技术在骨伤中后期患者社区功能康复中的应用及影响
整体护理模式在老年骨伤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独活水提部位化学成分的HPLC-ESI-Q-TOF-MS分析
归脾汤加减联合体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8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治疗骨伤临床疗效分析
定位教育在中医骨伤专业学生培养中的运用实践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